共织文博丝路 同叙志愿华章——陕历博周三组志愿者赴西安博物院研学

远古的红月亮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6日,我们陕历博周三组的志愿者老师一行十余人,走进了同样有着厚重历史的西安博物院。扫身份证从西门进入,园林一般的景致,让人叹服。</p> <p class="ql-block">西安博物院,老师们有的来过不止一次了,但是今天大家怀着不一样的心情,希望再次翻开这本无字史书,因为今天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志愿者老师为我们讲解。来之前,我们已经了解到这位高伟老师是有着百万粉丝的网红博主,而且还是西博院的资深志愿者。我们怀着好奇和敬仰的心情急切的想见到这位高人,所以无心赏景,直接进入展馆。</p> <p class="ql-block">高伟老师已经在门口等候我们了,他身材魁梧、一身正气,确实是军人出身,大家简单寒暄几句,高老师就带着我们开启了一场为时四个多小时的深度讲解。他幽默风趣、知识沉淀丰富、极具感染力,我们这群同行都被深深吸引。四个多小时没有一个人掉队,因为这里藏着长安的过往,每一件文物都是时光的凝练。</p> <p class="ql-block">在高老师的讲解中,我们仿佛聆听到了历史的低语,三彩马的釉色流淌着盛唐的自信与奔放;神秘威严的神兽目光如炬,千年来无言的守护着我们脚下这块土地;沉甸甸的金饼是财富,更是历史脉络的跳动,每一道划痕都讲述着丝路驼铃,市井喧嚣的旧梦;驻足佛前,佛像低眉垂目,安详慈悲,那精雕细琢的宁静穿越千年时光依然让我们凝神膜拜。</p> <p class="ql-block">高老师从不同于普通游客的角度为我们做了更详尽更深刻的讲解,老师们也如饥似渴,聚精会神,生怕漏掉一个知识点。在西博院我们再次与历史进行了一场灵魂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基本陈列,大家步入幽静清雅的荐福寺,西安一个多月的小雨,让脚下的青石板悄悄地长出了绿苔,我们踩着千年前的路径走向小雁塔。这座始建于唐景龙年间的密檐式砖塔,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位披着袈裟的老者,将盛唐的烟云与佛法的智慧封存在砖缝之间。耳畔聆听着荐福寺的前世今生,我们欣赏到简单中的永恒,在残缺里看见完整。</p> <p class="ql-block">走出这千年古刹,大家才感觉到已经饥肠辘辘了,为表感激之情,我们邀请高老师一起用餐,两位组长代表大家把陕历博的文创“杜虎符”和庞雅妮馆长编著的《大唐风华》送给了高老师,高老师非常开心,看来我们精心挑选的礼物对他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p> <p class="ql-block">高老师对文物对历史的热爱,以及他的独立思考与探索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志愿者学习,他对文物的解读于细微处见真章,引经据典精准考据,让我们更清楚的领悟到优秀的讲解员绝非单纯的讲述者,而是博物馆的门面担当,是连接历史与大众的桥梁,此行不虚……</p> <p class="ql-block">文稿:胡红亮</p><p class="ql-block">审核:李 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