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徐守京 韩 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深秋的午后,温暖的阳光为宿迁学院求索楼披上一层暖金色的薄纱,我们怀着朝圣般的心情走进第五期运河大讲堂,在流动的诗篇里聆听唐诗中的千年水韵,品读宿迁,品味运河,流年是水声,万古流不绝,当南京大学程章灿教授温润的声音在会场响起,千年运河借诗歌发出永久的声音,闪耀着永恒的光辉。“唐诗中的运河”悠然地流淌在岁月的长河里,这条奔腾千年的诗歌运河,让我们感受到独特的运河魅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诗歌之路的运河。程教授开篇引用李白的诗《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让我们恍然看见诗仙立于船头,看新河开通后“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的劳作场景,也感受到“江北宿云开,沙明迎吏来”的水驿风光。运河不仅是运输漕粮的水道,更是一条流淌着唐诗的诗歌之路,近五万首唐诗,两千多诗人的笔墨,这伟大的人文奇迹,窥探诗人美好的心境,每一道涟漪都曾荡漾过诗的韵律,每一处河湾都曾停泊过诗的意象,这充满浓浓诗意的运河,不就是中华文化的宝藏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名人热衷的运河。运河如同一条文化丝带,串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程教授娓娓道来那些在运河上行走的灵魂,被后世韩人誉为“文坛泰斗”“海东孔子”“海东文宗”的新罗文人崔致远沿着运河北上长安,将异域情思融入中华文化,这首《酬杨赡秀才送别》蕴含着诗人的真挚情感和谦逊的胸襟,在那些过往的岁月里,弥漫着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息,这些鲜活的生命在运河的滋养下,创作出流传千古的诗篇,把流淌的运河历史文化衍续万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吟赏风物的运河。跟随着程教授的讲解,我们的思绪飞越时空,看见了唐诗中运河两岸的繁华盛景,春日的杨柳拂堤,夏夜的渔火点点,秋月的枫叶荻花,冬雪的孤舟寒江。诗人们不仅记录风景,更将生活的情趣、市井的喧嚣、农耕的祥和都镌刻在诗行里。运河不是冰冷的水道,而是充满烟火气的生活长廊。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的吟唱,让运河边的爱情故事永恒动人,诗的故事,故事的诗,都是绝美的诗歌,听之润心,赏之悦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独特的运河怀古。最打动我们的是程教授对“运河怀古”的解读。他说运河承载着时间的记忆,每一段河道都是历史的见证。它是促进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的大动脉,诗人们临水怀古,感叹朝代更迭、世事变迁,却也在流动的水中找到了永恒。这种怀古不是伤感的,而是充满生命力的运河,运河本身就在不断流动、不断新生,让我们感受到生生不息的自然美景。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的慨叹,道尽了运河旅人的无尽愁思,独特的运河,世代相传的是岁月的记忆,更是对美好的追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走出求索楼,耳边仿佛还回响着程教授的话语:“运河是流动的、活着的、变化的。”是啊,从唐诗之路到今天的诗歌之路,运河始终在华夏大地上书写着宏伟的诗篇。它不仅是地理的河流,更是文化的血脉,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沟通着物质与精神。聆听程教授的精彩讲解,像是一次灵魂的泅渡。我们在唐诗的韵脚中触摸到运河的脉搏,在教授的讲解里看见了文化传承的光亮。运河依旧在流淌,诗歌依然在传唱,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这条诗歌之路上的新时代行者,继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运河诗篇。今夜,且让我们枕着运河的水声入梦,在唐诗的平仄里,寻找那条永远流动的文化之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程章灿教授为作者签名题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韩非,1986年11入伍,1991年7月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9年9月转业至公安机关,从事监所管理、健康管理和专门教育工作。宿迁市公安局三级高级警长,宿迁市双蔡学校法治副校长,宿迁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宿迁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特聘讲师,著有散文集《岁月如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徐守京,1986年11月参军到北京卫戍区警卫三师坦克团,1988年9月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通信指挥学院学习,1990年7月军校毕业回到北京通县小街部队任新闻干事,1997年9月转业至宿迁公安局,现任市公安局宿城分局水警大队一级警长、宿迁市作协会员、宿迁市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公安报》《江苏法制报》《宿迁日报》《宿迁史志》《中华英才》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