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10-17 周五 多云 10~22°C</p><p class="ql-block"> 布尔萨(Bursa)是土耳其西北部城市、布尔萨省的省会,是该国第四大城市,位于乌卢山北麓;其在拜占廷帝国统治时,为一军事要地;在14世纪,为当时宗教和文化中心;在17世纪,是奥斯曼帝国的三京之一,仅次于伊斯坦布尔的第二大城市,在1855年大地震时受到严重破坏;并且该市多伊斯兰教古迹。</p><p class="ql-block">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403名。</p><p class="ql-block"> 土耳其布尔萨的布尔萨和库马利吉兹克历史遗迹群于2014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编号1452)。该遗产由布尔萨市区及周边库马利吉兹克古村组成,是奥斯曼帝国早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p><p class="ql-block"> 该遗产占地27.467公顷,包含布尔萨大清真寺、绿色清真寺、科扎汗市场等历史建筑群,展现了奥斯曼帝国早期建筑风格与丝绸之路贸易文化。</p> <p class="ql-block"> 半夜3点,汽车到达布尔萨大巴站。除了我俩带有帐篷,其余骑友都没带,等领队买好后期转场伊斯坦布尔大巴票,都不剩多少时间睡觉了。懒得搭帐篷,在清真寺地毯上睡了一觉,太冷。只能跑到候车室里。候车室里凳子很多,每张椅子都有扶手,没法睡觉,但比清真寺暖和。6点24从车站出发,离我们预定的民宿11公里。一路上坡。</p> <p class="ql-block"> 土耳其历史古迹委员会列出的布尔萨有125座清真寺。站在这个位置,原地360° 一圈,大大小小的清真寺7座</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喜欢摘来吃的叼梨果,我们家已经绝迹了。</p> <p class="ql-block"> 领队订的民宿,就在绿色清真寺边上,时间还早,还不让入住,我们先参观绿色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布尔萨的四大遗产核心指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布尔萨和库马利吉兹克历史遗迹群”,该遗产群以奥斯曼帝国早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基础,包含多个关键组成部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大遗产为:乌鲁清真寺、绿色清真寺、库马勒克泽克村和伊尔甘特桥,这些遗迹共同见证了布尔萨作为奥斯曼帝国诞生地的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 土耳其布尔萨绿色陵墓(Yeşil Türbe)是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一世的陵墓,位于土耳其布尔萨市,现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该陵墓与绿色清真寺共同构成建筑群,展现了奥斯曼早期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绿色清真寺(Green Mosque):由苏丹迈赫迈德一世于1412年下令建造,以内部六角形绿色瓷砖装饰得名,其建筑融合塞尔柱与奥斯曼风格,并包含绿色陵墓,是伊斯兰艺术与宗教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汉白玉净脚池。</p><p class="ql-block"> 清真寺的净脚池通常称为洗脚池或净脚池,是穆斯林进行宗教仪式前清洁足部的重要设施。洗脚池多设置在清真寺内的水房子(澡堂)或礼拜区,通常与洗手池、淋浴间等设施组合使用。</p> <p class="ql-block">到我们预定的民宿。</p> <p class="ql-block">民宿老板的管家</p> <p class="ql-block"> 我们订的是个六人套间,告诉房东我们有八人。知道我们是八个人后,增加$美金22元,房东说是让我们更方便,在我们住的三套间的楼上,又增加了一个2居室,房东的暖心之举,还体现在由管家送上的几种水果,坚果小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住宿140米就是世界文化遗产伊尔甘特桥。</p><p class="ql-block"> 伊尔甘特桥(Irgandı Bridge):建于1591年,是世界上仅有的四座桥上集市桥之一,见证了布尔萨作为丝绸之路贸易枢纽的历史,是文化遗产中独特的工程与商业遗迹。</p><p class="ql-block"> 通俗的说,就是桥面两边都由商铺组成。</p> <p class="ql-block">桥上两边都是商店,游客很少。</p> <p class="ql-block"> 伊尔甘特桥下的河水几近干涸,最窄的地方只剩一缕清流,水边长满了西洋菜,绿莹莹的,哈哈瞌睡遇到枕头,我们大肆采摘 ,比菜市场的青春嫩多了。</p> <p class="ql-block"> 下午导航窜巷子,找小红书上提到的表演转转舞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在小巷子里转,走走几个人就走散了,围着一个SOK超市,转东转西来来回回3趟,还是野狼问了本地人,带路才找到苏菲文化中心,这里是跳旋转舞的地方。晚上八点半开始。</p> <p class="ql-block"> 托钵僧旋转舞有多个名称,常见的有“Sema(萨玛仪式)”“梅夫拉维祭拜仪式”或“旋转舞仪式”等。它是伊斯兰教苏菲派梅夫拉维教派(Mevlevi)的核心宗教仪式,起源于13世纪的土耳其,由苏菲派大师梅夫拉那·贾拉尔丁·鲁米所创立。苏菲派认为通过旋转这种舞蹈形式可以与宇宙和神达成沟通和接触,舞者通常会以左脚为重心,围绕心脏从右向左旋转,同时张开手臂,传达与神灵的交流。2005年,该仪式被列为土耳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旋转舞开始前,有个仪式,只有男士参加,有老师带领,我们的两个男士骑友被邀请参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女士只能呆在二楼,当看客。仪式结束,开始安装麦克风,换服装。有义工给我们送上红茶,这是第二杯了。</p> <p class="ql-block"> 托钵僧旋转舞,舞蹈要求修士完成隐居训练后,以左脚为轴进行长时间旋转,体现宗教修行与世俗生活的结合。舞蹈者需在修道院接受1001天的隐居式训练,通过祈祷、宗教音乐、诗歌和舞蹈学习伦理观、行为准则和信仰。1925年因土耳其世俗化改革遭禁,30年后恢复公共表演,90年代私人团体复兴。原为每周五宗教仪式的Sema,现演变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表演项目。周六周日规模场面会大一点</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在数小时的禁食后,旋转者开始以左脚为支撑,用右脚作为动力腿做短暂的旋转。旋转者的身体应该是柔顺的,眼睛睁开但不能聚焦,以免视线模糊。</p> <p class="ql-block"> 13分钟的不停旋转,看得我都头晕,可表演者停止下来,站立稳定,礼仪一点不含服,这个训练看来也不简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