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在这金秋十月,的时节,学科基地各年级组陆续组织了务实且高效的分组教研活动。研讨中,老师们始终锚定 “教学评一致性” 这一核心理念,教学智慧相互启迪,创新想法持续涌现,不仅为教学实践筑牢了根基,更指明了清晰的前行方向,让成长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一二年级组:聚焦目标与评价,赋能低段语文教学 <p class="ql-block"> 一二年级组齐聚创新街小学,以《明明白白上好课》一书的20至59页内容为研读蓝本,结合识字教学,展开了热烈讨论。本次研讨聚焦“教学目标”,老师们在分享中强调,清晰、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与“导航”。教学目标不应是简单的文字罗列,而应以学生为主体,聚焦其学习结果。一个完美的教学目标,展开后便是一个微型教案,能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执行的教学步骤。在“步骤化、层次化、聚合化”策略的指导下,教师们分享了如何将目标落地的具体案例。例如,在教授《数星星的孩子》一课时,有教师将“联系课文与生活经验谈启发”这一核心目标,分解为“感受人物品质”和“联系自身生活”两个层次,并设计了递进式的交流环节,让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实现了思维的深化。</p><p class="ql-block"> 本次研讨的另一大焦点是“评价驱动学习”。教师们一致认为,评价不应仅是教学结束后的“一锤定音”,而应贯穿于学习全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推进器”。以口语交际《做手工》为例,教师们设计了可操作、有挑战性的评价任务。大家提出,要先向学生清晰示范介绍要点,如使用“首先、然后、最后”等连接词,并共同制定包含“材料完整、步骤清晰、声音洪亮”等维度的评价量表。在《做手工》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前置的预习单,教师发现学生虽能按顺序讲述,但表述仍不清晰。基于此,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目标,聚焦“如何把步骤说清楚”,并加入“方向”等细节指导,通过二次实践,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表达效果,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此外,老师们还结合核心素养、情境教学、大单元设计等理念,探讨如何通过评价体现学生关键能力,让表现性评价贯穿教学活动,借助理论指导实际教学,助力低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提质增效。</p> 三年级组:深研 “教学评一致性”,锚定古诗文教学实践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组在东三马路小学和漓江路小学进行了两次以“学随教走,评伴学行”为主题的分组教研。汪聪聪老师以“备明白、教明白、评明白”为主题,分享了研读《明明白白上好课》第1—27页的感悟。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从“评价先行备好课、信息转化上好课、统筹观察评好课”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教师如何实现“教得明白、学得清楚、讲得透彻”的教学目标,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备课、授课与评课思路。</p><p class="ql-block"> 于培琳老师以“明明白白做评价,真真切切促素养”为主题,从“怎么看更明白、怎么做更明白、做怎样更明白”三个方面分享阅读书本第28—53页的想法,解析有关评价任务的意义以及开发单元评价工具的方法,重点拆解了表现性评价的核心要义、关键特征和实施路径。在交流研讨环节,各位教师踊跃发言,碰撞思维火花。朱周乐老师结合之前的教研提出,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可通过“切片教学”的形式,精准检验局部教学内容中教学目标与评价任务的契合度,为教学改进提供精准依据。刘亚楠老师则紧扣书中“逆向设计”理念,以《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例,现场演示了该理念在古诗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让理论落地生根。</p><p class="ql-block"> 接着,康莹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梳理了《明明白白上好课》的核心思路:书中先告诉我们学习目标该如何制定,目标确定后,要考虑学习目标如何和评价任务一一对应,即目标和评价的一致性。接着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具体的课堂中践行“教学评一致性”,最后以课堂观察报告的形式分析具体的课堂,就像学生考完试以后的试卷分析。康老师的讲解降低老师们研读书目的难度,为后续学习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最后,老师们商定三年级组接下来研磨的课例为《守株待兔》,并明确后续将持续深读专著、搜集相关资料,聚焦“教学评一致性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开展深度研究,推动教研成果切实转化为教学质量提升的动力。</p> 四年级组:拆解 “教学评” 理论,链接单元教学实践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组齐聚东三马路小学,围绕《明明白白上好课》开展专题研读活动,以深度交流推动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双向提升。活动伊始,韩靓老师担任领读人,聚焦本书第一章“教学评一致性概论”,从价值取向切入阐释核心内涵,围绕设计三要素拆解理论框架,结合教学场景解读实践路径,并结合自身经验展示大单元教学案例,为参会教师提供实践范本;</p><p class="ql-block"> 随后,张倩老师解读“教学目标的设计”,以“问题呈现”抛出设计困惑、通过“要点分析”梳理核心原则、用“操作技术分析”指导实用方法,还结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目标建构进行案例分析,让参会教师形成直观认知,既深化了对“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理解,也推动了理论向实践转化,为后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p> 五年级:锚定目标与评价协同,探索课堂落地路径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组在第二实验小学开展十月份小组教研,聚焦“教学目标与评价任务协同实施”这一主题。活动伊始,小组成员围绕《明明白白上好课》中关于教学设计与评价任务板块进行分享。李佳老师结合课堂中教学目标缺失的情况,提出要让教学目标从“模糊不清”到“清晰可感”、从“空中楼阁”到“脚踏实地”、从“纸上谈兵”到“课堂落地”,以《猎人海力布》教学为例,展现了马杰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王玉洁老师结合《明明白白上好课》的阅读,分享了自己关于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特征、三要素及表现性目标的设计原则的读书感悟。她结合自己的在民间故事单元的教学实践,分享了设计连环画的案例。随后,组内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思考与教学实践,分享了各具特色的教学设计,大家就如何渗透评价、如何创设有效情境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碰撞。</p><p class="ql-block"> 最后,郑世珍老师在总结中指出,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要关注写景类文章的能力序列,结合教师用书、学情与评价任务来综合考虑。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并让评价任务有效驱动学生学习。在情境任务的设计上可以结合文本素材的类型。她指出,要从以往侧重自身讲授逐步转向以目标达成为中心,尤其要发挥评价任务在检测目标、促进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更要注重通过评价任务实时诊断学情,推动教学的动态调整。她进一步介绍,教学目标必须基于学生实际设定,评价任务也应与之紧密匹配,真正实现“以评促学”,确保学生在课堂中实现真实成长。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将教师的口头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在拓展应用时,可结合单元习作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合理设计,巩固课堂学习效果。</p> 六年级:“线上 + 线下” 融研,助推 “教学评” 落地课堂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组十月份小组教研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借助分享阅读、研课、磨课的实践环节,实现了“教学评”融于一体、落于实处。学科负责人吕玥颖老师围绕《明明白白上好课——教学评一致性》一书,就学习目标的设计与评价任务的设计与运用,作了深入浅出的阅读分享。针对当前部分教师目标意识缺失、对教学目标“灵魂”价值认识模糊等问题,吕老师结合教学实际,系统阐述了一线教师应如何确立清晰的学习目标,让教学有“魂”可依。随后,吕老师进一步分享了评价任务的设计与运用。她指出,评价任务不仅要契合目标,还应易于理解、具有一定挑战性,并能在课堂中有效展开。同时,她提倡开发单元层面的评价工具,真正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确保教学不偏离目标,评价不脱离教学。</p><p class="ql-block"> 高书启老师则以“教学评一致性”中的表现性评价为主题,分享了其基本特征、三大要素以及表现性目标的设计思路。高老师结合丰富的教学实例,展示了在课堂中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具体路径,鼓励教师勇于尝试,关注学生成长,设计与核心素养对接的表现性目标,构建富有挑战的评价任务和清晰的评价规则,助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p><p class="ql-block"> 在本月分组教研中,吕老师还组织全体成员围绕《好的故事》一课展开集中研讨。大家结合两组成员的实际教学情况,就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融入“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指导,共同探讨优化策略,形成改进方案,并在其他班级进行试讲打磨,力求在真实课堂中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的分组教研,是管城语文学科教研基地深耕 “教学评一致性” 理念的生动实践。各年级组以《明明白白上好课》为理论锚点,结合学情与课例深耕细研,让“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扎根课堂,让教学有方向、评价有抓手、成长有路径。未来,语文学科教研基地将持续以教研为桥,推动成果转化,让教学评的协同之力,成为赋能学生核心素养生长、驱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坚实动力,在语文教育的沃土上续写深耕细作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撰稿与摄影:</p><p class="ql-block">一二年级:岳丽辉(外国语牧歌小学)</p><p class="ql-block">三年级:汪聪聪(东三马路小学)</p><p class="ql-block"> 于培琳(外国语牧歌小学)</p><p class="ql-block">四年级:孙红曦(尚德路小学)</p><p class="ql-block">五年级:王喆(紫荆山南路小学)</p><p class="ql-block"> 苏林(第二实验小学)</p><p class="ql-block"> 李静(金盛路小学)</p><p class="ql-block">六年级:高书启(外国语浔江路小学)</p><p class="ql-block"> 张璐瑶(回民第一小学)</p><p class="ql-block">整体编辑:汪聪聪(东三马路小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