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热播剧《沉默的荣耀》我没看,听说吴石的老家福建闽侯螺洲乡火了,就像莫言获诺奖时的高密东北乡。想起我们2019年6月去时,它还冷火秋烟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烈在台湾隐蔽战线斗争历程的艺术还原,引发广泛关注。我们武汉有个徐会之不应该被冷落太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人一再提请影视创作者重视徐会之这个题材,并呼吁进一步打造红色文化,将他的汉口故居挂牌保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徐会之是个敏感人物。拙著《武汉一九四九》中写到他,被本地出版社要求删除,都什么时候了,还不能见光,这不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口武昌隔江设市,一为直辖市,一为省会。1949年先后在任的是汉口市长徐会之和晏勋甫、武昌市长杨锦昱和蒋铭。他们受命于危难之际,尽职于紧迫之时,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和人生选择,在被策反的最后关头交出了自己的答卷,为争取和平保护城市的生命财产作出了贡献。有关蒋铭的情况前文有述,但其解放后的去向则资料奇缺,以致成为历史的悬念。汉阳似乎忽略不计,它的最后两任县长是杨干和胡忠党,先后赴台,后者90年代回来过,受到统战部门的接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官一任,本应造福一方,却留下一地鸡毛。本书“末路市长”编21章:汉口市长“二人抬”,写到徐会之、晏勋甫和杨锦昱,富有传奇色彩,故事曲折有趣。1</p> 2019年6月笔者在闽侯寻找到吴石故居 <p class="ql-block">“岂知他有两面三刀,向夫主厮搬调。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若论汉口政界炉火纯青的“双面人”,非汉口市市长徐会之莫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徐会之,黄冈总路嘴人,是20世纪的零零后。1924年23岁时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始,人生经历丰富,至1945年9月就任汉口市市长。《武汉概况》中“反动人物调查”栏作如此介绍:(此处略354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徐会之若看到共产党整理的这一材料,会作如何感慨? 不得而知。反正80年代前的文史资料对徐会之都是一概否定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新闻人物,担任汉口市市长时间最长,从国民政府光复之后到崩溃之前,最为引人关注。徐会之擅长政治工作,与贺衷寒、曾扩情、袁守谦合称中国国民党政工干部“四大金刚”,能言善辩。他以市长身份出席很多场合,展现他的多重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略1298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口的报刊曾有他做的私人广告。说本人当市长后,每天为工作而忙碌,很多的亲朋好友都不能接待,特别在规定时间内才能接待亲朋好友的访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徐会之这样一个在民国末年游刃于国共的复杂人物,现仅能通过公开的回忆录及武汉旧报纸,勾勒其和武汉相关行为的简单轮廓,呈现其复杂人生的一鳞半爪。1</p> 1987年第二期《春秋》登载徐华南的文章“我的父亲徐会之”:“父亲离开我们三十年了。我终于懂得了‘ 理解’这两个字多么可贵! ”为什么要理解? 怎么去理解? 徐文并没有写,似不愿解说,其实他也知之不多。“母亲说,父亲任汉口市长的1948年底,李宗仁曾来家看望,并稍事小憩。父亲一直守候。分别时,父母一起送到汉口码头,看李宗仁乘船东下。第二年,李任代总统,随即委任父亲为总统府参军。”<br><br>辞去汉口市市长一职后,徐会之基本上“玩失踪”,他的具体作为因为缺乏相关可靠史料,几乎完全空白。民间有关他的史料被尽可能挖掘出来,说他1949年12月在重庆迎接解放,1950年11月经香港赴台湾,进行情报工作。<br><br>卢明哲《我所知道的徐会之》一文中写道,徐的副官段守武曾透露: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时,徐会之并没有走,据说是与陈赓等秘密联系。到1950年突然决定离开大陆,说是前往香港,身边只带段守武一人随行。携带了一些衣物,沿途摆地摊出卖,以换旅费。到韶关时,给段五十块银元,嘱其留在大陆,做点小生意谋生,两人就此分别,徐去香港,段回武汉。 228页抗战胜利后何成濬(左二)从重庆飞回汉口,先期回汉的徐会之(左)到机场迎接 徐会之这个“反动人物”,竟然在1985年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官方的《人物志》语焉不详,只说他“1951年11月被台湾当局杀害”。1996年4月,徐会之的遗骨辗转回到大陆,被分别安葬在北京八宝山公墓和武汉九峰山烈士陵园。有人说徐会之的名字还被刻上了石门峰的荆楚名人纪念墙,现场没有找到。<div><br>1999年,象征为遭国家迫害身亡的政治犯、思想犯平反的绿岛人权纪念碑在台湾树立,徐会之之名列于其上。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亲临主持揭碑。作家柏杨题写碑文“在那个时代,有多少母亲,为她们被囚禁在这个岛上的孩子,长夜哭泣”。</div><div><br></div><div>2013年,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建成,以纪念50年代在台湾牺牲的“红色特工”。这是大陆官方第一次大为公开纪念那段历史。广场花岗岩墙面上镌刻有846位英名,还有烈士的名字无从知晓,墙面留出空格以便今后增补。纪念碑正面,以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为原型的英雄雕像矗立。徐会之的名字在上面吗? 他算是“红色特工”吗?</div><div><br>按照红色基因理论,武汉应该有徐会之旧居之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笔者曾前往汉口珞珈山街去寻访,那里有老居民指着街口“1号”三层楼房说,这就是徐会之公馆。还可从1949年《武汉调查》(初步汇编)中查找证实:汉口珞珈山路(今珞珈山街)1号是汉口特别市市长徐会之的公馆。</div><div><br>珞珈山路1号徐会之公馆不仅李宗仁代总统下榻过,还有多名中共地下党人暂居过。中共地下负责组织人程维黄长期住在他家,曾惇也多次出入徐家。如果被确认,有关方面可以考虑笔者建“名人故居”这一提议。<br><br></div> 2023年2月5日笔者在汉口徐会之故居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