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抗战遗址记实,2025秋日行之(七)

勇绥

<p class="ql-block">  9日从大理岀发到松山抗战遗址祭祀。下高速转入国道,拐弯见网上熟悉雕塑群,马上停车。</p><p class="ql-block"> 路边这组群雕题目《母親》,仰望即知母親即我们的祖国啊!</p> <p class="ql-block">  正面远征军战士背上一只猴?前来祭祀的人买红绸带系在他的身上;不远处另一战士伸手恭请祭祀者入园一一</p> <p class="ql-block">  战士身后方阵:第一圈是不足10岁孩子,每个人都低头奋力凿石头。寓意滇缅公路在各个家庭男人都当兵出征情况下,修筑这条生命运输线的劳力几乎都是老人妇女儿童。</p> <p class="ql-block">  当战争降临时,妇老儒子皆陷其中一一</p> <p class="ql-block">  凿石孩子身后是远征军当年征招的7000名9至14岁“娃娃兵”。</p><p class="ql-block"> 本该读书年龄却过早承担起打击入侵日寇,保卫家乡祖国神圣责任!凡第一次看到这些面容雅嫩,军帽大,衣服长的“娃娃兵”者,无从潜然泪下……</p><p class="ql-block"> 远征军入缅作战,营救被日军围困英军,以少胜多,第一次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展示岀中国军人力量。随后诸次苦战牺牲惨重,奉命回国“野人山”迷路,瘴气与缺食部队损耗大半;无奈情况下只得忍痛征招7000娃娃兵随军作战……</p> <p class="ql-block">  年龄小,身体未发育全,战争无经验,娃娃兵伤亡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  当地志愿者售卖黄菊、红绸带与糖供来者祭祀,娃娃兵每人脖子上,身上,脚下都堆着祭品……</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生前艰苦,愿你们在天堂过得甜美!</p> <p class="ql-block">  雨后初晴,母亲与娃娃兵们倒映在水泽中一一</p> <p class="ql-block">  其后是伤残士兵列阵。战争残酷,枪炮无眼,这些曾健壮的汉子们,在战争中或截肢腿脚、胳膊,虽留有一口气在,余生只能依靠单拐或双拐支撑苦难日子……</p> <p class="ql-block">  雕塑群后有两位指挥员:一为中方将领;</p> <p class="ql-block">  一为美军抗日援华指挥员。</p> <p class="ql-block">  身侧将士肃立一一</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正在建筑中的松山远征俑艺术园。</p> <p class="ql-block">  母親塑像东方,远征军将士护卫母亲和她背上幼子(这是中华民族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下坡正前方,是身穿各民族服饰的男女老幼簇拥着母亲。</p> <p class="ql-block">  換角度再拍一一</p> <p class="ql-block">  走下高坡拍群雕正面像:女子皆身着各民族服饰:男子都裸露上身,既展示一腔热血卫祖国,又昭示这些战士都是民族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  高坡左侧是民主人士、各部族首领、文化名人抗日阵容一一</p> <p class="ql-block">  民族志士风骨铮铮,</p> <p class="ql-block">  每一位都是当年真实的抗战英雄。</p><p class="ql-block"> 身佩红绸是后裔还是乡邻赠送的么?</p> <p class="ql-block">  母亲雕像前供桌菊花;塑像后有门可入地宫参观一一</p> <p class="ql-block">  老李入内拍摄一一</p><p class="ql-block"> 地宫左右长联。</p> <p class="ql-block">  墙上有后人捐赠的抗战英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每一龛中都有一位人偶一一</p> <p class="ql-block">  有的已刻完置入,</p> <p class="ql-block">  有的静待安放。</p> <p class="ql-block">  远征军联谊会在龙陵,</p> <p class="ql-block">  每年都有组织在此回忆松山抗战英雄事迹,彩旗如幡招向前辈英烈:您们牺牲換来民族独立,国家解放,后来有我们!</p> <p class="ql-block">  离开远征军艺佣园,开车继续上山,停车进入松山抗战遗址服务中心一一</p> <p class="ql-block">  服务中心大门左右侧抗日长联。</p> <p class="ql-block">  正面案上摆放龙陵地形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室内悬挂龙陵县全景图。</p><p class="ql-block"> 桌前导游讲解价格:</p><p class="ql-block"> 10人以内100元,10人以上160元,20人以上……</p><p class="ql-block"> 几个迷彩服在聊天。问:展点在不同区域,有摆渡车吗?</p><p class="ql-block"> 回答:那是二期工程规划,现在还没有。想看只能步行上山。</p> <p class="ql-block">  龙陵地图翻拍。</p> <p class="ql-block">  景区指示牌。</p><p class="ql-block"> 那么多故地遍布整座山麓。</p> <p class="ql-block">  70+老李选择拍摄距离比较近的远征军雕塑群。</p> <p class="ql-block">  怕我关节不好爬山摔伤,让冬子山下陪我,老李独自上山去拍摄一一</p> <p class="ql-block">  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图文简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黄白菊花敬献抗日英雄中国远征军。</p> <p class="ql-block">  逆光,战士吹响冲锋号!</p><p class="ql-block"> 将士们按编制集结一一</p> <p class="ql-block">  手机转一圈群雕图像一一</p> <p class="ql-block">  最前方 “娃娃兵”方阵由21名小兵雕像组成。左图是1942年远征军赴缅作战时美国记者在滇缅公路拍摄的真实影像:他叫李占红,贵州人,当时只有13岁。</p><p class="ql-block"> 当年还有很多小小少年像李占红一样为抗击日寇加入队伍奔赴前线,为民族国家贡献自己一份力量。</p><p class="ql-block"> 在我印象中,这张照片曾在中国美术馆展览过。</p> <p class="ql-block">  拍了一幅又一幅娃娃兵塑像。</p> <p class="ql-block">  那是我们心中的痛!</p> <p class="ql-block">  小兵个个帽子晃荡上衣肥大长过膝盖,就这样义无反顾地跟随父兄走上抗日战场。</p> <p class="ql-block">  安息吧娃娃兵。</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张黑白照片“背着猴子的远征军”。当时远征军无论入缅作战还是龙陵反击战,森林中都有猴子。这只猴子也许感受炮弹威胁,抓住战士不放,战士就背着它去作战。显示对生命的爱护?对和平的启盼?没有解说词,只能凭各人想像。</p> <p class="ql-block">  夏装方阵有51名战士。当时夏装都比较单薄,一部分战士还穿着草鞋。主要是美式或英式枪械。为了把日寇赶岀国门,远征军将士们肩负着守卫疆土,收复失地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 在过去一些文献中,我曾看到川军在日寇没有打到四川时,毅然派出子弟兵岀川作战。由于军费不足准备仓促,将士们都身穿单衣,有些还穿着草鞋……</p> <p class="ql-block">  其他省派出的部队是否也有此况?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  太阳出来,给单衣战士们送温暖。</p> <p class="ql-block">  老兵方阵由28座2013年9月3日前尚活在世的老兵为原型雕造。代表了所有还健在的老兵。这些老兵经历了销烟,见证了侵略者被赶岀国门,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是无畏的战士,是我们应永远铭记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  老兵方阵位椐墓碑正中央。</p> <p class="ql-block">  半个多世界过去了,人虽垂暮,浩气长存。</p> <p class="ql-block">  士兵是胜利之本。</p> <p class="ql-block">  致敬老兵!</p> <p class="ql-block">  战马方阵。</p><p class="ql-block"> 战马是人类的朋友,任劳任怨不计得失。战马方阵由10匹膘肥体壮战马组成。1944年大反攻前夕一一</p> <p class="ql-block">  在对日作战时,战马在长途奔袭中对战备物质运输、伤员运送抢救和命令疾速传递立下赫赫战功。</p> <p class="ql-block">  不远千里,人们到龙陵祭祀松山抗日牺牲的烈士。</p> <p class="ql-block">  美式吉普车。当年远征军装备上优于其他部队。</p> <p class="ql-block">  一片云飘过烈士墓碑。</p> <p class="ql-block">  战马阵后将领方阵。人数不多军之魂。</p> <p class="ql-block">  命令下达,吹响集合号。</p><p class="ql-block"> 当年参加远征军的到底有哪些部队呢?</p> <p class="ql-block">  一排排将领组成方阵一一</p> <p class="ql-block">  老李依次拍下抗日将领名牌一一</p> <p class="ql-block">  卫立煌,安徽省合肥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滇西反击战时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p> <p class="ql-block">  杜聿明,陕西省米脂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2年入缅作战时任远征军副总司令兼第五军军长(总司令卫立煌未到任)。</p> <p class="ql-block">  郑洞国,湖南石门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兰姆拉美军训时任驻印新编第一军军长。</p> <p class="ql-block">  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安徽省无为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追授)。1942年入缅作战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二百师师长。</p> <p class="ql-block">  廖耀湘,湖南邵阳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2年入缅作战时任国民革命军新22师师长。</p> <p class="ql-block">  记忆中还有军神孙立人将军。可能老李漏拍了吧?</p> <p class="ql-block">  天阴上来,又一批祭祀者登上松山。</p> <p class="ql-block">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场第一次展现岀中国军队不屈毅志与作战英勇顽强以少胜多力量。</p> <p class="ql-block">  蓝天白云山峰记得你们一一</p> <p class="ql-block">  陆军第八军第103师将士公墓。修建于1944年12月,埋葬672具将士忠骸。落款是师长熊绶春立。两旁石碑书有阵亡将士名录。</p><p class="ql-block"> 该墓曾三次移地址……2004年迁至松山主峰下老干塘旁。</p> <p class="ql-block">  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滇西抗日战争主战场松山遗址之一。</p> <p class="ql-block">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松山战役旧址。</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p> <p class="ql-block">  山顶上有松山纪念园远景规划展板。老李一一拍下。</p><p class="ql-block"> 中国.龙陵松山抗日大战遗址纪念园项目背景;建设内容;推进情况。</p> <p class="ql-block">  中国.龙陵松山抗日大战遗扯纪念园项目简介(展版之二)。</p> <p class="ql-block">  中国.龙陵松山抗日大战遗址纪念园项目简介(展版之三)。</p> <p class="ql-block">  登上纪念亭廊远望一一</p> <p class="ql-block">  期待着龙陵松山大战抗日遗址纪念园早日完成建设规划,给后辈人留下一份完整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中国远征军抗日烈士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  松山下来走滇缅公路三十余里,绕到高速,经龙江大桥到腾冲。下集将发《二游和顺古镇》,敬请广大师友继续关注。</p><p class="ql-block"> 2025.10.24.于泉州古城酒店追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