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借参加幸福年会之际,顺便抽空拜访一下鲁迅故居。</p><p class="ql-block">行至鲁迅故里步行街,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座气势恢宏又古韵十足的牌坊。飞檐翘角,如飞鸟振翅欲飞,彰显着传统建筑的精巧与灵动 。牌坊上的字迹遒劲有力,两侧的楹联对仗工整,默默诉说着绍兴这片土地的深厚底蕴。石狮子静静伫立,仿佛是这里的守护者,见证着无数游客来来往往,探寻鲁迅笔下的美好记忆。</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鲁迅故里步行街,街边的路灯别具一格。古朴的造型搭配上醒目的“鲁迅故里步行街”字样,不仅是照明的工具,更是这条街道文化氛围的点缀 。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与整洁的步道相映成趣,行人悠然自得,自行车缓缓驶过,时光在这里都仿佛慢了下来,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细细感受这份宁静与美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片三</p> <p class="ql-block">“温一碗醇香的黄酒,来一碟入味的茴香豆。”在咸亨酒店前,那个熟悉的孔乙己雕像,一下把我拉进了鲁迅的文学世界 。请旁边路人协助,开心地跟孔乙己来个合影,这一刻,历史与现实奇妙交汇。咸亨酒店的招牌高高挂起,红灯笼摇曳生姿,店内的桌椅仿佛还留着旧时的温度,让人不禁想象当年孔乙己在这里“排出九文大钱”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走在这条古色古香的街道上,两旁是错落有致的传统建筑。店铺林立,有售卖特色黄酒奶茶的小店,也有摆满纪念品的商铺 。行人来来往往,有的悠闲踱步,有的驻足挑选心仪的商品。屋檐下悬挂的红灯笼,为这条老街增添了一抹亮色,弥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与文化韵味。</p> <p class="ql-block">进得鲁迅故居,心中忽然变得宁静。片刻间便行至德寿堂,仿佛踏入了时光的回廊。堂中高悬的匾额,散发着古朴庄重的气息。两旁的楹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桌椅、花瓶、字画的陈设,尽显旧时大户人家的典雅与讲究 。这里的一景一物,都像是在无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让人感受到鲁迅家族曾经的生活风貌。</p> <p class="ql-block">“诗书传家久,礼义继世长。”在此处展示了鲁迅家族历史的空间,“诗书传家”的匾额熠熠生辉。来往的游客们或是驻足凝视墙上的家族谱系图,或是细细研读展示柜里的珍贵资料 。在这里,我更深入地了解了鲁迅的家族渊源,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行至深处,面前呈现了爬满藤蔓的墙壁,仿佛是大自然与岁月共同绘制的画卷。枯黄与翠绿交织的叶片,记录着时光的流转。藤蔓沿着墙面肆意生长,有的地方茂密如茵,有的地方稀疏斑驳,给人一种沧桑又充满生命力的感觉,更为鲁迅故里增添了几分静谧与诗意。</p> <p class="ql-block">瞅准时机,站在一扇刻有“怡性和德 ”字样的门前,开心地比出剪刀手,托人留了个影。门两侧的楹联字迹虽有些斑驳,却更显古朴韵味。爬满墙壁的藤蔓为这扇门增添了自然的装饰,仿佛在诉说着岁月静好,也定格下了这充满欢乐与回忆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屋子的二楼,藤蔓如绿色的瀑布般垂落,与木质的栏杆相映成趣 。藤蔓层层叠叠,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低语着古老的故事。下方的拱形门洞透着神秘,让人不禁好奇门后的世界,尽显江南建筑的温婉与雅致。</p> <p class="ql-block">继续行至一处幽静的庭院,白墙黑瓦间,绿植蓬勃生长。造型别致的盆景,有的如苍松迎客,有的似翠云缭绕 。背后爬满藤蔓的墙壁,为庭院增添了层次感与历史感。在这里,仿佛能听见时光的轻吟,让人的心也随之沉静下来,感受这一方天地的清幽与美好。 </p> <p class="ql-block">踱步走近鲁迅故居的厨房,瞬间被拉回旧时的生活场景。斑驳的墙面、古朴的灶台,还有那几口大缸,仿佛都在静静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锅碗瓢盆的摆放,透着浓浓的烟火气,让人能想象出当年这里忙碌又温馨的做饭场景,仿佛下一秒就会有饭菜的香气飘出来。</p> <p class="ql-block">天色渐暗,夕阳下终于来到了小学课本中令人向往的百草园。站在刻有“百草园”的石头旁,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鲁迅笔下那些充满童趣的文字。周围绿意盎然,草木繁茂,仿佛能看到小时候的鲁迅在这里玩耍、探索的身影。这里就是他童年欢乐的小天地,每一寸土地都洋溢着天真烂漫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百草园”的圆形拱门缓缓敞开着,像是在邀请人们走进鲁迅的童年世界。门外是充满生活气息的街巷,门内则是一片充满生机与趣味的小天地。跨过这道门,仿佛就能穿越时空,去感受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去寻找那些叫得出名字和叫不出名字的花草虫鱼。</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边走边欣赏,园中的老树与假山相映成趣,树根盘根错节,仿佛是岁月的纹路。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给这里增添了几分静谧与沧桑。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禁让人遐想,鲁迅小时候是不是也常常在这树下玩耍,对着假山展开奇妙的想象?</p> <p class="ql-block">为了留念,请老师塾写了一首嵌名诗于折扇中,扇面上的字迹清秀雅致,充满了对两个女儿的祝福。“金色年华好,晨起沐熹光,心远人生美,悦乐锦绣程”,文字美好又充满希冀,握着扇子,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对美好年华、顺遂人生的期许,很是雅致动人。</p> <p class="ql-block">出得百草园,天色已暗,便勿勿奔向三味书屋。暮色中的“仁里”牌坊,在灯光的映衬下更显古朴庄重。周围的建筑白墙黛瓦,与现代高楼相映,古今交融。行人穿梭其中,或驻足观赏,或悠然漫步,让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街区,既有着历史的厚重,又充满了生活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鲁迅纪念馆,红灯笼高高挂起,透着温暖的光。古朴的木门、苍劲的匾额,还有两侧的楹联,都在诉说着鲁迅的文学成就与精神风骨。走进这里,仿佛能与先生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他文字里的力量与温度。</p> <p class="ql-block">夜色下的水乡小巷,静谧而美好。河水悠悠,乌篷船静静停靠在岸边,仿佛在等待着下一次的启航。两岸的老建筑在灯光的勾勒下,更显江南水乡的温婉韵味,让人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夜色里。</p> <p class="ql-block">只见“三味书屋”内,古色古香的陈设一如往昔。高悬的匾额、墙上的字画,还有那张熟悉的书桌,都在还原着鲁迅当年读书的场景。仿佛能看到小鲁迅在这里认真读书,偶尔又会被窗外的动静吸引,充满了童真与对知识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缓步进得纪念馆展示大厅,鲁迅的雕像静静伫立,旁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精准概括了他的精神品格。先生目光坚毅,仿佛仍在关注着民族的命运。周围的绿植生机勃勃,象征着先生的精神如同这草木一般,永远鲜活,激励着后人。</p> <p class="ql-block">一面墙满满都是鲁迅的《自傳》,笔墨间尽是先生对自己人生的回溯。从文字里,能探寻他从年少到成长的轨迹,仿佛跟着先生的笔触,重走了一遍他的过往,感受他字里行间的思绪与情怀。</p> <p class="ql-block">这张绍兴府中学堂的毕业文凭,带着历史的厚重感。泛黄的纸张、精致的龙纹边框,还有那一个个印章,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仿佛能看到当年学子拿到文凭时的模样,见证着那段求学岁月的珍贵。</p> <p class="ql-block">“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字里行间满是对知己的珍视。笔墨苍劲有力,透着对真挚情谊的向往,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渴望与知己相知相惜、彼此理解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书法作品,笔墨流畅自然。文字里似藏着岁月的故事,静静伫立在此,仿佛在无声地传递着一种文化的韵味,让人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思绪。</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里对鲁迅的评价,字字铿锵。“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这些赞誉,精准概括了鲁迅的伟大,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他在文化战线上的不朽贡献。</p> <p class="ql-block">故居之行终于圆梦,重回灯火阑珊的路口,只见“民族脊梁”四个大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庄重而有力。这不仅是对鲁迅的高度赞誉,更是对他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站在这里,心中满是崇敬。</p><p class="ql-block">先生以笔为枪,为民族觉醒呐喊,你的精神如脊梁般,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