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话说上篇 走过泰安道来到解放北路,此时已是下午2点左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人山人海的游客已将“解放桥”挤得水泄不通,我们只能在“解放桥”海河边和解放北路溜达,在人缝里拍摄照片。</p> <p class="ql-block"> “解放桥”始建于1923年,1927年通车,位于法租界入口处,由法国设计师白壁设计,法租界工部当局要求清政府修建的桥梁,耗资约190万两白银建成。“解放桥”设计风格与法国巴黎的亚历三大世桥相似,充满厚重的工业美感和古典气息。“解放桥”原名为老龙头桥,后因当时天津有9国租界故得名万国桥,也叫(法国桥),1949年平津战役期间,该桥成为战略要地,解放军占领后于1949年1月25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p> <p class="ql-block"> “解放桥”全长97、64米,宽19、5米,为双向四车道城市主干道,其钢材和埃菲尔铁塔同一来源,中段能打开46米多,是当时海河上造价最贵的桥,2006年按照修旧如旧原则,按原始风貌修复,恢复了桥体开启功能,为親丽的海河再添新景,如今它不仅是连接河北、河东、和平三区和构通天津站地区的枢纽桥梁,更是中国天津唯一现存的双叶立转式开启桥,堪称桥梁界的“黑科技鼻祖”。</p> <p class="ql-block"> 近几年“解放桥”的开启表演成了网红打卡项目,每缝节假日,无数游客蹲守岸边,只为看这座97米长的钢铁巨兽跳一支机械芭蕾舞。</p> <p class="ql-block"> 从殖民时期的万国桥到如今的国潮地标,“解放桥”的故事就像一部微缩版的中国近代史,它用桥体本身的构造告诉世人,有些遗产永远不会过时。作为中国的唯一双叶立转式开启桥,被誉为桥梁建筑史的活化石,属特殊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中法工商银行,位于解放北路原英法租界之间,由十根科林斯式巨柱构成,是一座典型的罗马古典复兴式转角建筑。属天津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麦加利银行(现渣打银行),是英国皇家特许的殖民地银行,1853年成立于伦敦,1895年在天津设立分行,成为天津最大的银行。1926年建成新楼并入迁现旧址,位于解放北路153号,属历史风貌建筑,特殊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华俄道胜银行”天津分行旧址,位于解放北路英法两租界的交界处,由德国建筑师查理丶西尔设计兴建,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始建于1917年,成为中国近代银行、银号、洋行的汇聚地。1949年后成为中国银行天津分行。2021年入选天津第一批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名录,是天津现存唯一的俄罗斯风格银行。承载中国共产党在津早期革命活动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天津盐业银行”旧址位于赤峰道与解放北路交叉口,始健于1926年,由爱奥尼亚式巨柱构成,它的罗马柱加入了中国传统图文纹样,是由中国设计师沈理源设计,具有罗马古典复兴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化风格。“天津盐业银行”是天津近代侵略和反侵略的见证,是近代金融发展史见证,是研究天津乃至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实物资料,极具重要价值,被入选为第六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天津“邮政博物馆”前身为大清邮政津局,始建于1922年,由英国建筑师设计建造,是中国最早的邮政机构,也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清代邮政局,位于解放北路109号,19世纪末欧式建筑风格,2010年10月正式开馆成为“邮政博物馆”。属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及特殊保护等级的历史风貌建筑,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 “世界钟”于2000年12月25日落成,钟高40米,直径14、6米,重达170余吨,是天津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立体钟,它是为了迎接21世纪而建造,于2001年1月1日零点首次敲响钟声,标志新世纪的开始,故得名“世纪钟”。</p><p class="ql-block">“世纪钟”钟盘镶嵌12星座浮雕,底座融合齿轮与山海云纹,象征工业文明与自然哲思的交融,“世纪钟”以其机械美学,把古代的钟表手艺和现代技术完美结合,极具艺术价值和时代意义。</p> <p class="ql-block"> “世纪钟”座落于河北区解放桥北侧海河河畔,紧挨天津火车站,周边有津湾广场和欧式建筑群,夜晚在海河的波光和五彩斑斓的灯光照耀下,就像一幅流动的画卷,历史的象征与光影的魅力,已成为天津这座城市灵魂的赞歌。</p> <p class="ql-block"> 位于天津和平区大沽北路2号,津湾广场内有一栋写字楼,名为“津塔”,是天津环球金融中心的核心建筑,以其336、9米的高度成为天津第五高楼,其设计融合现代风格和历史元素,“津塔”与天津站、解放桥、世纪钟等历史地标隔河相望,展现一眼千年的绝美景象。其精湛的工程技术成为天津城市天际线不可或缺的一环。曾获得美国加州建筑结构设计奖。</p> <p class="ql-block"> “津塔”共79层,地上75层用作写字楼、酒店及观光厅等。地下4层用作停车及设备用房等。第79层为“天津之心,津塔观光厅”,提供360度城市观景体验。</p> <p class="ql-block"> “ 奥匈帝国”俱乐部旧址,典型的奥式建筑风格,建于1902年,修旧于2003年,属天津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一尺花园是一座具有典型奥式建筑风格的二层洋房,始建于1902年,原为“奥匈帝国”及兵营人员休闲场所,现为融合戏剧艺术氛围的商业空间,咖啡馆及休闲娱乐场所,与德云社仅一街之隔。</p> <p class="ql-block"> 德云社前身为“东天仙戏园”,始建于1890年,是天津历史最悠久的剧场之一,历经多次更名,现为德云社。</p> <p class="ql-block"> “奥匈帝国”领事馆旧址位于河北区建国道153号和海河东路33号金汤桥附近,是天津奥租界内唯一一处由“奥匈帝国”政府出资建造,始建于1902年,属于典型的欧式庭院花园建筑。“奥匈帝国”领事馆为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p> <p class="ql-block"> “奥匈帝国”领事馆原来有两座庭院式德奥风格建筑,1919年奥租界被北洋政府收回,其中一座1976年受唐山大地震响影而摧毁并已拆除,保留一座建国道主楼。“奥匈帝国”曾是八国联军列强之一,但在大清刚灭6年,“奥匈帝国”也随之覆灭,留在天津的领事馆,穿越百年岁月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 天津是桥文化的故乡,“金汤桥”是海河众多桥梁中的一座,始建于1906年,它是由意租界和奥租界合资兴建,平转式开启桥,原名东浮桥,1949年平津战役在这里胜利会师,改为“金汤桥”,固若金汤的意思,连接南开区与河北区。经过修旧如旧原则,现已恢复开启功能,并成为一座专供行人使用的步行桥,属文物保护桥梁。</p> <p class="ql-block"> 1949年1月15日平津战役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与华北军区部队在这里胜利会师。2003年天津海河综合开发采用分体式布局,以“金汤桥”为核心,河东河西两岸各设一处园区《会师公园》,通过玻璃引桥与两岸连接,两岸园区内设有解放军作战与胜利场景的雕塑,配合坦克、火炮等军事展品形成核心景观。2005年建成后被列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解放北路是一条历史悠久的金融街,这里汇聚了众多国际银行,成为中国金融业成长的摇篮,被誉为东方华尔街。这里哥特式,罗马式、古典复兴式等许多西洋风格的建筑诉说着百年金融街的沧桑与繁华,这里也是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疯狂掠夺的大本营。漫步解放北路感受建筑魅力与历史变迁,激发对天津的热爱和历史的铭记。这条东方华尔街不仅见证了近代历史的辉煌,更是天津人传承文化续写新篇章的精神坐标。</p> <p class="ql-block">编辑、拍摄:阿钦</p><p class="ql-block">制作日期:2025年10月24日</p><p class="ql-block">备注:图4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