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深入推进宁武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强县战略,根据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求,宁武县教育体育局依托第三方组织通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最终选拔出35名具有未来学校观和较强教育治理能力、理论功底深厚、教育观念鲜明、实践创新能力突出的优秀管理干部队伍。2025年10月23日,被选拔的一行人远赴北京师范大学参加“2025年宁武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后备校园长培养”培训。</p> <p class="ql-block"> 24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教育领导力研修中心主任张西红主持开班典礼并致辞。她首先对全体参训学员表示热烈欢迎,随后详细介绍了项目的背景与整体规划。张西红主任指出,后备校园长是未来学校发展的“掌舵人”,其能力素养直接关系到教育政策落地成效与育人质量提升。本次培训将依托北师大优质教育资源,邀请教育政策专家、资深校长等组成师资团队,结合宁武教育发展实际与后备校园长能力需求,聚焦战略规划、团队管理、课程建设、危机应对等核心能力,帮助学员实现从“专业骨干”到“管理能手”的转型。</p> <p class="ql-block"> 开班典礼后,首场专题讲座由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大兴分校许培军校长带来的《小校长 大责任》随即开讲,标志着此次“2025年宁武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后备校园长培养”培训正式拉开序幕。</p> <p class="ql-block"> 许培军校长以四十余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为基石,围绕“小校长”的角色定位与“大责任”的核心内涵展开分享。她结合海淀区翠微小学教育集团“行于微而至于翠”的文化建设,以及大兴分校“积微达翠,创建未来”的办学实践,用鲜活案例诠释了教育管理的真谛。讲座中,许校长提及的“教育要落细落实,于细微处见真章”“好教育既要情怀,更要实干”等观点,与我校“苏派课改”倡导的“以生为本、精准施教”理念高度契合,引发了大家的强烈共鸣。 </p><p class="ql-block"> 作为宁武县第一中学校340班的班主任及学科教师,我深刻意识到:教育的责任不分“校长”与“教师”,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班级教学,核心都是“育人”。许校长分享的“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细节”“搭建教师专业成长阶梯”等经验,让我更加明确:在班级管理中,要像“小校长”般用心——从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心理变化,到设计贴合“苏派课改”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从营造班级“积微达翠”的成长氛围,到携手家长形成教育合力,每一件“小事”都是育人的“大事”。</p> <p class="ql-block"> 在下午的讲座中,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陈六君教授带来的《系统思维方法工作坊》以沉浸式体验与实操训练相结合的形式,为参训的宁武后备校园长打开了分析复杂教育问题的新视角,成为本次培训的“思维升级课”。</p> <p class="ql-block"> 陈六君教授长期深耕社会经济系统分析领域,擅长将系统科学理论与管理实践深度融合。她结合教育场景解读核心概念:系统思维并非复杂理论,而是以“整体性、动态性、关联性”为核心的思考方式,能帮助管理者看清教育系统中“要素—关系—结构”的深层逻辑。陈教授强调,学校作为典型的复杂系统,从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到家校协同,各环节环环相扣,唯有运用系统思维,才能避免“局部最优、整体恶化”的治理陷阱。校园长需以系统整体性视角替代“头痛医头”的局部思维,在制定政策、设计课程时,必须预判个体行为的群体效应,才能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全局恶化”的治理困境。这种思维升级,正是破解教育复杂问题、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培训在思维的碰撞与共鸣中匆匆落幕,却如同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重新审视教育管理的大门。当夜幕降临,复盘这一天的收获,最触动我的是陈教授的一句话:“教育不是孤立的环节,而是师生、家校、社校交织的生态系统。”是啊,我们曾执着于“解决一个问题”,却忽略了单个举措对整个系统的连锁影响——就像在班级管理中,一味加压可能暂时提升成绩,却会在教师倦怠、学生逆反的“反馈回路”中埋下隐患。</p><p class="ql-block"> 未来,我们将带着“系统思维”的眼镜,去观察学校的每一处细节、每一项决策,让教育的“生态”真正走向平衡与蓬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