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25)”江华瑶族自治县中小学音乐学科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中小学合唱团的组织与基础训练

珍珍

<p class="ql-block">  当中小学合唱遇上专业赋能,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10月24日上午,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刘宇田老师给我们带来《中小学合唱团的组织与基础训练》专题分享,从合唱团筹建到训练实操,层层拆解中小学合唱教学的核心密码,为一线教育者们献上了一场含金量十足的知识盛宴。</p> <p class="ql-block">  在中小学合唱教学的实践之路上,如何让孩子们的和声更动人、训练更高效?今天上午,在一场聚焦中小学合唱教学的专业分享中,刘宇田老师结合实操经验,给出了四大黄金建议,为一线音乐教师和合唱指导者们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一、队形:别太紧凑,给声音“留空间”</p><p class="ql-block"> 合唱队形并非越紧凑越好。刘宇田老师指出,过于密集的队形会让声音相互干扰,影响声部的清晰度与整体共鸣。建议根据合唱团规模和声部布局,合理规划站位,让每个孩子都有充足的呼吸和发声空间,这样既能提升声音的通透感,也能让指挥的动作和表情更易被全体队员捕捉。</p><p class="ql-block"> 二、节奏:化繁为简,先稳基石再进阶</p><p class="ql-block"> 中小学阶段的合唱作品,节奏不宜过于复杂。孩子们的音乐认知和节奏感处于发展期,复杂节奏容易导致声部混乱、配合失准。教学中应优先选择节奏明快、规律清晰的作品,让孩子们先建立稳定的节拍感和声部配合意识,再逐步挑战富有变化的节奏型,确保每一个音符的律动都扎实可靠。</p><p class="ql-block"> 三、音准:及时纠偏,把问题“扼杀在萌芽里”</p><p class="ql-block"> 音准是合唱的生命线。刘宇田老师强调,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并解决音准问题,不能让小偏差积累成大问题。可以通过柯尔文手势、音阶模唱、等方法,培养孩子们的音高感知力;一旦发现个别声部或队员音准偏移,立即停下针对性练习,确保每一次合练都在“准”的基础上推进。</p><p class="ql-block"> 四、方法:融入柯达伊教学法,激活音乐素养</p><p class="ql-block"> 将柯达伊教学法融入合唱训练,能有效提升孩子们的音乐综合素养。这种以“音乐素养为核心”的教学法,能让孩子们从“会唱歌”进阶为“懂音乐”,让合唱训练更具科学性与趣味性。</p><p class="ql-block"> 这些实操建议,从队形、节奏、音准到教学法,全方位覆盖中小学合唱教学的关键环节。掌握这些技巧,既能让合唱训练更高效,也能让孩子们在和声的世界里收获更多音乐的快乐与成长!</p> <p class="ql-block">  这场培训让每位学员都收获了可落地、可操作的合唱教学智慧。从队形规划到节奏设计,从音准把控到教学法创新,大家不仅学到了技巧,更理清了思路。相信带着这些收获,老师们能在中小学合唱教学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让更多孩子在和声的滋养中绽放音乐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