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冬日的教室里,暖意与旋律交织。每周四上午8点30分,“音海拾贝和声”工作坊的老师们齐聚一堂,每一次开口、每一次调整,都在为12月份的汇报演出悄悄积蓄力量,让和声里的期待,慢慢生长成可触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培训正式开始前,龙凤区教师进修学校音体美部车军主任先与大家梳理了近期的培训进度,明确了本次的目标——针对《不如见一面》的情感表达做精细化调整,为《我爱你中国》的多声部配合查漏补缺。“距离汇报演出还有一段时间,但每一次培训都不能松懈,咱们要把每一个音符、每一处和声都磨到极致。”她的话语既带着对演出的期待,也传递出对团队的鼓励,让在场老师们瞬间凝聚起专注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第一环节,陈静老师带领大家进行的发声练习。“气息要沉到丹田,像闻花香一样自然吸气,再缓缓吐出。”她站在排练室中央,双手做出引导气息流动的手势,声音温和却充满力量。从最基础的“啊”“咿”元音练习,到音阶的阶梯式爬升,再到声部间的气息配合,陈静老师总能精准捕捉到每个人的问题,老师们跟着陈静老师的节奏反复练习,原本略显生涩的声音,渐渐变得通透、饱满。“发声练习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让我们的声音‘热身’,为接下来的合唱做好准备。”陈静老师的一句话,让大家更明白了基础训练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学唱《不如见一面》时,教室里里的氛围瞬间变得温柔。“这首歌的情感要‘藏’在旋律里,不用刻意拔高,却要让听的人感受到那份‘相见’的珍贵。”陈静老师一边指挥葛辉老师伴奏,一边逐句讲解歌词里的情绪。老师们跟着乐谱轻声哼唱,遇到节奏拖沓的地方,大家便停下来,用手打着拍子反复磨合;碰到和声衔接的难点,陈静老师会将男女声部分开指导,再一点点进行声部融合。在陈静老师的细致调整下,原本零散的声音渐渐拧成一股绳,温情的旋律里,藏着每个人对“珍惜”的理解,也藏着团队对演出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 而当《我爱你中国》的前奏响起,教室里的氛围瞬间变得激昂。“这首歌的情感要‘放’出来,用饱满的声音传递对祖国的热爱。”陈静老师的声音里多了几分庄重,她带领大家先熟悉旋律,再逐段分析歌词里的层次感。老师们仿佛被旋律感染,声音不自觉地抬高,眼神里满是认真。有老师在高音区遇到困难,旁边的伙伴便轻声鼓励;有声部在节奏上出现偏差,大家便一起放慢速度,跟着钢琴重新找感觉。当激昂的和声在排练室里回荡,那份对祖国的热爱,不仅藏在歌声里,更写在每个人认真的脸庞上。</p> <p class="ql-block"> 培训接近尾声时,陈静老师带领大家完整合唱《不如见一面》的温情脉脉,到《我爱你中国》的豪情满怀,不同的旋律,却有着同样的默契——没有人再刻意关注自己的声音,而是更在意与团队的配合;没有人再纠结个别音符的偏差,而是更期待整体的呈现。“比上次进步太多了!”合唱结束后,陈静老师的笑容里满是欣慰,“距离12月的汇报演出还有时间,我们一点点打磨,一定能把最好的和声带给大家。”</p> <p class="ql-block"> 日常培训,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热烈的掌声,却有着最纯粹的热爱与最坚定的期待。每一次开口,都是与音乐的对话;每一次调整,都是与团队的磨合;每一次合唱,都是与美好和声的相遇。而这份在排练中积累的默契与热爱,终将在12月的汇报演出里,绽放出最动人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制作:车 军</p><p class="ql-block">初审:董连伟</p><p class="ql-block">终审:闫月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