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中国书画名家——宋志纯

国粹艺术名家

<h3><strong>宋志纯(笔名:空雪),男;1954年出生;本溪满族自治县人;有知青经历;现为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strong></h3></br><h3> <h3><strong>笔绘烟霞寄情怀 墨写山川见性灵—— 品宋志纯先生山水画之韵致</strong></h3></br><h3>宋志纯先生的山水画,是一场笔墨与自然的深情对话,是一次传统与当代的精妙交融。他以笔为舟,以墨为楫,在山水的疆域里泛舟,载回满舱的诗意与哲思,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既具古典神韵,又富时代气息的山水长卷。先生对四季山水的描摹,精准而富有诗意。春日里作品,将江南春景的明媚与温婉展现得淋漓尽致。嫩绿的枝桠、粉嫩的花树,在朦胧的烟霭中若隐若现,屋舍俨然,小桥流水,一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江南春韵。那笔墨的晕染,如春日细雨,轻柔地滋润着观者的眼眸,让人仿佛能嗅到空气中弥漫的花草芬芳,感受到春日暖阳的和煦。</h3></br><h3> <h3>宋志纯先生的山水画,深植于传统笔墨的土壤。他对山石的皴法、树木的点染、云雾的晕化,都有着扎实的传统功底。看他画山石,或斧劈,或披麻,根据山石的质地与形态,灵活运用,使得山石质感十足,或坚硬挺拔,或圆润浑厚。画树木,枝干的勾勒遒劲有力,树叶的点染疏密得当,无论是春日的嫩柳,还是秋日的枯树,都形神兼备。</h3></br><h3> <h3>同时,他又并非拘泥于传统,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他将西画的光影、色彩理念巧妙地融入到中国画的笔墨体系中,使得画面既有传统山水的笔墨韵味,又有现代绘画的视觉张力。比如在表现树木的层次、山石的体积感上,他通过墨色的浓淡、色彩的冷暖对比,让画面更加立体鲜活,这种创新,是对传统山水画在当代语境下的有效拓展。</h3></br><h3> <h3>秋日的系列,则是另一番景致。红黄相间的林木,层林尽染,将山川点染得如诗如画。墨色的浓淡变化间,是秋的深邃与厚重,是故园的深情与眷恋。那枝头的红叶,似燃烧的火焰,又似岁月的印记,在山水间诉说着秋的故事,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生发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与对故土的思念。</h3></br><h3> <h3>冬日的雪景图,更是意境空灵。皑皑白雪覆盖了山川树木,屋舍桥梁,天地间一片苍茫。但先生并非一味写“白”,而是于白雪之中,点缀些许红梅,或是在墨色的运用上凸显出树木山石的肌理,使得雪景并非死寂,而是充满了静谧的生机,如同一首留白的诗,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尽显“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禅意与空灵。</h3></br><h3>宋志纯先生的山水画,如同一壶陈年老酒,初看时觉其清雅,细品时觉其醇厚,回味时觉其绵长。他以自己的笔墨语言,在当代画坛中,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饱含深情的山水世界。这个世界,既有传统山水的古典之美,又有当代艺术的创新之思;既有自然山水的形神之态,又有画家内心的情怀之寄。他的作品,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在笔墨烟霞中,探寻那份属于中国山水画的永恒魅力与人文精神。</h3></br><h3>(文/田野)</h3></br><h3>欢迎点赞留言,喜欢老师作品随时留言联系我们。</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