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出狭小空间,邂逅千年书韵

孙国庆

<p class="ql-block">十月的郑州,秋风送来阵阵凉爽。当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开展的消息传来,工商银行郑州分行老年大学书法一班的教室里,大家纷纷热议起来。据了解,此次展览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区及海外的投稿作品15270件,投稿数量为历届隶书展之最。9月,经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严谨公正的评选,最终有206件作品入展,其中河南有38件作品入展,数量居全国首位。</p> <p class="ql-block">一、开启墨香之旅</p><p class="ql-block">秋季学期开学,我们老年大学书法一班迎来了十几位刚退休的新学员。刚走进教室时,他们连横竖都写得歪歪扭扭。然而,唐毅老师却从这些略显笨拙的笔触中看到了潜力:“隶书是汉字从古文演变为今文的重要桥梁,非常适合零基础的学员入门学习。”他引导学员们从《曹全碑》入手练习,这块记载东汉郃阳令曹全生平事迹的碑刻,以其秀丽飘逸、结构匀称的特点,成为初学者最佳的入门指引。</p> <p class="ql-block">每周一上午,教室里总是弥漫着墨香。新学员们在空中比划着隶书笔画蚕头燕尾的独特形态。当新人首次在宣纸上完成一幅完整的隶书作品时,教室里的同学们纷纷投来赞赏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二、走进艺术殿堂</p><p class="ql-block">得知展览消息的当天,唐毅老师便积极行动起来,四处奔走协调。当学校最终批准组织大家集体观展时,同学们都满怀期待。10月24日早上九点半,书法一班的同学们在郑州美术馆新馆门前整齐列队。踏入展厅的瞬间,所有人都屏息凝神。206件参展作品在射灯的映照下散发着独特的光泽,有的如松柏般挺拔有力,有的似流云般舒展自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唐老师介绍道:“这些入展作品力求汲取历代经典之精华,彰显正大气象,同时努力融合时代审美,展现守正创新的精神,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前隶书创作的整体水平和阶段性特征。”此外,为提升全国隶书展的学术价值,充分挖掘隶书文化资源,在举办主展的同时,还精心策划了四个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学术特展,分别是“刊石镌碑•文以载道——中国汉碑大展”“捉刀代笔•一任天然——汉代文字刻石精粹特展”“制碑作铭•盛世锦绣——河洛唐隶碑志精粹特展”“翰染牧野•传拓馨香——新乡市博物馆馆藏汉碑及善本特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展厅内,唐老师指着作品说:“你们看这个‘永’字,蚕头蓄势待发,燕尾凌空欲飞,这正是汉隶的精髓所在。”同学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有人甚至戴上老花镜仔细临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观展结束返程的路上,学员们依然沉浸在兴奋之中。有人讨论着如何改进自己的笔法技巧,有人计划着下次要临摹哪块碑刻。</p> <p class="ql-block">部分参展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