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收藏家老陈摩挲着手中那枚刚入手的“天眷通宝”金币,浑浊的眼睛里却闪烁着一丝执拗的光。他入行五十来年,经手的古币不计其数,可对“天眷通宝”的执念,却像一根刺,扎了他大半辈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天眷通宝……金熙宗的东西,史书记载模糊,真品凤毛麟角,”老陈对着放大镜喃喃自语,“当年泉届名家的那枚折二钱,拍出百万天价,可我总觉得,这世上还藏着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天,一个衣着朴素的年轻人敲开了老陈的门。他叫阿凯,手里捏着一个不起眼的锦盒,眼神里带着乡下人的局促,却又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陈先生,您看看这个……家里老辈留下的,说是祖上在辽南挖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老陈的心猛地一跳,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锦盒——一枚金光熠熠的“天眷通宝”金币映入眼帘。钱文楷书,隽秀俊朗,形制规范,包浆虽有些斑驳,却透着岁月的厚重。更让他呼吸一滞的是,钱币背面那处细微的朱砂印记,与史料中记载的某枚疑似试铸币特征隐隐契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这是真品?”老陈的声音有些发颤。他从业多年的直觉在疯狂叫嚣,这枚钱币的神韵、工艺,绝非仿品能及。可“天眷通宝”真品仅存三枚的业界传说根深蒂固,这枚突然出现的“第四枚”,会不会又是个精心策划的骗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阿凯看出了他的疑虑,叹道:“陈先生,我知道您不信。我请多位钱币收藏家看过,都对它的真伪存疑。只因为它的存世价值太过贵重,他们可能是天然地存疑!但我爷爷是在辽南出生的庄稼汉,挖地基时刨出个瓦罐,里面就这枚金币和一张破旧的纸条,说是什么“天眷试铸,秘藏待显”。爷爷临死前嘱咐,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拿出来。可我妈病重,急需用钱,实在是没办法了……”</p><p class="ql-block"> 悬疑的种子就此埋下。老陈一方面被古币的魅力吸引,另一方面又警惕着其中的陷阱。他开始暗中调查:查阿凯的家世,访辽南当年的村落,比对所有能找到的“天眷通宝”图片资料。</p><p class="ql-block"> 调查过程一波三折。他发现阿凯的爷爷确实有过一段“捡宝”的传闻,但具体是什么宝贝,无人知晓。他又联系了当年鉴定过真品“天眷通宝”的老专家,将钱币照片匿名发过去,得到的回复是“形制奇特,非流通币风格,看似真品,其价值难以估量”。</p><p class="ql-block"> 就在老陈快要相信这是真品时,一个匿名电话打了进来:“陈先生,那枚‘天眷通宝’是假的,别被骗了。”对方语气阴恻,说完就挂断了。</p><p class="ql-block"> 老陈心头一紧,难道这真的是个局?他再次把钱币放在高倍显微镜下,一寸寸观察。忽然,他在钱币四点位边缘的包浆边缘,发现了一个极其微小的疑似机械加工的痕迹!</p><p class="ql-block">“果然是假的!”老陈一阵失望,可再仔细一看,那痕迹又像是后期人为破坏的,仿佛有人刻意要在真品上留下“仿造证据”。</p><p class="ql-block"> 他猛地想起阿凯说的“秘藏待显”,又想起那通匿名电话。一个大胆的推测在他脑中形成:这枚钱币是真的!有人早就盯上了它,试图用“伪造痕迹”和匿名威胁来搅浑水,让他不敢接手,从而低价将其收入囊中!</p><p class="ql-block"> 老陈决定赌一把。他约阿凯见面,故意表现出疑虑,说:“这枚币有问题,我不能收。但如果你信得过我,我可以帮你找最权威的机构鉴定,不过过程可能很麻烦。”</p><p class="ql-block"> 阿凯犹豫了一下,最终点了点头。鉴定过程严格保密,几位顶级收藏专家组成的团队,用了最先进的金相分析及无损检测技术。结果出来的那天,老陈和阿凯都紧张得手心冒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先生,阿凯先生,”首席专家推了推眼镜,语气激动,“这枚‘天眷通宝’金币,是真品!而且是从未被发现的试铸金币,其历史价值、收藏价值,远超已知的三枚流通币!那处现代痕迹,是有人故意伪造的‘仿品证据’,想掩人耳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真相大白,悬疑解开。老陈帮阿凯以天价出手了金币,阿凯母亲的病得到了救治,而老陈也了却了半生夙愿——亲手见证了“天眷通宝”的又一段传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阿凯爷爷有幸得寶,自己却未能真正拥有,转卖给了一个收藏家。这位藏家,无疑是古币收藏界的幸运儿!它就像中了历史埋下的一枚彩蛋,在质疑声中愈发彰显其珍贵。</p><p class="ql-block"> 这份“天然被怀疑”,恰恰是顶级珍品的宿命,也正是收藏的魅力所在——在迷雾中勘破真伪,于争议中守护传奇,这一次次排疑寻真和科学验证,都是与千年前铸币匠人的隔空对话,太带感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传奇故事告诉我们,古币收藏需谨慎,鉴定要权威,但千万别被固有认知和无知所束缚。</p><p class="ql-block"> 古币的世界充满未知,每一次发现都可能是历史的新章,而辨别真伪的关键,除了专业知识,更要有对细节的执着和对历史的敬畏。</p><p class="ql-block"> 像“天眷通宝”这样的稀世珍品,其价值不仅在金钱,更在它背后承载的金朝铸币工艺、历史谜团,收藏者需带着探究精神,必能在迷雾中寻得真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25日撰稿于成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