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游章丘区白泉古镇</p><p class="ql-block">文/海阔天空</p> <p class="ql-block">《新农村》</p><p class="ql-block">来到白泉村,眼前的一幕是壮观大气,且带有现代化气息的新农村,洋房洋楼别具特色。商贸、大酒店、装饰材料、家电经营等商业项目一应俱全,与其说进村倒不如说进城,实际也在城市之间,不无而别。这次探访的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也”。不是观赏新农村而是奔白泉古镇而来。先展示一下新农村风景,此后领略古镇风情。</p> <p class="ql-block">《绣楼》</p><p class="ql-block">进入白泉古镇,迎面便是一幢古建筑,驻足观看飞檐翘角,砖墙泥瓦,正在迷惑之时,一旁的石碑解惑。是一幢绣楼,始建于1890年,距今130多年的沧桑历史,绣楼的主人是本村一张氏家族。从一些艺术作品和故事中常听到关于绣楼一些故事,现今已年逾古稀了也从来没有见过绣楼,今天亲眼目睹了是什么样子,并查阅资料了解了绣楼的建筑特点和功能。绣楼是中国古代社会专为女性设置的封闭式建筑物,兼具劳动生产、技能训练与礼教约束三重属性。其建筑形式多采用飞檐翘角的楼阁式结构,常通过串楼与主宅相连,内部陈设以绣绷、纺车等适合女性劳作工具为主。在功能定位上,绣楼既是女子自七八岁起学习纺纱、刺绣等技艺的场所,也是封建家庭践行"足不出户"伦理规训的实体化空间。</p> <p class="ql-block">《张氏宗祠》</p><p class="ql-block"> 这座宗祠外观,青砖黛瓦映斜阳,飞檐翘角载沧桑。张氏氏宗祠立村中区间,因外地人,原具体地址是否为村中间,历史沧桑变迁,古镇拆迁,地址不得而知,现认为是村中间位置。门楼做南向北, 精致完好,因落锁没进入,不知院里啥样,更不知张氏供奉的祖先。宗祠的功能基本是一样的,正堂迎面墙悬挂祖宗画像,画像上面悬挂匾额如“明镜高悬”,画像左右和上方是楹联,门里雕像坐于台上,雕像前面是供台,香炉、贡品、叩团,祠堂幽静庄严肃穆,供族人祭拜。族中要事也有长老在列宗列祖监视下会计事,彰显正义庄重,家规家训也陈列祠堂。</p> <p class="ql-block">《文举武举楼》</p><p class="ql-block">古白泉有文举武举楼,说明古时候出过文举武举名人,因石碑字迹模糊,难以辨认,文举武举何许人也,很难考究。据判断,有可能是张氏家族的,张氏宗祠有可能为他而建。我们平时说的“文武双全”、“能文能武”就是说一个人既能文又能武,是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是古代乡试或者殿试选拔出人才的一种称谓,也是古代的官职。例如历史上文举武举的名人:诸葛亮:三国时期刘备的谋士、军事家,蜀汉的丞相。他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发明家、文学家。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任皇帝,是历史上能文能武的皇帝,助父唐太祖统一天下,在位期间灭东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浑。岳飞:南宋时期抗金英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诗人、书法家,位列南宋四战将之首。</p> <p class="ql-block">《古宅(1)》</p><p class="ql-block">进入古镇,古宅古迹不算很多,据资料可知,原古镇因拆迁改造,只保留了部分文物古迹,无价值的都已经拆迁。保留的古宅,绿砖泥瓦,门楼端庄大气,古宅翻橼翘顶,古色古香。古时候,在村北有一泉,泉旺水清,洁白如涟,泉水养育了这方人滋润了这方土地,以泉命名百泉镇。明朝时期已经非常繁荣,清朝设镇,民国时期号称章丘八大镇之一。</p> <p class="ql-block">《古宅(2)》</p><p class="ql-block">作为游客,只能游览,至于古宅的主人,只要没有说明,很难得知,再者古宅许多,就是知道也毫无意义。古宅沧桑岁月,人们生活在这古宅里,繁衍生息,世代相传,赓续香火。在古代能建这样的四合院住宅,也属于土豪劣绅层级,是乡村里的佼佼者,普通平民建的住宅档次可能要低,规格尺寸不及此。但是平民也需要安居,也是必须要建住宅的,民以食为天,以宅安居是最基本的生活条件。</p> <p class="ql-block">《古宅(3)》</p><p class="ql-block">白泉古镇一幢撞古宅,承载这历史的变迁,经历着风风雨雨,沧桑岁月。房子的主人及其后人,代代相传,生活在各自的房子中。古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以经济为基础,依靠生产经营创造物质财富为生,有的搞经商,有的搞种植,有的搞养殖,有的搞手艺,同现在基本一样,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有人经营。随着古人的聪明才智,不断发明创造,文明进步,一代超越一代,一代更比一代强,历史的车轮承载着陈年往事滚滚向前,才有了今天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真武大帝》</p><p class="ql-block">真武大帝是道教尊神,全称是九天真武荡魔大帝,又称玄天上帝、佑圣真君、玄武大帝等。</p><p class="ql-block">由此看来,白泉古镇的人们信奉道教。是道教弟子修建的真武大帝道教的寺庙,供奉的是真武大帝尊神。真武大帝的信仰源于古代星辰崇拜和动物崇拜,最初是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组成的龟蛇形象,象征北方之神。北宋时期,真武逐渐人格化,被尊为净乐国太子,生而神灵,发誓除尽天下妖魔,后在武当山修炼四十二年,白日飞升,被玉帝敕封为北方最高神,统摄玄武之位。</p><p class="ql-block">真武大帝有了神功,普度众生,白泉古镇的人们祈祷吉祥如意,护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福寿安康。</p> <p class="ql-block">《北极台》</p><p class="ql-block">北极台应该是白泉古镇的城门,有的地方称为郭子(音),城门上圆拱形,高3米许,宽2米左右,长有十多米。城门的路石,经过历史沧桑岁月,已被人、车、马踩踏碾压变得油光放亮,而且高低不平,石峰衔接如初,应是历史遗留真迹。拱形门的北端上方刻有“白泉镇”三个字,一旁立一石碑,碑文清晰,保存完好。拱形门的南端上方刻有“北极台”三个字。城门上面确实有一平台,登上观望,南北与城门平齐有10多米宽,东西略长,有15米之多,为一个长方形。这个台的作用估计是瞭望城外敌情、土匪等侵袭,观望城内平安,保护和传递安全信息的功能。( 编写于:2025年.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