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琥珀

南关文苑

<p class="ql-block">  我停住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  “咸宁百货商场”——白底红字的招牌有些斑驳,却依然固执地悬在门楣上。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玻璃门,时光在那一瞬间倒流了。一九六七年生人的我,像是无意中闯进了一个被岁月精心保管的旧梦。</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一切都停留在记忆里的模样。深棕色的木质柜台被岁月磨出了温润的光泽,玻璃柜台里整齐陈列着那些几乎要在城市里绝迹的商品。空气里浮动着复杂的气味——散装酱油的醇厚,陈醋的酸香,还有廉价润肤霜那股直白的雪花膏味,它们交织成一种独属于过去的嗅觉密码。</p> <p class="ql-block">  穿深蓝色工装的女售货员坐在柜台后,低头打着毛衣。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露出那种不疾不徐的微笑——一种早已被便利店标准笑容取代的、带着人情温度的表情。我买了个牛皮纸信封,她仔细蘸了胶水粘好,又从柜台下拿出邮筒钥匙,动作熟练得像在完成某种仪式。</p> <p class="ql-block">  “酱油打二两?”她顺口问道,见我摇头,便又坐回位置,继续织那件似乎永远织不完的毛衣。</p> <p class="ql-block">  我的目光掠过那些熟悉的物件:需要拨号的黑色公用电话,漆成墨绿色的邮筒,修表店里老师傅鼻梁上架着的放大镜,照相馆橱窗里展示的褪色照片……它们像一个个时间的坐标,标记着一个我亲身经历却已远去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  那时物资不算丰沛,但每样东西都结实、可靠,带着一种朴素的尊严。散装白酒装在巨大的玻璃缸里,用提子量取;针头线脑躺在纸盒里,几分钱就能解主妇的燃眉之急;友谊、万紫千红这些润肤霜,虽然香气单一,却厚实地呵护过无数个冬天。</p> <p class="ql-block">  这哪里是百货商场,分明是时间的琥珀。它将某个瞬间凝固在其中,让闯入者得以窥见过去完整的生态。在效率至上的今天,我们习惯了扫码支付、即时送达,却很少再体验那种“打酱油”的仪式感——带着瓶子,等待售货员用提子量取,看深色的液体在漏斗里打着旋儿。那种缓慢里,藏着人对物的珍重。</p> <p class="ql-block">  我最终买了一盒蛤蜊油。售货员用粗糙的手接过五毛钱,在老式收银机上按出叮当的响声。走出商场时,西斜的阳光刺得我眯起眼睛。身后的咸宁百货商场依然静静地伫立着,像一位沉默的守夜人,为我们这些偶尔怀旧的人,保留着可以回去歇歇脚的精神故乡。</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一切都在加速消失的世界里,有些东西慢下来,停住了,或许不是为了阻碍前进,而是为了告诉我们:来时路,还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作者:李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