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动态之周一升旗 <p class="ql-block">🌈新的一周✨</p><p class="ql-block">🌈从升旗仪式开始✨</p><p class="ql-block">🌈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一颗爱国的种子✨</p><p class="ql-block">🌈小小的仪式感 大大的情怀 ✨</p><p class="ql-block">🌈同时也意味着美好的一周开始啦😄</p> 精彩瞬间 小小生日会 课间活动——一场超燃的角逐 <p class="ql-block"> 周四下午的操场,阳光把跑道晒得暖融融的,一二年级的障碍跑比赛一开场,就裹着满场的欢笑声热闹起来。</p><p class="ql-block"> 二一班的小选手们简直像小勇士!跨栏时脚尖轻轻一点就灵巧越过,绕桩时像小松鼠般灵活转身,爬垫时更是手脚并用往前冲,一个个稳稳闯过难关,浑身都是拼劲。旁边的啦啦队也不含糊,“加油”声喊得又亮又响,瞧见小伙伴冲过终点线,立刻蹦着跳着围上去,比自己跑赢了还开心。</p><p class="ql-block"> 小脸蛋跑得红扑扑的,额角挂着细细的汗珠,可眼里的光和嘴角的笑藏都藏不住——这就是二一班最耀眼的奋勇模样!</p> 真诚沟通 <p class="ql-block"> 最近观察到班级里有部分孩子在课堂上容易出现专注力不集中的情况,比如走神、做小动作、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节奏等。其实孩子的专注力不是天生固定的,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景,对专注力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今天就和大家详细沟通,家长在家可以从“环境打造、习惯培养、方法引导、心态调整”四个维度,帮孩子逐步提升专注力,更好地衔接课堂学习。</p><p class="ql-block"> 一、打造“无干扰”的学习环境,帮孩子快速进入专注状态</p><p class="ql-block"> 环境是影响专注力的首要因素,杂乱、喧闹的环境会直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难以静下心来学习。家长可以从这3点入手,为孩子打造专属的“专注小空间”:</p><p class="ql-block">1. 固定学习区域,拒绝“随处学习”:给孩子设置一个固定的学习角落,比如书房的书桌、卧室的小课桌,不建议让孩子在客厅沙发、床上学习——沙发和床属于“休闲场景”,容易让孩子产生懈怠感,而固定的学习区域会给孩子“这里就是用来学习”的心理暗示,帮助孩子快速切换到专注模式。</p><p class="ql-block">2. 清理区域杂物,减少“视觉干扰”:学习区域只摆放和学习相关的物品,比如课本、作业本、文具,坚决移除玩具、零食、漫画书、平板电脑等容易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书桌不要摆放过多装饰,墙面也尽量简洁,避免孩子学习时被无关物品“勾走目光”。</p><p class="ql-block">3. 控制家庭噪音,营造“安静氛围”:孩子学习期间(比如写作业、预习复习时),家长要尽量降低家庭噪音。比如避免在旁边大声聊天、看电视、刷短视频,如需打电话尽量走到阳台等远离学习区域的地方;如果家人需要活动,也可以约定“轻声模式”,用环境的安静帮孩子维持专注。</p><p class="ql-block">二、建立“有规律”的学习习惯,让专注力形成“肌肉记忆”</p><p class="ql-block"> 专注力和习惯息息相关,规律的学习节奏能让孩子的大脑形成“条件反射”,到了固定时间就会主动进入专注状态,避免因“无序”导致的注意力分散。家长可以重点培养这2个习惯:</p><p class="ql-block">1. 制定“固定作息表”,明确学习与休息时间: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学校作息,和孩子一起制定每日作息表,每个学习环节明确时长,避免孩子因“不知道该做什么”而拖延、走神。同时要预留合理的休息时间,比如每学习30分钟,休息5-10分钟,让大脑得到放松,避免过度疲劳导致专注力下降。</p><p class="ql-block">2. 培养“任务前置”习惯,减少课堂“衔接障碍”:课堂专注力不足,有时是因为孩子对课堂内容不熟悉,跟不上老师节奏而走神。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每天睡前花15-20分钟预习第二天的课程,比如提前看一遍语文课文、圈出生字词,了解数学新课的基本知识点——提前熟悉内容后,孩子在课堂上能更快跟上老师的思路,更容易进入专注状态,形成“课前预习→课堂专注→课后巩固”的良性循环。</p><p class="ql-block">三、用“科学的”引导方法,帮孩子学会“主动专注”</p><p class="ql-block">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走神时,会下意识地喊“别走神”“认真点”,但这种“说教式提醒”不仅没用,还会打断孩子的思维,反而破坏专注力。其实用更科学的方法引导,能让孩子主动学会控制注意力:</p><p class="ql-block">1. 拆分任务难度,用“小目标”积累专注信心:孩子面对复杂、冗长的任务时,容易因“觉得难”而产生抵触心理,进而走神。家长可以帮孩子把任务拆分成一个个“可完成的小目标”,比如背古诗,可拆成“先背前4句,再背后4句,最后整体背诵”。每个小目标完成后,及时肯定孩子,让孩子在完成小目标的过程中积累信心,逐步提升专注时长。</p><p class="ql-block">2. 提前“温和提醒”,不强行打断孩子的专注: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专注时长不同(小学1-2年级约15-20分钟,3-4年级约25-30分钟,5-6年级约30-40分钟),家长要尊重这个规律,不随意打断孩子的专注状态。比如孩子正在认真写作业,到了该吃饭的时间,不要直接喊“别写了,快来吃饭”,可以提前5分钟走到孩子身边,轻声说“还有5分钟我们就要吃饭啦,你可以先把手里这道题做完,然后过来吃饭哦”,给孩子留出“收尾时间”,保护孩子的专注力不被强行破坏——长期如此,孩子会更清楚“要在规定时间内专注完成任务”,主动控制注意力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p><p class="ql-block">3. 借助“趣味练习”,让专注力训练更易坚持:除了学习场景,家长还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活动,帮孩子训练专注力,比如让孩子玩“拼图”(根据年龄选择难度,从100片到500片不等)、“找不同”“舒尔特方格”(在纸上画5×5的方格,填入1-25的数字,让孩子按顺序指出数字,记录完成时间,逐步提升速度);也可以让孩子做“专注力小游戏”,比如“听指令做动作”(家长说“摸鼻子”“举左手”,孩子快速反应,避免做错)、“复述句子”(家长说一句3-5字的话,孩子复述,逐渐增加句子长度)。这些活动趣味性强,孩子愿意参与,还能在玩乐中锻炼“注意力集中”“反应速度”等能力,间接提升课堂专注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调整“平和的”教育心态,避免焦虑影响孩子专注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家长的心态会直接传递给孩子,很多时候孩子的专注力不足,和家长的“过度干预”“频繁催促”有关。比如孩子写作业慢了,家长就着急催促“你怎么这么慢,别人都写完了”;孩子偶尔走神,家长就批评“你怎么又不专心,上课肯定也这样”——这些负面反馈会让孩子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反而更难集中注意力。家长可以从这2点调整心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接受“专注力的阶段性”,不盲目对比:每个孩子的专注力发展速度不同,有的孩子天生专注力强一些,有的孩子则需要更多时间培养,家长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对比,更不要说“你看XX写作业多专心,你怎么就做不到”。而是关注孩子的“进步”,比如“你今天写作业比昨天少走神了2次,进步很大”,用正向反馈让孩子感受到被认可,避免因“对比”产生自卑心理,影响专注力的提升。</p><p class="ql-block">2. 减少“过度干预”,给孩子“试错空间”:孩子学习时,家长不要一直坐在旁边“盯梢”,一会儿指出“这个字写错了”,一会儿提醒“坐姿不对”——这种频繁干预会不断打断孩子的思维,让孩子难以进入深度专注。其实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如果遇到不会的题,先做标记,等完成这一页作业再问我”,给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空间;即使孩子偶尔走神,只要没有持续很久,也可以先观察,等孩子自己意识到后调整,让孩子学会主动控制注意力,而不是依赖家长的提醒。</p><p class="ql-block"> 各位家长,孩子专注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配合、长期坚持。希望今天的沟通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实用的思路,后续如果大家在培养过程中遇到问题,也欢迎随时和我交流,咱们一起帮孩子提升专注力,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p> 本周所学 温馨提示 <p class="ql-block">❤️【离校时间】❤️</p><p class="ql-block">10月24日下午4:00离校</p><p class="ql-block">家长佩戴好本人蓝卡,进教室接孩子。</p><p class="ql-block">❤️【返校时间】❤️</p><p class="ql-block">10月26日下午2:30—2:50进班(每周返校都会按时照常上课,不要迟到)</p><p class="ql-block">1、关注孩子学校是否有雨衣(公寓、班级各一件),如大小不合适及时更换,下周每人带一包口罩。</p><p class="ql-block">2、关注孩子个人卫生,利用周末洗澡、理发、剪指。</p><p class="ql-block">3、下周在校时间3天,请大家给孩子准备3天的牛奶🥛和水果🍊</p><p class="ql-block">4、离返校西门开放细则,离校开返校不开,返校大假开小假不开。</p><p class="ql-block">5、严查孩子“四不带”,坚决不得带零食,不得带任何危险物品,不得带贵重物品、零花钱。</p><p class="ql-block">6、校门口规范停车。</p><p class="ql-block">双黄线两侧不允许停车,会被贴单,请大家遵守交规,规范停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