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说到《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绝对不陌生。在那个文化产品尚不丰沛的年代,这些作品以其无可替代的纯粹与力量,将英雄的影像与信念,牢牢地印刻在一代人的心壁上,留存几十年。</p><p class="ql-block"> 10月24日,目的地冉庄、狼牙山。</p> <p class="ql-block"> 冉庄,一个从电影胶片中走入现实的名字。<span style="font-size:18px;">临近冉庄时,大家跟着手机合唱《地道战》主题曲,唱得特起劲。</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抗战奇观,地下长城”!</span>冉庄,不仅是一处30万平方米的保护区,更是冀中平原抗战智慧的鲜活画面。当“高家庄”从银幕传奇落地为可触可感的冉庄村,当《烈火金钢》《平原游击队》的镜头与脚下的土地重合,历史便褪去了神秘感,变得无比具体。</p><p class="ql-block"> 陈列馆里,许多丰富的战术战法和重要藏品,最触动我的,是那句朴素的标语:“誓死不当亡国奴”。</p><p class="ql-block"> 这七个字,是一切斗争最根本、最磅礴的原动力。它是底线,是信仰,是千百万不屈民众从胸膛中吼出的最强音。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牺牲,都源于这最朴素的决绝。</p> <p class="ql-block"> 从明亮的展馆躬身步入地道,身体在狭窄的通道里下沉,视线变得昏暗,心却随之肃穆。脚下是经过加固的、安全的路径,但思绪早已穿透这坚实的土层,回到了八九十年前的烽火岁月。</p><p class="ql-block"> 这1200米的开放段,如同一条时光隧道,连接着当下的安宁与往昔的动荡。它们曾是大平原的“血脉”,在绝望的土壤下,为一个不屈的民族输送着生存、抗争与希望的养分。那一份“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通过这布如蛛网的“地下长城”,被顽强地支撑和传递。</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从历史的深处走出,重见天日,迎接我们的是一座凝固在旧时光里的村落。而电影中那棵象征性的古槐已然枯死——它像一位完成了使命的守望者,以另一种姿态诉说着:鲜活的生命会逝去,但由牺牲和坚韧所铸就的记忆,将如同这地道的脉络,深植于大地,永不磨灭。</p> <p class="ql-block"> 狼牙山,因五勇士而来。</p><p class="ql-block"> 故事,已沉入民族记忆的底层。它被印在课本的铅字里,被定格在黑白的银幕上,也被渲染于现代的3D技术中。它变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成为一个符号,一种常识。</p><p class="ql-block"> 于是,人们来了,我们来了。</p><p class="ql-block"> 沿着故事的指引,前来印证这份“常识”。勇士雕塑巍然屹立,课文被铸成铜像,陈列馆里摆放着历史的证物。</p><p class="ql-block"> 合影,合影,合影。</p><p class="ql-block"> 在雕塑前,在课文旁,笑容在镜头前定格。英雄的故事,最终浓缩为手机相册里的一张影像,一个背景。</p><p class="ql-block"> 当英雄的事迹成为山河的一部分,当精神的丰碑化为可以“抵达”并“同框”的风景,它便以一种新的方式,融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那种曾惊天地、泣鬼魂的决绝,在今天,化作了平凡日子里的一份崇敬,一次探望,以及一张可以带走的,与历史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纪念塔坐落于狼牙山主峰棋盘陀,海拔1105米,三面环悬崖,地势险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虽坐了一段缆车,但离顶峰还有好远好远!</p><p class="ql-block"> 只能步行!<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崇高的敬仰,必须用最艰辛的步履去丈量。</span></p><p class="ql-block"> 设计太用心太有格局了!一级一级台阶往上,隔一段就有激励标语,黄色脚印处按钮一踩,红歌就响彻山间。一下子就有劲了,继续爬!</p><p class="ql-block"> 狼山巍峨铸忠魂,步履铿锵踏征程。</p><p class="ql-block"> 筋骨虽疲惫,信仰撑脊梁。</p><p class="ql-block"> 歇脚莫忘英雄志,起身再续攀登力。</p><p class="ql-block"> 顶峰虽遥终须至,不负青山不负魂。</p><p class="ql-block"> 解放军进行曲,一二三四歌,当那一天来临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现场,听着激昂的旋律,脚步与先辈的足迹重合,能不有劲吗?</p><p class="ql-block"> 直达顶端!</p> <p class="ql-block"> 其实,就算没有故事加持,狼牙山本身也是大自然一件卓越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它地处太行山脉,5坨36峰的复杂结构,是亿万年地质运动的慷慨馈赠。坐在缆车上,于群峰之上悠悠荡过,那一刻所见的,是剥离开所有历史叙事后,最纯粹的山河画卷。</p><p class="ql-block"> 奇峰林立,状如狼牙,这是它得名的缘由;素有“北方小黄山”之称,是人们对它自然风光的至高赞誉。</p><p class="ql-block"> 这种天生的、地理上的险峻,或许正是历史选择在此写下悲壮一页的深层原因——是这巍峨的山川,为不屈的精神提供了最相匹配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 冉庄地道战,人民战争感天动地的颂歌;</p><p class="ql-block"> 狼牙山五勇士,革命战士英勇无畏的英雄史诗!</p><p class="ql-block"> 精神永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