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扎根乡村的小学英语教师,樊平丽老师的《目标导向下小学英语“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与实践》讲座,像一把精准的“钥匙”,打开了我过去教学中“凭经验设计、凭感觉评价”的困局,让我对英语课堂的设计与实践有了全新且可落地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过去备课时,我常陷入“先想活动、再凑目标”的误区,总觉得乡村孩子英语基础弱,多设计些热闹的活动就能带动学习,却常出现“课堂活跃、课后没收获”的情况。而樊老师提出的“以终为始”逆向设计,彻底颠覆了我的备课逻辑——原来教学设计该从“终点”出发,先通过三层分析锚定方向:分析课标明确教学底线,避免教学偏离核心要求;分析教材梳理知识脉络,找到符合乡村孩子认知的教学切入点;分析学生精准把握他们的基础差异与学习痛点,比如乡村孩子口语表达机会少、词汇积累薄弱等问题。</p> <p class="ql-block">在三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精准可测”的学习目标,是我此次最大的收获之一。以往我写的目标多是“让学生掌握一般现在时”这类模糊表述,课后根本无法判断目标是否达成。而按照樊老师的方法,目标变成了“能运用一般现在时描述自己和家人的日常活动,准确率不低于80%”,这样的目标清晰、可衡量,也让后续的评价和活动设计有了明确“靶心”。</p> <p class="ql-block">更让我觉得“能落地”的,是“依据目标定评价、依据评价设活动”的实践路径。樊老师通过新老教学设计的对比,让我看到:评价不是课后的“附加题”,而是贯穿课堂的“导航仪”——如果目标是“能描述日常活动”,评价任务就可以设计成“小组内互相介绍家人的一天,同伴用星级表从‘语句通顺’‘语法正确’‘内容完整’三个维度打分”,而课堂活动则围绕这个评价任务展开,比如先通过图片学习核心词汇,再通过“我说你做”练习句式,最后通过模拟介绍打磨表达。这种设计逻辑,完美解决了乡村课堂“活动与目标脱节”的问题,也让我知道该如何针对乡村孩子的特点,设计出“练有方向、评有标准”的英语课。</p> <p class="ql-block">这次学习不仅让我理解了“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更给了我一套能直接用到乡村英语课堂的“操作手册”。未来备课,我会牢牢抓住“分析—定标—评—活动”的逻辑链,让每一堂英语课都有清晰的目标、精准的评价和有效的活动,真正帮乡村孩子在英语学习中“学得会、用得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