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载情谊,共赴海参崴之约

不老草

<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的牵挂,化作这次远赴俄罗斯海参崴的旅程。曾经一同上山下乡的老友,如今白发渐生,却依然心怀热忱。我们并肩走过熟悉的岁月,也终于携手踏上异国海岸,在碧海蓝天间重温青春的情谊。在珲春口岸回望故土,红旗在蓝天下飘扬,我们笑着挥手,像当年出发时那样,带着一点激动,也带着一点恍惚——这一程,不只是地理的跨越,更是时光的回溯。</p> <p class="ql-block">抵达海参崴的第一天,我们便直奔海滨。夕阳正缓缓洒落,海面像铺了一层碎金,远处山影朦胧,几艘小船静静泊在水中央。我们站在观景台上,谁也没说话,只是并肩望着那片被染成橙黄的海天交界。五十多年的友情,就在这静默中悄然流淌。有人轻声说:“这光,像极了当年知青点外那片麦田。”我们都笑了,是啊,那时的阳光也是这样暖,照在肩头,照进心里。</p> <p class="ql-block">走过一条老街,一面绘着旧时风情的墙前,我们停下了脚步。壁画上是穿长衫的商贩、挑担的脚夫,仿佛在诉说这里曾有过的华人足迹。我们站在这里合影,不是为了打卡,而是为了记住——这片土地,曾有我们的先辈留下汗水与梦想。历史无法倒流,但记忆可以驻足。我们不悲不亢,只是轻轻地说一句:我们来过,我们也记得。</p> <p class="ql-block">安德烈是我们的俄罗斯导游,高大爽朗,一口流利的中文让人惊喜。他带我们穿街走巷,讲起这座城市的故事,像在讲自家的往事。在湖边歇脚时,我们和他一起拍了张合照。他站在中间,笑得像个老友。那一刻,国界仿佛淡了,语言也不再是隔阂。友情原来不止存在于我们之间,也能在异乡的相遇中悄然生长。</p> <p class="ql-block">在太平洋舰队军港前,我们又一次站成一排。背景是巨大的船体和远处的起重机,海风带着咸味拂过脸庞。这里曾是军事重地,如今却成了我们合影的背景。有人打趣:“咱们年轻时连火车都没坐过几回,现在倒跑到军港来了!”笑声在港口回荡。这些钢铁巨舰,曾是遥远的传说,如今却成了我们友情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我们又回到海边。夕阳正缓缓沉入地平线,天空由橙黄渐变为淡蓝,像极了老照片的色调。我们一群人站在沙滩上,背对着落日,笑声随海风飘散。伏罗希洛夫斯基军事基地的旧炮台静静矗立,绿漆斑驳,却依旧挺拔。它曾见证冷战风云,如今却看着一群中国老人在此追忆青春。时代变了,但有些东西没变——比如我们并肩而立的姿态,比如眼中那抹不灭的光。</p> <p class="ql-block">走进军事展览区,几辆迷彩坦克停驻在绿荫下,履带厚重,炮管昂然指向远方。我们曾年轻时在广播里听闻这里的风云变幻,如今亲临,竟有种“终于见到真人”的亲切。有人轻轻拍了拍坦克的装甲,笑着说:“这玩意儿,比我们当年拉过的板车可重多了。”大家哄笑。这些钢铁巨兽,曾象征着对抗与威慑,而此刻,它们只是我们友情旅途中的一个有趣注脚。</p> <p class="ql-block">晚餐时,我们在一家本地餐厅落座。卡座温暖,灯光柔和,桌上摆满了烤肉、酸菜汤和伏特加。老王举起酒杯,说:“五十二年了,还能一块儿喝酒,值了。”我们碰杯,笑声在餐厅里回荡。有人夹起一块肉,有人专注拍照,有人小口抿酒,眼神里全是满足。这顿饭,吃的是味道,更是岁月。</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在城中漫步,蓝天澄澈,远处的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们站在一处开阔地合影,身后是绿树、船只和飘扬的旗帜。有人突然说:“咱们这身板,可比当年扛麻袋时结实多了!”大家笑作一团。是啊,岁月带走了青春,却也沉淀了从容。我们不再为生活奔命,而是为情谊远行。</p> <p class="ql-block">一座现代雕塑前,我们再次停下。白色流线型的造型像风,像浪,也像时间本身。我们站在它面前,笑容轻松。这城市有它的历史,也有它的未来;而我们,正站在自己人生的黄昏,却依然愿意为一道风景驻足,为一次相聚动容。</p> <p class="ql-block">在火车站前,欧式建筑的金顶在阳光下闪耀,红白相间的列车静静等候。我们举起手机自拍,背景是这座城市的荣光与记忆。有人哼起了当年的知青歌,调子不准,却没人打断。从乡野到边城,再到跨越国界的旅行,人生如旅途,而友情是最温暖的行囊。我们不说“再见”,只说“下次再走远一点”。因为只要人还在,路就还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