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竹叶亭杂记》效职冥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姚元之先生所著的《竹叶亭杂记》一书中记载:郭汪灿举人,湖南湘潭人,是嘉庆十九年甲成科进士,本来姓汪,因此把原姓“汪”字加入名字中,改为郭汪灿。他自己说当他还没有做官的时候,曾经在冥府当差,就像在人间各个官署中供职,然而冥府的建筑物更加宽敞高大,中间设有长桌,很多人依次而坐,又像童生们在考棚里参加考试的情景。</p><p class="ql-block">所管理的册籍非常大,都是用毛头纸(一种纤维较粗、质地松软的白纸,多用来糊窗户或包装)装订而成的,每页分为三段,上面一段记录某个人生前的衣食福禄,中间一段记录他的善行和恶行,下面一段记录他死后的去处和寿命。如果这个人动了做坏事的念头,那么一定会有人拿着一张小纸条过来报告,就立刻记录在册;如果日后哪天改正悔悟,又会有人来报告,就把原来的记录勾销掉。事情繁多复杂,每天都来不及处理。</p><p class="ql-block">所在的地方距离一座高大的官署不远,不知道是哪位官员、什么衙门。一天,看见一个人跪在阶下,上面坐着的人宣判了几句话.就命令砍断该人的腿,狱卒就砍断了他的腿,然后把断腿放在盘子里,呈给堂上的官员。郭汪灿正在惊骇之际,又看见他的同窗朋友某人,也跪在阶下,也听到了砍腿的命令。郭汪灿匆忙越过台阶上前,跪在堂上,磕头请求饶恕朋友,上坐的官员说:“这是冥间的刑罚,他在人间不过就相当于是跌一跤被摔伤,但不会死。”郭注灿坚持为他求情,上坐的官员说:“已经接到了旨意,不能违背。</p><p class="ql-block">郭汪灿不停地磕头,上坐的官员于是就说:“念在你的一片诚心就饶了他吧。”郭汪灿问:“刚才您说奉旨不能违背,这指的是什么呢?”上坐的官员说:“我被你的至诚之心所感动,可以帮你奏请天帝,应该能够得到宽恕。”上坐的官员于是命令差吏拿来名册给他看,差吏错将三品官员的名册拿来,这本名册是水红色绫布封面。郭汪灿赶紧偷偷翻阅,看见了他一位老朋友的儿子的名字也在其中,上面记载着:“十九岁入学,提督学政某人,文题、诗题分别是什么; 二十二岁中式第多少名,正主考官、副主考官、本房阅卷官分别是某某人,文题是什么。”考官只记载了姓氏,没写名字。</p><p class="ql-block">上坐的官员怒斥差更拿错了,急忙收了回去,郭汪灿一惊而醒。当时这个孩子才两岁,由此可知科举功名都是有定数的;考试题目以及从哪位考官门下被取,也是早就注定的,那些有非分之想的人应当知道反省自己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郭汪灿还说,曾经路过一个地方,看见有一座高大雄伟的宫殿,人们称之为文昌宫。嘉庆庚午年五月的某天,听到文昌宫中议论纷纷、人声鼎沸,过了许久才消散,有同事从宫中出来,我问他在讨论什么事,他说:“要更换本科考试榜单的第三名了。”</p><p class="ql-block">问他是什么原因,那人说:“现在查出来这名考生八岁的时候,因为贪玩,惹恼了自己的祖父。祖父要打他,他逃跑了,他父亲追上了他,把他按在地上,又骑在他背上,让祖父打他一顿。他一下子跳起来,导致他父亲摔在地上。”郭汪灿在外面提高声音说道:“八岁的孩子是无知的,为避免被打而使父亲摔倒也是无心之过,难道这种无知无心的行为也要被治罪吗?”那人说:“我们之所以反复讨论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因此只是让他推迟一科考中,否则已经剥夺他的功名了。”</p><p class="ql-block">郭汪灿在梦里,每当有所见闻,醒来后就挑灯连夜记录下来,然后封锁在小匣里,起初是想着时间长积累多了之后,汇编成书,刻印出来劝化世人。后来他因为多说话被冥官驱逐了,想要把之前记录的内容刻印出来,结果打开小匣一看,所保存的纸张全都不见了,匣子一直封锁完好,不知道那些纸张是怎么消失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