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章 晨光里的转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零二一年六月中旬的一天,清晨的阳光洒在西曲煤矿的井口,像是给它镀上了一层暖金色的光辉。一辆载人电轨车缓缓从副井钻出,稳稳地停在平地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徕金宝裹着又脏又厚的蓝布工作服,和矿工们一起从车上下来。他沿着房墙走了十几米,接着下了个约十米长的小坡,再向右拐了八米,把背着的两条锚链交给库房管理员后,又沿着原路返回。通过刷脸验证走出出口通道,徕金宝径直走进矿灯充电房。他熟练地解下自救器和矿灯,塞进自己的充电柜,然后转身朝着职工早餐室快步走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走进那百来平米的早餐室,里面早已被下夜班的工人们挤得满满当当。他们黧黑的脸上,洁白的牙齿格外醒目。有人正大口啃着馒头,有人就着小菜吃得津津有味,有人端着稀饭慢慢喝着,还有人正仔细地剥着鸡蛋。每个人都在狼吞虎咽,疯狂地填补着一夜劳作后的消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徕金宝好不容易挤到窗口,从服务员手中接过搭配好的食物,另一只手迅速从塑料筐里抽出一双筷子。他小心翼翼地端起一碗提前摆在窗口的绿豆稀饭,眼神留意着周围排队的人群,灵活地绕开他们。恰好这时,他看见一个矿工吃完起身离开,便眼疾手快地凑了过去,就坐到刚空出来的蓝色餐椅上,开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饭后,徕金宝登上楼梯来到职工澡堂。他把吊篮放下来,熟练地脱掉那身沾满煤灰的工作服,拿起洗刷用品走进浴池。他先泡在热水里,让温暖的水流包围自己,随后又来到淋浴下用热水冲洗,仿佛那热水有神奇的魔力,把一夜的疲劳都冲得无影无踪。换上干净的衣服后,他精神抖擞地走在洒满阳光的大街上。井下繁重的劳动、班组长不分青红皂白的呵斥,此刻都被他抛到了脑后。他就像路边那正在发芽的白杨树,傲然挺立着。尽管命运似乎对他并不公平,但他那颗积极向上的心,从未停止过对幸福生活的期待与向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回到出租屋,徕金宝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拉开窗帘,让阳光洒在写字台上的笔记本电脑上。他坐在凳子上,专注地埋头修改着文章。半小时后,他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屏幕上显示着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喂,你是卖捣馕糕的徕金宝吧?”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p><p class="ql-block">“嗯,没错,我就是捣馕糕的徕金宝。”徕金宝有些疑惑地回答。</p><p class="ql-block">“是龙尾头村的吧?”对方接着问道。</p><p class="ql-block">“对,在娄烦大街上卖过捣馕糕的,就我一个,到目前为止还再没有出现第二个。”徕金宝肯定地说。</p><p class="ql-block">“哎呀,可算联系上你啦!我打听你的电话费了老鼻子劲了。你现在在干啥呢?”电话那头的人语气变得亲切起来。</p><p class="ql-block">“我在写一部叫《捣馕糕》的小说,准备后半年先出版电子书。你是谁啊?找我有啥事?”徕金宝好奇地问道。</p><p class="ql-block">“我是冯学玲,县里决定在本月二十一号挂牌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我是负责非遗工作的。我们都知道你这些年卖捣馕糕真的很不容易,还大老远徒步去找过山东大衣哥,一心想把娄烦捣馕糕传承下去,为了这个梦想付出了可多了。经过县领导和专家老师们研究,打算先把你吸收进非遗协会,之后再逐步把你发展成非遗传承人。以后你卖捣馕糕的时候,摊位上就能挂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证书,这对你、对协会来说可都是好事。现在县委县政府可重视非遗工作了,协会的一切运作都是在宣传部和县文旅局的领导部署下进行的,绝对合法合规。二十一号那天,你可得把馕糕捣起来,把你的歌儿唱起来,到时候县里各单位领导都会参加。楼下有胖胖八音会、火凤凰锣鼓队表演,我们还会给你定做一面展板,挂在非遗协会大厅里宣传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冯学玲的这番话,就像一股暖流,瞬间涌进了徕金宝的心里。他激动得鼻子一酸,差点哭出来,一时间结结巴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冯学玲似乎笃定他一定会去,最后还不忘叮嘱道:“二十一号,一定来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