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胃的右上侧那点不适,像颗被温水泡发的绿豆,起初只是饭后偶然的轻胀,漫不经心到让人以为是吃多了的滞涩。可这两天,它竟像生了根似的,从早到晚黏在那里,不尖锐,却沉滞得让人发慌——不是肠胃炎犯时那种反酸的灼痛,也不是吃凉了的绞痛,就是一片闷闷的胀,像有团湿棉花堵在肋骨下方,连呼吸都带着几分不畅快。</p><p class="ql-block"> 几个月前刚做完胃肠镜的记忆还清晰,躺在检查床上时攥紧的床单,麻药退去后喉咙的酸胀,还有医生拿着报告单笑着说“没事,慢性肠胃炎和食道炎”的轻松语气,都让我放下了大半心。那时总觉得,胃肠是消化的主战场,只要这里没问题,腹部的不适大抵都是小事。可眼下这股子不舒服,偏偏绕开了胃肠的区域,固执地锚在右上腹,像在提醒我,身体这台机器里,还有些角落没被彻底探照过。</p> <p class="ql-block"> 前年的B超报告突然在脑海里翻涌,记得当时医生握着探头在腹部滑动,屏幕上黑白的影像里,阑尾安安静静,没有肿大的迹象;肝脏的回声均匀,轮廓清晰得像精心勾勒的线条;胆囊壁光滑,没见结石的光斑,胰腺也规规矩矩地待在原位,大小形态都合着标准。“腹部超声未见明显异常”的结论,那时看是安心,此刻却成了筛选线索的筛子,胃肠排除了,剩下的,便只有阑尾、肝、胆、胰腺这几个藏在深处的器官了。</p><p class="ql-block"> 傍晚时,我抱着充好电的暖宝缩在沙发里,把温热的一面紧紧贴在右上腹。暖宝的温度慢慢渗进薄衣,皮肤泛起暖意,可那片沉胀却像藏在骨头缝里,任凭外层怎么烘,内里的闷痛依旧纹丝不动。从夕阳西沉到夜色漫进窗户,暖宝换了两次电,怀里始终是热的,右腹的不适却丝毫没有减退,反而在安静的夜里愈发清晰,偶尔还跳着疼一下,像有人用指尖轻轻戳着,力道不大,却足够搅得人坐立难安。</p> <p class="ql-block"> 我起身踱步,右手下意识地按着不适的位置,脚步轻得怕惊动了什么。客厅的挂钟滴答作响,每一声都敲在心上,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在地板上拖出细长的影子。胃里没有反酸,也没有恶心,不像是熟悉的肠胃炎症状;没有剧烈的绞痛,也不是阑尾发炎时那种让人直不起腰的疼,可这份“说不出具体”的难受,比明确的疼痛更让人焦虑,它像个模糊的信号,在身体里闪烁,却读不懂背后的含义。</p><p class="ql-block"> 我翻出之前的检查单,胃肠镜报告上“慢性肠胃炎”的字样,B超单上“各器官未见异常”的结论,摊在茶几上像两张沉默的证明。可身体不会说谎,那持续的不适,分明是在发出警报。我摸了摸暖宝,已经凉透了,就像此刻心里的那点侥幸,被越来越明显的闷痛一点点浇灭。终于下定决心:今晚若是再疼起来,或是这胀感不消,就立刻去医院急诊,比起硬扛着猜测,不如让仪器给个明确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夜色渐深,我倦缩地躺在床上,眼睛盯着窗外的路灯,手里攥着手机,随时准备出发去医院。右腹的不适还在,像个安静的对手,与我对峙在深夜里。我知道,接下来可能是急诊室的等待,可能是新一轮的检查,可比起任由这份不安在心里发酵,走向医院的路,反而让人踏实。 </p><p class="ql-block"> 身体从来都是最诚实的伙伴,它不会无理由地闹脾气,那些细微的不舒服,不过是在提醒我们:别忽略它的信号。此刻的我,守着这方小小的右腹,等着夜色里可能响起的“出发”信号,也等着给身体的这份警报,一个清晰的回应。毕竟,对自己的身体多一分认真,就是给生活多一分安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9日凌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