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亲爱的4班家人们、各位组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晚上好!我是班主任唐爱民。此刻在上课禁言群与大家相聚,屏幕两端的牵挂与期待,让这个夜晚格外温馨。今天,我们借着《家庭教育光有爱还不够》过渡版这本书,一边拆解家庭教育里的核心思路,一边回望4班这段同行的时光——希望在文字与心意的碰撞里,我们能找到更多教育孩子、凝聚团队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组织这次分享时,我心中始终存着一份“看见”。咱们班7位组长里,有三位伙伴的积极性格外让人动容:日常会议对接时,他们总能秒回确认;晚接课需要配合时,他们会主动搭把手补位。这份不推诿的行动力、不敷衍的责任心,不仅帮我卸下了不少压力,更像一束束微光,慢慢聚成了4班的凝聚力。当然,也有几位组长这段时间身影稍显沉寂,短信回复偶尔不及时。我深知大家或许被工作绊住、被生活琐事缠绕,但也期待借着今天对这本书的探讨,我们能一同找到同频的节奏——毕竟,家庭教育中“同行”至关重要,咱们团队的同行亦是如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过今天,我更想把重心放在“感恩”二字上。首先,感恩大家给予我担任班主任的机会,让我能有机会陪着大家探索教育、一起成长;其次,感恩每一位愿意踏上“自我蜕变日记之旅”的伙伴——尤其是那些主动跳出舒适区、试着改变自己的家人,你们熬夜写反思、耐心学沟通的样子,都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再者,感恩那些不遗余力帮助新同学的家人:有人主动分享育儿笔记,有人帮新家长解答课程疑问,是你们的热心让4班不像一个集体,更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最后,感恩我们所有的遇见,因为有了彼此,这段满是挑战的成长之路,才多了许多踏实与暖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就从《家庭教育:爱还不够》的内容切入。书中提到,家庭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方法、耐心与共同成长的意识——这其实和咱们团队相处的道理不谋而合:光有想做好的心意远远不够,还需要彼此多一份呼应、多一点配合。希望在接下来拆解书中内容的过程中,无论是积极参与的组长,还是暂时忙碌的伙伴,都能畅所欲言。我们一边学习家庭教育的智慧,一边让4班的团队氛围愈发浓厚,一同陪着孩子、也陪着彼此慢慢蜕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家庭教育光有爱还不够》,从书中三个关键章节里,探寻家庭教育与团队协作的共通点,愿这些思考能给每一位伙伴带来新的启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章:爱需要“看得见”的回应——团队协作亦需及时呼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中强调,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爱不能只藏在心里,孩子的需求与反馈更需要被“看见”:孩子举着画本求夸奖时,认真夸一句“你配色真有想法”,他下次会更愿意分享;孩子纠结作业时,耐心说“我们一起看看哪里难”,他才敢主动求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幕,像极了咱们团队的相处。之前三位积极的组长,每次我发起会议通知、晚接课对接,都能第一时间回应。这份“看得见”的配合,让我清晰地知道“我的工作有支撑”,也让各项任务推进得格外顺畅。其实我一直期待着,能“看见”更多组长的身影:哪怕只是简单回复一句“收到,稍后处理”,哪怕只是在群里冒个泡说“今天有点忙,后续跟上”,都是在传递“我在参与”的信号。而这份信号,会让4班的协作少一点等待,多一点默契;少一点顾虑,多一点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章:共同成长,才是最长情的陪伴——团队同行离不开彼此扶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里有一个温暖的例子:一位妈妈陪孩子学画画时,没有只是在旁边刷手机旁观,而是搬个小凳子坐下,和孩子一起讨论“天空用浅蓝还是淡紫”,分享“妈妈小时候画太阳总画成橘子”。最后,孩子不仅画得更投入,还会主动拉着妈妈说“你看我新想的创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让我立刻想到咱们的“自我蜕变日记之旅”——我们既是家庭教育的实践者,也是团队里的同行者。那些主动蜕变自己、还热心帮助新同学的伙伴,正是在践行“共同成长”:你把“和孩子沟通的3个小技巧”写在日记里,新同学能少走“跟孩子吵架”的弯路;你主动说“这次晚接课我来盯”,其他伙伴就能多一点时间陪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特别希望咱们7位组长能成为“共同成长”的核心:积极的组长可以多在群里分享“怎么平衡工作和对接任务”,暂时忙碌的组长也可以试着迈出一小步——哪怕只是在讨论时插一句“我家也遇到过类似问题”,哪怕只是帮新同学解答“日记怎么写”,都是在和团队一起成长。要知道,团队的成长从不是“少数人带动多数人”,而是“每个人多走一步,就能一起走得更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五章:感恩,是家庭教育的“加分项”——团队温暖源于彼此“看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中写道,教会孩子感恩,不是让他机械地说“谢谢”,而是让他学会看见别人的付出:吃早餐时,谢谢妈妈早起做饭;放学时,谢谢同学帮自己捡文具。这份“看见”,会让孩子慢慢懂得珍惜,也会让他成为一个温暖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咱们团队也需要这份“感恩”的视角。我感恩大家给予我服务的机会,感恩三位组长的主动担当,更感恩每一位愿意留在团队、尝试蜕变的伙伴——哪怕你只是默默看群里的分享,哪怕你只是偶尔参与讨论,都是对4班这个大家庭的支持。同时我也希望,我们能互相看见彼此的付出:看见组长们在加班后还在对接工作,看见伙伴们在哄睡孩子后才写蜕变日记,然后把这份“看见”变成一句“辛苦啦”,变成一次“下次我来帮你”。当感恩成为咱们团队的日常,我们的相处会少一点计较,多一点体谅;少一点疏离,多一点亲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聊到这里,我想再次向大家表达感谢:感谢三位组长的一路支撑,像“定心丸”一样让我踏实;感谢每一位伙伴的默默坚守,让4班始终充满暖意。接下来,也请大家畅所欲言——无论是对书中章节的感悟,比如“你家孩子也需要‘看得见’的回应吗”,还是对团队协作的想法,比如“你觉得我们怎么配合更顺畅”,都可以在群里分享出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不必追求“完美的发言”,只要带着真心就好;我们也不必担心“说不好”,因为每一份想法,都是在为4班的成长添砖加瓦。让我们一起从书中找教育的方法,在团队里找同行的力量,把家庭教育做得更扎实,也把4班的日子过得更温暖、更有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感谢大家的聆听。愿今天的分享,能成为我们教育路上的“小路灯”,也能成为我们团队同行的“小纽带”,陪伴我们和孩子一起,慢慢走向更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互动时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家庭教育里,你有没有过“及时回应孩子,他就特别开心”的小事?在团队里,你有没有被其他伙伴的“小帮助”温暖到?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温暖的瞬间,把4班的爱意传递得更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