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 影:酒醇<br>场 景:襄阳古治街<div> 拱辰门(大北门)</div><div> 临汉门(小北门)</div><div> 北街(管家巷)</div> 浅秋,霜降过后的襄阳终于撕开40多天的阴云,放了晴。憋了许久的兴致跟着太阳一块冒头,揣上新手机,往古城墙晃去 —— 今日便沿着城墙根,把襄阳公园、一桥头、古治街、大北门、小北门、夫人城、北街、昭明台都走一个遍,漫无目的的闲逛、晒太阳、逛街景、采风试机,好生惬意。 从城墙石阶往上走,阳光把青灰砖缝里的潮气晒得暖洋洋。襄阳公园那边的城墙外,汉江的水还有些浑浊,一桥头的钢铁桁架桥横在江面,火车驶过的轰鸣混着江风,跟城墙上的砖石纹路撞出奇妙的声景。找个垛口靠一靠,举着手机,桥面上、江上游船的国旗分外醒目、还有远处建筑的玻璃幕等等,竟都被这老城墙框成了画。 拐进古治街的巷口,灰墙黛瓦间藏着 “荆州古治” 的旧迹,几户人家的院墙上爬着枯藤,偶然见一位老人坐在门槛上晒暖,慧舍茶社搪瓷杯里的茶雾飘在风里,满是岁月的静。<br> 大北门的城墙下最是热闹,几位大妈搬了竹凳打牌,与瓮城城墙的游客们融合在一个画面里。网红打卡的拱券里,光影斜斜地映进来,小恋人姑娘小伙的笑靥与墙砖的沧桑相映成趣。 城墙上恰遇一拨罗裙风 —— 彩衣姑娘攥着卷轴、花伞、长剑倚着垛口美拍,她们踩着青石板走过,裙裾扫过千年前的砖,把光阴织成流动的诗。 从临汉门的城楼里,藏着间不起眼的小展厅 —— 墙砖展,也是几百年前的筑城现场。好久没来了,好像是新设立的。展厅不大但很精致,以城墙砖为主,也有一些泥塑,还原 “筑一城而守一方”的场景,背景里的帆影与 “明” 字旗飘着,恍惚能听见号子声裹着江风漫过来。出展厅时再望临汉门的城砖,忽然觉出不一样的温度:那些被游人摩挲光滑的砖面下,藏着几百年前匠人的汗,藏着车马的尘,藏着这城最扎实的来处。<br> 入口处的古襄阳城的沙盘,密密麻麻的街巷与城墙轮廓,和窗外临汉门的砖缝遥遥呼应 —— 原来脚下这道墙,是无数双手一夯一砌,把黄土与砖石,熬成了襄阳的骨血。<br> 从临汉门的石阶踏上城墙时,风里还裹着汉江的潮气。青灰色的砖缝里嵌着岁月的苔痕,城楼飞檐下 “襄阳” 二字被阳光晒得暖黄,城墙上零星几个游客倚着垛口望汉江,倒像是借了千年前守城人的视角,看这江水流了百年。 从临汉门的城墙下来,进入北街,风里忽然裹满了烟火气 —— 抬眼便是北街的青石板路,被游人踩得发亮,而巷子口那座 “管家巷” 牌坊,早被红灯笼与花扇染得鲜活。<br> 先撞进嗅觉的是陈家面馆的香。木檐下挂着 “五十年沉淀” 的旗,红油裹着碱面的鲜气漫出来,像把襄阳人的日子都揉进了这碗热汤里。再往北街里走,队伍最长的摊子总藏着惊喜。“昭明李记红糖饼” 的油锅滋滋响,白面团裹着红糖在鏊子上鼓成圆滚滚的饼,焦香混着甜香勾得人挪不动脚,暖了胃也暖了心。 这一日的闲逛,手机里存了满是城墙、江景、烟火的画面,而心里,也装满了襄阳古城在晴日里的温柔 —— 这砖石里的岁月,烟火里的生活,大抵就是常常都要到这城墙里逛逛的理由吧。 <div>拍摄工具:华为Pura80Ultra</div>文案策划:酒醇花香<br>文案辅助:豆包思考<br>出行时间:2025年10月23日<br>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4日<br>本篇编号:2522<br>本篇完,谢谢众好友观赏。<div>特别声明:本人纯属自拍自乐,不用于商业用途,</div><div> 如有照片异议请告知删除。</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