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山上风啸啸

中温

<p class="ql-block">  金刚山又名金岗山,位于福建省漳浦县大南坂镇界内,是梁山山脉九十九峰标志性山峰,海拔791.6米。环健户外一行70余人乘坐2辆大巴于19日(2025.10)乘兴而来,行至金刚山脚下,道路变得狭窄,路旁树枝未曾修剪,导致树枝与车体严重刮擦,领队“中华”只得临时改变徒步起点。</p> <p class="ql-block">  其实车窗外已可远眺金刚山,金刚山奇特景色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下车后,没有听到不耐烦声音或者怨言,都兴致勃勃地跟随打前站的“清风叶”穿村而过,一阵急行军大约2公里后便到了“金岗山水电站”厂房前。一路走来,巍峨壮观的金刚山历历在目,只见,眼前一片黛山中一座柱形石峰高高耸立,宛若“金刚天神”冲天而立,威风八面。驴友们心生向往、雄心勃勃,大有身入其境之意。一行人在土路上卷起滚滚烟尘,惹得驴友们掩鼻而行。站房内走出一个中年妇人,询问我们是否要登金刚山,一脸稀奇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转到厂房后面,便看到一根外表微黄斑驳的钢管直通山顶,预计水头有四百多米。电站压力管边上的石阶规则而整齐,每阶在20至30公分之间,一行人排着笔直的队伍高抬腿拾阶而上,一时间驴友们缄默了,眼前只见后背和一颗颗人头与帽沿,爬得久了,我感到一阵疲乏、倦怠,很快便气喘吁吁、全身冒汗,让我们不得不常常驻足歇息,但压力管凹陷在山体里,我没有感到一丝风的流动,只感到大山的寂静和内心的躁动。而且,随着渐渐拔高,这种简单而重复的高抬腿直拔,着实消耗人的体力还让人心生怨倦。行进中,前面有人说石阶有1300余,按脚下的台阶高度,这趟直拔得有400米左右,压力管无法一眼望到边,被其作支撑的石砌墩挡住了视线,我一边爬一边和妻子一起数着“黑墩”,希望减轻一些急躁情绪,内心不断鼓励自己,很快就要登顶了。</p> <p class="ql-block">  绕过三个石砌墩,到了村里就能看到的那座电力铁塔旁,从村里看,以为这里应该是引水渠道了,但转过石砌墩,那里有什么渠道,还是这根钢管和那个会挡住视线的石砌墩,似乎“直拔”遥不可及,想来前面驴友传来的信息是真的。随着不断直拔爬高,山下村庄已逐渐尽收眼底,有了美景欣赏,我明显感到驴友们的情绪稳定了,耳旁偶尔也会听到调侃几句,引发一连串笑声。山下,绿树环绕着村庄,连片鱼塘波光粼粼,原来这一管水不但有不菲的发电收入,而且村里的养鱼业收入应该更加可观。心中感叹漳州不单是水果之乡而且还是个鱼米之乡啊!</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绕过了十一个石砌墩后,终于爬上了一条盘山公路上,那种压抑似的闷热被凉爽的风一扫而空,众人脸上挂着疲惫但话语间流露出一阵轻松和解脱般的喜悦。这段拔高真的有400米,距离约700米,却累扒了好多驴友,导致许多驴友决定就在电站水库周边游玩。到达这个点,顺着公路走上几百米,很快到了原定的起点,恰好午餐时间也到了,于是,大家便在路旁就地用餐。</p> <p class="ql-block">  短暂的午饭时间,没有什么休息,“清风叶”就赶着我们继续前行,说时间不多了,要确保在登顶金刚山后、3点之前往回走,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说法是正确的。当我们爬上电站水库大坝时,这才发现这座平地而起的金刚山,半山之上还有一片广阔的天地,一种“高峡出平湖”意境涌上心头。走在石砌大坝上,强劲的风不停吹着,吹得人遍体生凉,站一会儿还觉得凉爽,但稍微久点,却有阴寒入体之感。</p> <p class="ql-block">  今日是阴天,偶有阳光。钻进灌木林之后,顿感林中昏暗如暮色,大坝上强劲的风吹到哪儿去了呢?林中静谧,胸中的闷热又悄悄来临。这是一条人为开拓的狭窄的丛林小径,邻近湖边的一段是小乔木,后一段则是密不透风的小竹林,小径中枝条纵横交错,也与我们交错刮擦着,木屑和粉尘悄悄落入肩袖,和着汗水粘在一起,让人肌肤生痒异常难受。让我更难受的是,明明听得到身旁不远处有沙沙风声,甚至看到身旁不远处有竹子轻轻摇动,身上却没有感到一丝风,这是可望不可即?</p> <p class="ql-block">  好像一瞬间,就那么一个转身,我们就钻出了这个密不透风的小竹子林,脚下是一条宽敞的机耕土路,心情一下子开朗起来。很快,我们就远远看见了突兀耸立的“金刚”石,好似一头魁梧金刚屹立天空,隐约可见峰顶似一块巨型“三角鸭舌帽”,扁扁的帽沿伸出悬崖,像是为了遮挡阳光,画面引人入胜,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世界。视平线上,“金刚”石呈直角三角形状,临海(东北)一面呈垂直悬崖,另一面(西南)呈斜面陡坡,可见供人攀爬的扶手栏杆,再近一些,金刚峰下乱石林立,感觉“金刚”石平地而立。</p> <p class="ql-block">  走过一段平顺的机耕土路,很快就到了“金刚”石下,一面指示牌上书“金刚山↑和禁止攀爬”。当我们面对完全呈现裸露的庞然石体时,一条钢制曲折扶梯同时映入眼帘,石面的斜坡约在60到70度之间。我们解下背包,轻装爬行,两手扶着镀锌钢管,踩着人工开凿的台阶,一步一步向上而行。</p> <p class="ql-block">  金刚山周边的山峦渐渐映入眼帘,这才发现漳浦县的梁山山脉原来如此幅员辽阔,山峦起伏中多有奇峰突起,难怪有九十九峰之称,而且,大多奇峰类似于“金刚”石平地突起,突显奇峰竞秀。我心中想像,有云海飘渺的梁山,当有云谲波诡的阴柔之美,更有一尊尊威武雄壮的立地金刚的阳刚之美!不由叹息一声,不知此生可还有机会欣赏到这等奇观呢?</p> <p class="ql-block">  “金刚”石体由花岗岩构成,状如“无把杯子”,那个三角形石帽是否就是杯盖?据查,其名称起源有三:一为山形似“金刚”屹立而得名,二是民间传说山体蕴含金矿脉而得名,三是明万历《闽书》记载“漳浦旧有金名”,成为官方定名依据。</p> <p class="ql-block">  我手抓扶梯,缓步上爬,扶梯上缠着的彩色三角小旗悠然飘动,凉爽的风轻拂脸庞,虽然使劲登山,但背无负物感到全身通透舒适清爽;虽然爬陡坡、台阶如高坎,但凭栏可依又秀色可餐,没有人感到此刻攀登高坎会觉得累。你看,每个人都一步三摇,脸上都洋溢着兴奋而迷人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现在登顶金刚山确实要容易多了,之前靠少许铁链攀登,现在抓住栏杆便可轻松登顶,而且石顶周边还有围栏保护,在此,要感谢漳浦县党委政府为游客的方便和安全着想。爬到金刚石半腰上,明显感觉风势大了许多,头顶传来阵阵狂风呼啸声,风灌进速干衣里,迅速风干了身上汗渍,全身立即干爽起来,但在一个地方呆得久了,还是会感到凉意袭人。</p> <p class="ql-block">  爬到金刚的“帽沿”平台时,风势又强了几分,可以听到顶上红旗的咧咧响声。登顶后,感到风力至少有6级,风刮得人脸上生疼,拍照时我感到手机好似无法拿稳,手在不由自主的晃动,还感觉体表温度在迅速冷却,耳中听到山顶那面红旗“啪、啪”作响,还有那无休止的“咻、咻”声。我无暇四顾,只来得及为美女们拍照服务,很快,就听到下面有人的呼喊声,“3点过了,下山回去了”。</p> <p class="ql-block">  下得峰顶,耳根便清静了,体温也迅速回升,便也有暇再次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意境。此刻,梁山西北方向,天空有些许霞光涌动,山峦之间伴随着云雾烟霞,我心中不由思绪万千,倘若夕阳西下霞光万丈,如此江山将何等壮美!而烟霞旁边一片灰蒙蒙,定睛细看,那是大海,此刻,在我的眼里黯然失色。</p> <p class="ql-block">  到得机耕路上,之后一路顺畅,感觉已不虚此行了。领队“中华”决定直接走机耕路返回,虽然远了3公里多,但路途舒适,也可以从不同视角欣赏“金刚”的不同形态,我还欣赏到金刚山其他奇石美景,特别是电站水库边的那一座石山上,一只石“壁虎”在爬山,三节圆石有两节还镂空着层叠在一条线上,可以算是另一大奇观了。</p> <p class="ql-block">金刚巡山</p> <p class="ql-block">壁虎爬山</p> <p class="ql-block">  再从电站压力管道的一千多个台阶走下来,天色变得晦暗,一天的艰难行程在领队“中华”和副领队兼打前站的“清风叶”的精准引导下,终于圆满完成。返程车上,驴友们也许都累了,安静地享受着自己的静谧时光,我亦如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