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金沙坪 美篇号55378241</p><p class="ql-block">姐姐十五岁当兵,那年我刚满十岁。</p><p class="ql-block"> 姐姐在部队的情况都是从姐姐给家的信中知道的,发信地址先是襄渝(襄阳至重庆)铁路建设工地的陕西省汉江边的白河县冷水公社,后来是沙通(北京沙河至通辽)铁路建设工地,万里长城脚下的北京市密云县不老屯公社大窝铺村.</p><p class="ql-block"> 从那时起,心里就有一个愿望:到姐姐部队曾经住过的地方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b>姐姐和她的战友们在大窝铺</b></p> 一晃就是55年,2025年10月16日,我终于有机会专程来到北京市密云县不老屯公社大窝铺村(现在叫密云区不老屯镇大窝铺村),圆了我少年时代的梦。<br> 那天小雨淅淅沥沥,秋风夹带着丝丝寒意,下午两点我们全家三人从古北口司马台长城出发,打开导航,沿着国道、省道、县道,在密云水库北岸的大山、丘陵中行驶二十多公里才找到去大窝铺村指向牌。 <b>大窝铺村的“大窝铺”路</b> <p class="ql-block"> 姐姐当年所在的部队,原铁道兵13师65团源于铁一师。</p><p class="ql-block"> 1970年铁道兵部队开始新一轮整编,团属五个营缩编为四个营,一师五个团的第五营及部分团属汽车连、修理连、机械连等成建制编入13师,组建13师65团,驻地陕西省白河县冷水。</p><p class="ql-block"> 一团五营驻在湖北省均县(现丹江口市)武当山时,21连和我家同住在老营一栋青石台高筑,二层楼、大天井的老宅院里,后来21连搬到老营铁家沟,襄渝铁路老营段路基下的涵洞就是21连施工完成的。</p> <b>姐姐和她的战友们在大窝铺</b> 1970年底姐姐入伍,在河南省邓县(现邓州市)新兵训练,分配到13师65团卫生队,可以说铁一师指战员和家属对65团有着特别的感情和记忆,尤其是我们这些一师有子女到13师当兵的部队家属。<br> 后来,13师从陕西省白河移师北京密云,参加沙(北京沙河)通(内蒙古通辽)线建设,我们都特别高兴,姐姐部队到北京啦,我们都感觉到特别幸福。<br> 这次到不老屯、大窝铺实地体会,感觉到说是在北京,实际离北京市区很远,山也很大,风也很大,天也很冷,条件也很艰苦。 <b>姐姐和她的战友们在大窝铺</b> <p class="ql-block"> 大窝铺村离公路不远,丘陵地带,依山临水,一条小河从村前流过,村里主干道有“ 大窝铺路”、“大兵路”等。</p><p class="ql-block">我们驱车沿着小河穿村而过,在村头碰上一位正准备收罢秧南瓜的大哥,他告诉我们:他也曾经是个兵,兵龄八年,部队驻云南省蒙自,参加过1979年自卫反击战,1972年入伍前,他亲眼看见解放军部队到大队(村)里号房子,说是部队的卫生队要驻大窝铺村,很快打前站的解放军战士就到了大窝铺村,先是暂驻大队部和社员家,后来就自己盖起了营房。</p> <b>服役八年的大窝铺村大哥和笔者在“大兵路”合影</b> 1980年他复员回乡,部队已经搬走了,他指着村中一片白房子,现在的大队部就是当年部队的营房,村里许多人都在卫生队看过病,当年的姑娘、小伙都记得解放军卫生队女兵们的样子,村里的“大兵路”就是源于当年驻军65团卫生队。<br> 听了他的一席话,我激动的心都要跳出来,仿佛见到了亲人一样,我告诉他:我姐姐就是当年驻大窝铺部队卫生队的一兵。<br> 雨不停地下,不能多耽误他,而且我们还要赶路,只好匆匆道别。 <b>不老屯“胜天渡槽”</b> 从大窝铺到不老屯山峦起伏,公路两边是大片收完玉米,仅剩玉米杆的田野,间插着很多养植大棚,前面一座年代久远,高大坚固的输水石槽从公路上跨过,石槽中间雕刻着四个大字“胜天渡槽”,这肯定是当年农业学大寨,引水灌溉建设的水利工程.<div> 姐姐和她的战友们一定知道这座“胜天渡槽”,</div> <b>“长寿之乡”不老屯</b> 在不老屯镇口,路上飞架的宣传牌上的文字引人注目“千年古镇、不老之乡”,原来不老屯镇是以“长寿之乡”而闻名。<br>听姐姐、姐夫讲过,现在的不老屯镇政府就是当年13师65团团部所在地,大院除了原团部大礼堂被拆除外,其他基本上还保持原貌。 <b>笔者在不老屯镇政府(原65团团部)门口留影</b> 姐姐的军人生涯大部分时间是在密云渡过的。<br> 姐姐15岁参军,初中还没有正式毕业,在陕西省白河提干,到密云后部队又送她到密云县卫生学校学习,在密云,姐姐也收获了爱情,在65团找到了她的另一半,曾任宣传队长,政治处干事的姐夫。 <b>姐姐、姐夫合影</b> <p class="ql-block"> 从不老屯镇到密云城区要经石城镇、梨树沟,导航说是50多公里,却都是高山险路、急弯众多,山上雾气茫茫,山下雨打车窗,傍晚六点多才赶到密云城区。</p><p class="ql-block"> 一路赶来,方知不易,当年姐姐和她的65团部队虽然是驻北京密云县,但要从不老屯到北京城区还有一百多公里,去一趟也要翻山越岭、十分困难,沙通铁路过长城、越草原,大部分路段修筑在燕山山脉和内蒙古高原的崇山峻岭中,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部队虽然在北京,可姐姐和她的铁道兵战友们鲜有机会去北京城区,干的是最苦的工作,一门心思地为国家发展架桥铺路,为人民幸福铺设钢铁大道。</p> <b>大窝铺村山间小路</b> 我想:大窝铺的“大兵路”表达了部队驻地人民群众对当年铁道兵指战员的怀念,“长寿之乡”不老屯就是铁道兵战士青春和精神永远不老的象征。<br> 耿金和2025年10月23日<div><br>笔者注:沙通铁路从北京市昌平县沙河至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全长804公里,1972年开工,1980年正式通车。由铁道兵十三师、十一师、八师、九师、十四师等部队参加施工建设。</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