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现在三个孩子懂事了,还知道孝敬太姥姥心疼妈妈,这是让袁朝最开心的。从第一天袁朝跟着俞明威抱着不足三斤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两个孩子。她时常想起,第一次来到这个家里,因为明明尿床尿裤子被李小花掐了屁股。她抱着袁朝叫妈妈以来,就没有改过口,开始袁朝不好意思,慢慢地她已经习惯了。</p><p class="ql-block"> 这两个双胞胎,开始学说的第一句话也是叫袁朝妈妈。 袁朝的生活因三个孩子彻底改变了模样。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人生轨迹会与这几个小不点儿紧密交织,谱写出饱含酸甜苦辣的人生。</p><p class="ql-block">袁朝至今仍清晰记得,当时那对双胞胎又小又丑,满脸皱纹像个小老头。哭声像小猫,头上都是被扎的针眼泛着青光,一双大码的军用胶鞋,可以做他俩的床。</p><p class="ql-block">明明当时两岁多,一双大眼睛怯生生地,满是不安与惶恐。因为晚上尿床、白天又尿裤子,当时的天气阴雨不断,急性子的保姆李小花下手没个轻重,把明明的屁股掐得青一块紫一块。小家伙哭得撕心裂肺,一头扎进袁朝怀里,带着哭腔喊出那声 “妈妈”。袁朝当时心乱如麻,可心底又泛起丝丝难以言喻的温情。她轻轻拍着明明颤抖的后背,想要安抚这可怜的小丫头,嘴巴张了张,却一时不知如何回应那声 “妈妈”。</p><p class="ql-block">日子缓缓流逝,明明自那以后就再也没改口。袁朝从起初的羞涩难为情,慢慢变得习惯了,而她的心,也在这个过程中,与明明越贴越近。</p><p class="ql-block">每天清晨,明明总会乖巧地帮袁朝摆放碗筷,小手虽然还不太灵活,却做得有板有眼。吃饭时,她总是用稚嫩的小手,把菜里仅有的几片肉夹到袁朝碗里,奶声奶气地说:“妈妈,你吃。” 袁朝看着明明那懂事的模样,眼眶常常忍不住泛起温热,暗暗在心底发誓,一定要给这孩子一个温暖安全的环境。</p><p class="ql-block">双胞胎弟弟亮亮和光光度过了生命里一个又一个的危险期,也在一天天长大。他们刚学说话那会儿,吐出来的第一个清晰词语同样是 “妈妈”。袁朝每次听到,心里都像被甜蜜填满。她悉心照料着三个孩子的生活起居,夜里,只要孩子们一踢被子,她就会轻轻起身,帮他们掖好被角。换季时,手头即便拮据,她也会想法子,为他们准备衣裳。他们也成为院子里穿得干净又暖和的孩子。</p><p class="ql-block">然而,平静的日子在双胞胎快四岁那年却泛起了波澜。那是个酷热的夏天,院门口几个大孩子呼喊着要去河沟游泳。光光和亮亮一听,眼睛顿时亮得像星星,撒腿就要跟着跑。</p><p class="ql-block">袁朝正在院子里洗衣服,见状,她急忙扔下手中的活计,一个箭步冲过去,一手一个紧紧抱住他俩。</p><p class="ql-block">“不许去,河沟里游泳太危险了!” 袁朝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p><p class="ql-block"> 亮亮眨巴着大眼睛,愣了一下,突然冒出一句:“你又不是我们的妈妈,凭什么管我们!” 这话宛如一把锐利的匕首,直直刺进袁朝的心窝。她的手瞬间松开,整个人僵在原地,眼眶里的泪水不受控制地奔涌而出。</p><p class="ql-block">是啊,自己终究不是他们的亲妈,平日里处处小心,生怕做错什么,可到头来,还是换来这样伤人的话。袁朝第一次如此深刻地体悟到高大嫂常念叨的 “后妈难当”。李大嫂也劝她:“你条件这么好,干吗要找一个二婚,进门还要当后妈。”</p><p class="ql-block">她失魂落魄地回到屋里,坐在小板凳上默默流泪,满心的委屈如潮水般涌来,可目光扫到三个孩子的小床铺,还有他们乱丢的玩具,心底又涌起万般的不舍。</p><p class="ql-block">“难道就这么放弃吗?不行,既然组织安排我担起这份责任,我就得扛起来。” 袁朝在心底给自己鼓劲。从那之后,她开始思索如何才能管好这三个孩子。</p><p class="ql-block">袁朝决定先从给孩子们建立规矩入手:一天晚上,她把三个孩子召集到跟前,神色既严肃又温和地说:“孩子们,从今天起,咱们得立些规矩。出门前一定要跟家里人说一声,不许去危险的地方,像去河沟、去过大马路必须得有大人陪,记住了没?”</p><p class="ql-block"> 明明懂事地点点头,光光和亮亮却有些不以为意,低着头小声嘟囔。袁朝看着他们,耐心地继续说道:“要是违反了规矩,就要帮家里做一件家务事,如倒垃圾,帮助刷碗,这是为你们好,能记住吗?” 孩子们你瞅瞅我,我瞅瞅你,最后还是不情不愿地应下了。</p><p class="ql-block">刚开始执行规矩时,状况接连不断。有一天,袁朝下班回家,发现亮亮不见了踪影,吓得她满院子呼喊寻找,最后才发现小家伙躲在仓库里,正和隔壁家的小狗玩得忘乎所以。</p><p class="ql-block">袁朝又气又急,按照约定,让亮亮帮忙扫地。三岁的亮亮从没干过活儿,拿起扫帚一阵乱挥,弄得屋里尘土飞扬,差点把暖水瓶都打翻了。袁朝看着一片狼藉的屋子,强压下心头的怒火,蹲下身子,手把手教亮亮扫地。</p><p class="ql-block">“亮亮,你瞧,要这样轻轻地扫,把灰尘聚到一块儿,再扫进簸箕里,慢慢来,别着急。” </p><p class="ql-block">袁朝的声音轻柔且耐心。亮亮瞧着袁朝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小手不自觉地放慢了动作,乖乖跟着学起来。</p><p class="ql-block">日子就在这一次次的碰撞与磨合中悄然过去,孩子们渐渐习惯了规矩,袁朝也慢慢摸索出了与他们相处的诀窍。她发现,只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尊重与爱,他们其实都格外懂事。</p><p class="ql-block">有一回,袁朝生病卧床,头疼得厉害。明明瞬间化身小大人,给袁朝倒了杯水,还学着以往袁朝照顾他们的样子,用湿毛巾轻轻敷在她的额头。光光和亮亮也不再吵闹,安静地坐在床边,时不时关切地问一句:“妈妈,你好些了吗?” 看着孩子们满是担忧的眼神,袁朝的病仿佛一下子好了大半,心里满是感动。</p><p class="ql-block">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学习成了摆在眼前的新挑战。袁朝是个爱学习的人,她英语基础本来就好,带着孩子开始跟着收音机听《跟我学》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非常浓。</p><p class="ql-block">她托北京的弟弟妹妹寄来了不少儿童英语教材,从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教孩子们。到最后让他们背大段的文字和对话,还让他们用英语演剧,孩子们在学习上很快走到正轨。 明明该上学时,她坚持要把明明送到成都最好的全寄宿制学校,开始俞明威不理解,因为有的家属在他耳边说:“后妈就是不行,刚六岁的孩子咋舍得去住寄宿制学校。”半年后他理解了在北京长大的袁朝,和院子的大多数家属是不一样的,她的坚持是对。</p><p class="ql-block">两个弟弟看到姐姐的进步,学习劲头也被激发了出来。四岁多也把他们送到了学前班。每天上学,他们都盼着漂亮妈妈袁朝送他们。袁朝总会不停地叮嘱:“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和小朋友好好相处。” 孩子们用力地点头,眼神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袁朝还和老师沟通说:“这个双胞胎,不能放在一个班。”她跟俞明威说:“男孩子,必须严格管教,他们一起会养成互相依赖,或者合伙欺负别人。”俞明威在教育孩子上非常佩服袁朝,他觉得她确实有一套。”</p><p class="ql-block">姥姥见人就说:“我们袁朝从小就学习好,这三个孩子让她教育没问题。院里的家属们在孩子的学习上经常请教袁朝。</p><p class="ql-block">袁朝无论多忙,都坚持每周和班主任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好的表扬,不好的坚决批评。</p><p class="ql-block">明明入学后的第一次家长会,袁朝特意请了假,穿上自己崭新的军装去参加。会上,老师表扬了明明,称赞她学习刻苦,还乐于助人。</p><p class="ql-block">袁朝坐在台下,望着讲台上老师手中拿的明明的作业本,骄傲的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会后,她紧紧抱住明明,在她额头深情一吻:“闺女,你真棒,妈妈为你骄傲!” 明明的小脸涨得通红,依偎在袁朝怀里,甜甜地说:“妈妈,我以后会更努力地。”</p><p class="ql-block">双胞胎上学后,虽说调皮捣蛋的性子偶尔还会冒头,但在学习上也没让袁朝过多操心。有一次数学考试,光光考了满分,一路飞奔回家,把试卷塞到袁朝手里:“妈妈,你看,我考了一百分!” 袁朝看着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又惊又喜,把他搂在怀里,给他讲了个《神笔马良的故事》作为奖励。 生活的道路从不平坦,邻居们的闲言碎语时不时钻进袁朝的耳朵里。有人说她傻,费力不讨好地养别人的孩子;有人质疑她能不能把孩子教育好。袁朝每次听到,只是嫣然一笑,她心里清楚,自己和孩子们之间深厚的感情,旁人又怎会懂得。</p><p class="ql-block">一个大雨倾盆的夜晚,袁朝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冻得浑身瑟瑟发抖。推开门,屋里暖烘烘的,三个孩子早已点着了小火炉,每人手里捧着一杯热水。明明立刻跑过来,帮袁朝解下雨衣,把她拉到火炉边坐下:“妈妈,你辛苦了,快暖和暖和。” </p><p class="ql-block">光光和亮亮也凑过来,把自己热乎乎的小手贴在袁朝冰凉的脸上,笑嘻嘻地说:“妈妈,我们给你暖手。” 那一刻,袁朝望着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泪水再次模糊了双眼。 岁月悠悠流转,孩子们愈发懂事,袁朝也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曾经那个听到 “妈妈” 二字都会脸红的年轻姑娘,如今已成为这个家最坚实可靠的顶梁柱。</p><p class="ql-block">她用无尽的爱与耐心,为三个孩子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让他们在爱与被爱的温馨环境中茁壮成长。而孩子们对袁朝的爱,恰似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她生命中的每一个春夏秋冬,让这份特殊的母子情、母女情,在时光的磨砺下愈发醇厚深沉。</p><p class="ql-block">袁朝也做到了工作生活两不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