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再次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酒田。</p><p class="ql-block"> 说到来酒田这座位于日本山形县的海滨城市的缘由,还是因为前一段时间读到了一篇关于日本摄影家土门拳的文章,引起了我的兴趣。土门拳出生于酒田,是3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最有影响的纪实摄影家,他的作品一反日本画意派摄影的传统风格,帮助创建了新现实主义摄影。土门被誉为日本古代建筑和雕刻的系统性纪实摄影大师,他拍摄了大量古代寺庙的系列照片。他为日本儿童和广岛爆炸的牺牲者作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摄影报道。而在这之前我正好看过他的画册《古寺巡礼》,喜欢他拍摄的日本寺庙的照片。更重要的一点是,这里有日本首家专门展示摄影作品的美术馆——古门拳纪念馆(又名土门拳写真美术馆),馆内收藏了他生前七万多幅照片。我虽然算不上是土门拳的拥趸,可是我还是忍不住想前往现场看看,感受一下当地的文化气息。</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开始了探寻酒田之旅。</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偶遇了令人惊艳的晚霞,目睹了被海风掀起面纱的月山,参观了自江户时代就有的、如今被登录为日本文化遗产的相马楼,及欣赏了楼内舞娘精湛优雅的舞姿,仿佛是从浮世绘里走出一样,我用双脚走过出羽大桥,还见识了被成行的古木(榉树)相伴的山居仓库。还去过了酒田港口海鲜市场,以及日和山公园,在园内的文学散步路上漫步,仿佛与古代的俳句大师松尾芭蕉隔空对话。也走在几乎没有行人的街道上,我会不停地被那非常有年代感的居民楼吸引着驻足拍照,还有那很贴心的警示牌也让我感动。警示牌提醒着注意银发老人、小心儿童,甚至还有提醒有猫咪出没的。还有一天天气晴朗的早晨,看到孩子们骑车上学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在酒田,我仿佛融入了当地的环境中、自然里,我时而幻化成那个在田间收获红薯的农妇,时而是街角侍弄花草的老人,时而又变身为天空中飞翔的大雁,而“我”已经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收获红薯的农妇</p> <p class="ql-block">最上川</p> <p class="ql-block">出羽大桥</p> <p class="ql-block">拳湖中的野鸭(土门拳纪念馆前)</p> <p class="ql-block">山居仓库前的路牌</p> <p class="ql-block">山居仓库与古树</p> <p class="ql-block">榉树树干</p> <p class="ql-block">山居仓库</p> <p class="ql-block">飞行中的雁群</p> <p class="ql-block">街上的流浪猫</p> <p class="ql-block">月山</p> <p class="ql-block">晚霞</p> <p class="ql-block">相马楼(江户时代称相马茶屋)</p> <p class="ql-block">相马楼的庭院一角</p> <p class="ql-block">舞娘演出厅</p> <p class="ql-block">画中舞娘</p> <p class="ql-block">酒田港口</p> <p class="ql-block">早晨上学路上</p> <p class="ql-block">街上建筑及警示牌</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不得不提的一件事,在这里,我瞻仰了两尊即身佛:真如海上人、铁门海上人。</p><p class="ql-block"> 即身佛是日本佛教密教系中的一种宗教现象,指僧侣通过极端修行在土中冥想并死亡后化为木乃伊的过程,被视为活着的佛陀。全日本现存约24尊即身佛,主要形成于江户时代之后。成为即身佛需满足生前积德、积善行、被弟子尊崇等条件,修行分为木食修行和土中入定两个阶段。即身佛的目的是救百姓于苦难之中,肩负世间苦恼,其文化和宗教意义通过著名实例如真如海上人和铁门海上人等得以阐释。即身佛被认为是活着的佛陀,其形成过程被视为一种极端苦修的结果,目的在于救度众生脱离苦海,承担世间的痛苦与烦恼。这一修行实践体现了密教中对肉身成佛的追求,具有深厚的宗教和文化意义。(木食修行:僧侣通过仅食用树皮和坚果持续数年,消耗体内脂肪和肌肉,为土中入定做准备。土中入定:僧侣进入地下石室,断食并诵经直至死亡,遗体经自然干燥成为木乃伊。)</p> <p class="ql-block"> 我在两尊即身佛前感叹,要有怎样的毅力、怎样的境界才能修炼成即身佛呀!同时也祈求人间不再有苦难,人们可以安居乐业、享受生活!</p> <p class="ql-block"> 酒田,我用脚步走过,时光仿佛慢了下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