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威武——武威文庙 文/腊梅

栖·爱

<p class="ql-block">文庙不是庙,跟佛教没关系,始建于明正统年间,后屡经修缮和扩建,为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建筑群,称“陇右学宫之冠”,是个儒家书院建筑群。今天参观文庙实属偶然。</p> <p class="ql-block">文庙通常由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组成,但走进文庙当抬头见到一座戏楼时不禁有些恍惚,文庙里还会有这样的建筑?便忙去看导览图,原来武威文庙十分特殊,它由文昌宫、孔庙和凉州府儒学三部分组成,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武威文庙的最大亮点是文昌宫的桂籍殿前悬挂着四十六块各式匾额,始建于明朝,供奉“万世文宗”,也就是文曲星。它们的时间跨度从清康熙一直延续至民国,涵盖篆、隶、楷、行诸体,内容有“聚精扬纪”、“书城不夜”、“孝友文章”、“人文化成”、“贵相太常”等等,悬挂于檐廊之上,琳琅满目,异彩纷呈,可谓是牌匾之大观,用手机拍完整视频,站在殿台下面大气恢弘,各种碑帖牌匾,感觉一阵浓郁的文化扑面而来眩晕感。具体都是谁写的,得仔细看。被匾额包裹着,自己也成了文化人。</p> <p class="ql-block">桂籍殿西侧,那是一株玫红色的夹竹桃,几乎一人高,枝干疏密相宜,花朵硕大,迎风招摇,十分好看。转了一大圈又发现大殿东侧还有一株白色夹竹桃,相同的身形,花朵如玉如霜,另有一番清雅的风致。大成殿也是,门口左右都放了两盆巨大的夹竹桃。在红墙黛瓦、庄严肃穆的文庙建筑群中,玫红与洁白的两色夹竹桃,如同两位性格迥异的侍女,静静地伫立在殿堂两侧。它们用自己奔放而又清雅的生命力,柔化了古建筑的刚硬线条,为这座充满书香与礼乐气息的圣地,注入了一抹灵动而浪漫的色彩。这不仅是自然与建筑的和谐共处,更是庄严文化与鲜活生命力的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独占鳌头藏着八个字,正心修身、克己复礼。</p> <p class="ql-block">武威文庙其并非纯粹的名胜古迹,中国印刷博物馆武威分馆进驻其中,举办有“印刷之光——武威活字印刷专题展”充满生机。1991年,在武威的亥母洞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珍贵的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经过权威学者鉴定,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泥活字印刷实物。这一发现将武彪之地与代表着“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紧密相连,证实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西北地区得到了实际应用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这种组合让游客在感受古代儒家建筑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一项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如何在这里生根发芽,真正做到了“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古柏参天、儒学氛围浓厚的文庙中,举办关于活字印刷的专题展,是一次绝佳的“古今对话”。还有关于民勤地方美术展,使得游览文庙更加赏心悦目,一扫之前参观类似景点时的单调刻板印象。</p> <p class="ql-block">“喵喵”,几声猫叫又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原来是一只橘猫,脖颈上有个项圈,旁边的两个装饰坠上分别有“招财”“纳福”字样。正中有个银牌上刻着“元宝”字样。另一只呆萌的狸花猫挺身坐在石狮子旁,正轻声跟我打招呼,我便赶紧凑过去。白蹄、银须、花纹、琥珀眼的小猫十分乖巧,静静地抬头仰望着,我即蹲下身仔细端详起来,发现猫脖子上挂着个项圈,中间悬着一小牌,上面写着“妙妙”,没想到这里的猫都如此斯文,或许是久在文庙中,小动物也耳濡目染了文华气息吧!</p> <p class="ql-block">接着就到了孔庙主体建筑是大成殿,供奉“万世师表”的孔子。楹联还是很霸气</p><p class="ql-block">德冠生民,朔地辟天开咸尊首出;</p><p class="ql-block">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p><p class="ql-block">里面是孔子和十二大弟子,这里有颜回(子渊)、朱熹,还有子思是孔子的嫡孙。</p> <p class="ql-block">草尖上凝着露,晶莹的,像谁遗落的泪。一丛丛任性挥霍颜色的菊花,用金黄、紫靛、猪红与雪白,蛮横地占据了整个视野。转身,廊台边那株黄连木却显得沉静。它是一位笃定的时光旅人,春衫夏袍皆是绿,唯独在秋日,才肯披上最华贵的金黄色的礼服,完成一年一度的盛大登场。它不只是空有姿色,内里也坚韧无比,木材致密如它恪守的准则。甚至那不为人知的种子,也暗自酝酿着生命的油脂。它就这样站着,可观,可用,可敬,将一生的故事从青涩讲到绚烂。</p> <p class="ql-block">我仿佛和这颗树一同走进秋的深处。一棵树金黄使得阴雨天变得疏朗透明起来。金黄的,褐色的叶子铺满树下,如同厚厚的花毯。状元鼓旁的那棵古槐,擎着深绿的树冠,枝桠覆盖整个鼓楼,深绿的树冠如云,在状元鼓旁撑开一片天地。这棵历经五百八十载风雨的古槐,它的浓荫庇护的,又何止是这座鼓楼?或许,还有这一方土地的文脉与灵气,在无声中,将古老的祈愿送达云霄。忽有轰隆鼓声自寂静深处涌起,原是游玩稚子擂响了状元鼓。那突如其来的声响,令枝头下说着悄悄话的斑斓鸟儿瞬间怔住,鼓韵与鸟影,一同在庭宇间悠悠荡开。</p> <p class="ql-block">在石刻陈列馆看到一头略感抽象的雕塑羊,眼神有克制的惊讶之情,身体浑圆,“皮毛”光亮可鉴,显然有很多人骑乘过。还有一个没脖子的文官像。两个小时的游览,正值秋日午后。光影交错,明暗倏忽跳跃。这不再仅仅是自然光线,而是时间的魔法。它让石刻的棱角在明暗间变得柔和,让历史的轮廓在光影中变得不确定。这一刻,所见到的,不仅仅是宋代的石羊或明代的文官,您看到的是时光本身流淌过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踩着金黄落叶,步履间沙沙作响,目光被地上遗落的一颗松子轻轻叩响。就在俯身的刹那,“秋渐深”三字忽地涌上心头,无需再多言。挥手作别“元宝”“妙妙”,踱出武威文庙,将这一园的秋色与静穆,关在了身后。</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