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各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命运与共、休戚相关的整体,其形成和发展绝非偶然,而是植根于深厚历史土壤、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契合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结果。从远古先民的交往交流到现代社会的团结奋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精神纽带,深刻印证了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的客观规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历史脉络: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是长期演进的必然结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基,深植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自先秦时期“大一统”理念提出,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格局确立,再到隋唐“胡汉一家”、元明清疆域拓展与民族融合深化,各民族在迁徙互动、贸易往来、文化交融中,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存关系。无论是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的互通有无,还是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侮、争取民族独立的抗争,历史一次次证明: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分裂动荡则会导致民不聊生。这种长期积累的历史记忆与情感认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现实需求: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契合各族人民根本利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更是顺应人心、贴合民需的必然选择。从经济发展维度看,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等战略,推动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迈向全面小康,生动诠释了“团结带来发展,发展促进团结”的真理。从社会稳定维度看,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防范化解风险的“压舱石”,只有各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筑牢社会稳定的根基。从文化传承维度看,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满足了各族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些现实实践充分表明,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与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度契合,是人心所向的必然要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时代潮流: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顺应国家发展大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凝聚各民族的智慧和力量,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正是汇聚这一力量的核心路径。从国家治理角度看,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符合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整体布局。从国际竞争角度看,一个团结统一、凝聚力强的中华民族,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主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才能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这是不可逆转的时代大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演进的必然逻辑、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不断增进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让中华民族以更加团结、更加坚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