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刀郎,也只能是刀郎——(三)

老船长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从更高维看,这是两种文化、两种观念的交锋与碰撞!</p><p class="ql-block"> 一个歌手的出现为何能让数亿人疯狂却让少数精英沉默得可怕。刀郎的复出牵起巨大的风浪是因为他的音乐还是他的人品呢?细想之下,不仅是他的音乐、人品,更是他无意中敲响了一口巨大的沉闷的钟。这钟声回荡着“我们”和“他们”的巨大裂痕。从此之后我们相信也必将会相信刀郎不是也绝不最后一个能够引发现象级的浪潮的歌手。他之前有邓丽君用糜糜之音的温柔撕开情感的禁区,有用混顿不清的歌词和复古的中国风重新定义流行音乐的语法。凤凰传奇被讽刺为为农民音乐的重金屋,却用广场音响锁定和统一了中国大地的每一个黄昏。但他们现在和刀郎如今却站在同一个战场:审美话语权的战场。</p><p class="ql-block"> 刀郎究竟做了什么,让他们如此的害怕以至于不得不沉默?</p><p class="ql-block"> 纵观他的整个巡演,他做了绝不仅仅是共情,他用音乐替那些被压制得太久不得不沉默的大多数人完成了一场文化的自我确认。</p><p class="ql-block"> 刀郎的歌扎根于西北民歌,戏曲和民间小调,全部都来源干中国民族。歌词大量化用中国古典诗歌,是一部真实的中国古典诗词现代版,内容涉及市井,寓言,甚至是哲学思想,这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智慧,这不是土,而是根。这是现代的学院派所无法触摸得到的。是那些拿着国家奉禄的学院派砖家教兽们无法触及的天花板。因为他们已被资本打磨过。而刀郎的音乐让无数人突然意识到,普通人的审美不需要资本和权贵的定义和批准,其他的可以,但审美这条根永远都不能!像一民族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刀郎的歌的持续热度,背后是一场迟来的文化平权运动。刀郎的歌和人代表着广大普通人的喜怒哀乐。</p><p class="ql-block"> 长期以来,文化艺术的审美权被圈定在少数权贵精英人手里。他们习惯了定义什么是高级什么是低俗什么是值得流传什么是该被遗忘,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开放彻底炸毁了这堵围墙,正如西方的犹太传媒。而如今的普通大众用点赞,转发,评论等亲手捧起了自己的偶像,这不是审美跑偏而审美归位。几千年的文化体系推崇本土民族化。而新文化体系却在鼓吹去本民族根基的文化,正被刀郎用音乐为符合进行摧枯拉朽的推翻,他毫不掩示着用本土和传统的强大生命力。刀郎既不是扶正也不是纠错,而是推动一场文化的复权运动,让民众重新成为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p><p class="ql-block"> 一边是遭少数人恨,一边是惹众多人捧。恨他的人是刀郎摧毁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秩序。而捧他的众人是庆幸本土绵延几千年的文化终于被唤醒。自己的文化尊严终于有人重视。这根本不是音乐之争而是身份之争。刀郎的歌所以火是因为它是一面镜,照见的是一个大国文化自信重新构建起来。这过程必然经历撕裂和阵痛,呐喊与沉默。而历史曾无数次证明,最终能够定义时代的从来不是精英的沉默,而是来自芸芸众生的声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