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如同一束光,照亮了退役军人的人生旅程。昨天,父亲办完退役手续,交接完物品,便带着他的军旅“战友”——那身叠得棱角分明的军装、满箱泛着岁月光泽的荣誉证书,踏实地回到了家。</p><p class="ql-block"> 我曾总觉得,父亲的爱像他的沉默一样,藏得深且淡。29年军旅生涯里,他从不说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也不炫耀胸前熠熠生辉的勋章。成长路上,他言辞总是简短,看似对我的学习、工作都“不上心”,可如今回想,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全是伏笔:深夜书桌前悄悄换的护眼台灯,加班晚归时楼道里总亮着的感应灯,求职碰壁时“恰巧”放在床头的行业手册——原来他从不用语言表达,却把军人的严谨与守护,织成了我看不见的铠甲。</p> <p class="ql-block"> 直到那天,他从衣柜深处捧出那身军装,指尖轻轻拂过领口的徽章,像是在与旧时光对话。转身时,书房里满架的荣誉证书撞入眼帘:三等功嘉奖令的字迹仍清晰,优秀指挥员奖状的金边虽淡,比武优胜证书的边角却被压得笔挺。它们静静立在那里,像一个个沉默的见证者,将父亲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缓缓铺展在我眼前。</p><p class="ql-block"> 军装里裹着的,是父亲对使命的赤诚坚守。29年间,他是保家卫国的钢铁战士:抗洪抢险的堤坝上,洪水漫过脚踝,他扛着沙袋往返,双手磨出血泡也不肯退;军事比武的赛场上,他带着战士们反复打磨战术,熬了无数个夜,终于捧回“优秀指挥员”奖状;深夜的值班室里,台灯下的训练方案改了又改,笔尖落下的全是对国防事业的殚精竭虑。这些证书从不是炫耀的资本,而是他用青春与热血,在“军人”这份职业上刻下的担当。</p> <p class="ql-block"> 脱下军装,父亲却没卸下肩上的责任。他很快融入家庭与社区的烟火气,把军人的热忱撒进了邻里间。清晨,总能看见他戴红袖章在小区巡逻,遇到居民就叮嘱“关好门窗”;暴雨过后,他扛起铁锹疏通堵塞的下水道,雨水混着汗水打湿衣背,却笑着说“这点活不算啥”;社区反诈宣传时,他主动当讲师,把部队里的宣讲经验化成长辈的叮嘱,一遍遍给老人讲防骗知识。“穿军装时保家卫国,现在换个地方,照样能为大家出力。”他的话朴素,却藏着最坚定的初心。</p><p class="ql-block"> 如今,那身军装静静挂在衣柜里,成了家里最珍贵的精神图腾。父亲用半生军旅、半生奉献告诉我:真正的爱从不用言语喧哗,真正的坚守从不分岗位场合。他的故事像一座灯塔,照亮我前行的路——让我懂得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把“初心”揣在怀里,把“担当”扛在肩上,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尽自己一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