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游(上)

原上草

<h1>  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7400多年历史,它横跨亚、非两大州,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是中东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国。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h1><h1> 埃及的神秘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尼罗河风光、卢克索神庙、埃及博物馆、阿斯旺高坝等等旅游景点令人神往!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爱好者前往。</h1><h1> 我俩2025年七月份报名参团旅游,10月19日起启。参团费:9700元+签证费200元+服务费1500元=11400元/人。另付自费项目费485美元(阿布辛贝神庙180、红海玻璃船80、原始努比亚村35、帝王谷60、卢克索神庙50、参观新开罗15、特色海鲜餐65)。</h1><div><br></div> <h1>10月19日,乘坐海南航空HU7156 <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京</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深圳 13:25-15:55</span>,提前一天到达深圳。</h1> <h1>当晚,到深圳临海海滨公园观夜景。</h1> <h1>10月20日,游玩深圳湾公园、世界之窗、莲花山公园。</h1> <h1>10月21日,凌晨02﹕25乘坐海南航空HU471深圳~开罗,当地时间08﹕35到达(时差五小时)。</h1><h1>从飞机上俯瞰苏伊士河、撒哈拉大沙漠、金字塔时,还有点小激动呢。</h1> <h1>埃及开罗机场入关时见到的非洲帅哥</h1> <h1>入关时见到的非洲女士</h1> <h1>按常规旅行团入关后,都在机场拍张合影(少二个男士,忙着抽空吸香烟和拍照呢)。</h1> <h1>我们的旅游车行驶在开罗老城区,楼房林立。</h1> <h1>横跨尼罗河东西两岸的“埃及万岁大桥”,桥的宽度为67.3米,全长16.7公里,造价1700亿埃及磅(约合692亿元人民币),被认为是埃及现任总统塞西上台以来实施的最庞大、最宏伟的工程之一。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称:“这座巨大的悬索桥横跨开罗的尼罗河,并在两个方向上运行,每个方向都有6条车道,旨在减少首都的交通拥堵”。<br></h1> <h1>10∶30左右,进入埃及的第一个景点∶<b>埃及国家博物馆</b>。位于开罗市中心解放广场的“埃及国家博物馆”是埃及最大的博物馆,也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馆。于1858年设计建造,并于1902年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以其丰富的馆藏和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被誉为“法老博物馆”,收藏了自古埃及法老时代至公元6世纪的历史文物超过30万件,其中展出约6.3万件。</h1> <h1>大门呈拱形,拱门两侧的壁龛中各有一尊法老浮雕,其中一个手持纸莎草,那是古埃及书写的材料,另一个轻拈埃及的“国花”~莲花,顶上分别有1897 1901数字。</h1> <h1>埃及国家博物馆中的珍贵文物包括:古王国时期的卡夫勒王坐像、盘腿书记坐像、拉赫梯普国王及王妃坐像,中王国时期的彩色木雕士兵像、送祭品人像,新王国时期的图特摩斯三世、拉美西斯二世、阿蒙霍特普四世像。陈列中最为突出的有第18代法老王朝图坦卡蒙陵墓中出土的1700余件文物,其中有金质御座、黄金面具、黄金棺、黄金饰物,图坦卡蒙及王后的精美浅浮雕像,法老的辇车,兵车和狩猎用弯弓,镶嵌象牙和彩色玻璃的家具,王后的珠宝首饰和衣箱等。在木乃伊专题陈列中有埃及历代一些法老及其后妃们的木乃伊,其中保存最完好的是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遗体。在纸草文书陈列中有有关寺庙礼节、祭司职责等史料。</h1><h1>“大埃及博物馆”已建成,少部分展品已打包搬运中,我们遗憾的没有看到。</h1><div><br></div> <h1><b>罗塞塔石碑</b>(Rosetta stone)是打开古埃及大门的钥匙,也是古埃及学科建立的基础。没有这块石碑,埃及象形文字就一直是天文符号无法破译。罗塞塔石碑(原件)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现在埃及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是复制品,而且薄而粗糙。</h1><h1>1799年随破仑占领埃及的一个法军上尉在名叫罗塞塔的港口附近不小心挖到一块黑色的石头,密密麻麻一大堆不知道什么东西,仔细看石头上面的纹路是三种文字-埃及的圣书体(Hieroglyphic),世俗体和希腊文,是公元前196年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这块石碑的发现,引起了英法的一场关于破译象形文字的竞争,最终被天才的法国学者商博良(Champollion)成功破译。关键就在于只有他认识到,一直被认为用来表达意思的埃及象形文字,原来也具有表音作用。</h1> <h1><b>纳尔迈调色板</b>∶是一块扁平的罐形岩石板,64厘米高;上边左右各刻有一个象征力量与威严的带角牛头作装饰,正背两面用浅浮雕形式镌刻以人为主体的独立画面,全是歌颂埃及开国之勋,第一王朝,第一个法老美尼斯统一埃及的情节。正面上部的大画面,中间是巨人纳尔迈,他头带白冠(即上埃及王冠),在神鸟的俯视下,用宝杖振臂惩处战败的下埃及人(类似的手杖敌人脑壳的雕像遍布于各大神庙中);后面是他的侍者;下边的小画面是两个望风披靡的下埃及人。</h1><h1>背面的三幅浮雕画面,上边是欢庆胜利的阅兵仪式场面,美尼斯换上了红冠(即下埃及王冠),威风凛凛地站在那里,将士高举各种神鸟旗帜走过美尼斯身边,仪仗队旁边整齐地排列着两行被斩首示众的敌人尸体,割下的头颅一律放在死者的两腿之间。中间的画面有两个交叉的大长颈狮(这是巨兽,可不一定是狮子),可能象征上下埃及的统一,也标明统一后埃及新王朝天下太平,人民亲如一家。下边的小画面,一牛以角攻破城墙而使敌人匆忙逃窜,既是对统一埃及战斗的总结,也是对残余分子的扫荡和警告。</h1><div><br></div> <h1><b>哈特谢普苏特雕塑</b>:古埃及最有权势的女法老之一,也是古埃及历史中最传奇的女性。她为了保住王位,不惜虚构了一个神话故事,以达到其王位的合法性。甚至平日身着男性服装,带着假胡须。这尊雕塑展现了她的威严与权力,我们可以看到,雕塑面容用了古埃及男性头像常用的棕色颜料,而且下巴上留了胡子,从而也印证了上述所说的平日她以男性妆容现身的说话。</h1> <h1><b>木乃伊</b>∶古埃及人笃信人死后,其灵魂不会消亡,仍会依附在尸体或雕像上,所以法老王等死后均制成木乃伊。古代埃及人用防腐香料殓藏尸,表示对死者的敬意。具体方法是,先把尸体浸在一种盐水里,溶去油脂,洗掉表皮。40天后,把尸体取出晾干。在腔内填入香料,外面涂上 树胶,以免尸体接触空气和细菌,然后用 布把尸体严密包裹起来。这样,经久不腐的“木乃伊”就制成了。第三步是诵念咒法,为“木乃伊”开眼、开鼻、开耳、开口,把食物塞进它的嘴里。据说,这样就能像活人一样呼吸、说话、吃饭了。最后是埋葬仪式,把“木乃伊”装入石棺,送进他们生前为自己经营的“永恒住所”坟墓里去。</h1><h1>这具木乃伊能看清楚金色的头发丝。</h1> <h1><b>黄金面具</b>:是图特卡蒙死后所戴面具。面具与真人的面庞大小相称,恰好罩在他的脸上。面具由金箔制成,嵌有宝石和彩色玻璃。前额部分饰有鹰神和眼镜蛇神,象征上、下埃及(上埃及以鹰为保护神,下埃及以蛇为保护神);下面垂着胡须,象征冥神奥西里斯。这是世界上最精美的艺术珍品之一。</h1> <h1><b>拉霍特普</b>(Rahotep)<b>和妻子诺夫勒特</b>(Nofret)<b>雕像组</b>∶这是分别在两块石块上雕成的坐像。拉霍特普是胡夫的兄弟,在赫利奥波利斯担任大祭司,三军统帅以及建筑主管。看他的眼睛,眼珠是水晶制作,看着像发散的瞳孔。拿手电筒一照,熠熠闪光仿佛也在盯着你。王子拉霍特普光着上身,戴白色项圈,着白色腰裙,上唇有与现代阿拉伯男子类似的短胡须,皮肤黝黑。诺夫勒特神情端庄,黑发及肩,额头束有白底彩花发带,颈上绘有黑、青、红三色的项链,丰满的身躯在白色衣裙中显得婀娜动人。这一组坐像也是古埃及艺术中将男子肌肤颜色与女子显著区分的代表,男褐女白代表了当时的审美。</h1> <h1><b>孟卡拉王三人组雕像</b>∶法老庄严地立于中间,右侧是哈索尔女神,常以头戴太阳圆盘和牛角冠的形象出现,左侧女性头顶刻有旗帜和阿努比斯神的形象,推测她是上埃及第十七诺姆的拟人化。雕像的脚下分别刻着孟卡拉法老的名字、哈索尔女神的名字以及其称谓“埃及家庭的女神”,诺姆前面刻着“奉献一切珍品”的誓言。</h1><h1>两名女性都穿着紧身长裙,展现出两人丰满的体型,与法老健美强壮的身体形成对比。法老头戴上埃及的白色王冠,颌下有柱状胡须,这些是神权的典型象征。与雕像的其他部分一样,法老圆润的脸庞经过磨光,几乎是完全光滑的,这得益于工匠使用了不是特别坚硬的石材,因此可以对表情进行柔和的处理。孟卡拉庄严的表情与身侧两位女性的表情非常相似,但是两位女性比法老要矮一些,这体现了对等级的遵循。</h1> <h1><b>胡夫的象牙雕塑‌</b>:这尊仅有7.5厘米高的象牙小雕像展示了胡夫坐在王座上的形象,身着埃及式短裙和红冠,右手执握连枷,左手置于左膝,面部雕刻细节精致。<br></h1><h1>胡夫法老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的大金字塔的建造者。他这座象牙雕像是在阿比杜斯的孔艾苏坦的一座太阳神庙里发现。这个迷你象牙雕像是拥有世界上最大陵墓的胡夫法老唯一存世的完整立体肖像。</h1> <h1><b>盘腿执笔</b>(笔已经丢了)<b>握卷的书记员坐像</b>∶石灰岩着色雕像,刻画抄写员盘腿记录场景,细节生动。那时候识字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他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比较高的。</h1><h1>被印在了埃及200埃及镑纸币上。</h1> <h1><b>埃及纸莎草纸画</b>∶埃及文化瑰宝、世界上最早的纸画!由生长在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茎制成,具有千年不腐的特性。纵使过去了几千年,在埃及,制作纸莎草纸画的每一个步骤都不曾变过。并且,只有以尼罗河两岸采摘的纸莎草为原料,严格按照与古埃及完全相同的程序手工制成纸莎草纸,再由传统画师用纸莎草笔精心绘制,题材多取自于古埃及神庙和宫殿的壁画。</h1><h1>一副纸莎草纸画需要艺人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制作完成,包含半个月制纸时间,半个月绘画时间,纸莎草画所用的颜料五光十色,绿色来自绿松石,蓝色来自孔雀石,黄色来自藤黄,红色来自赤铁石,黑色来自煤精石均是天然颜料。</h1> <h1>金字塔塔尖:金字塔塔尖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之一,它下面埋葬着对埃及博物馆做出巨大贡献的马里埃特。</h1> <h1>埃及的第二个景点∶<b>金字塔</b>,是古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展现了古埃及人在建筑、数学、天文学以及工程学方面的非凡成就。埃及金字塔主要建于古埃及的旧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年至公元前2181年),这一时期是古埃及历史上最为繁荣和稳定的时期之一。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不仅是法老权力的象征,也是他们追求永生信念的体现。古埃及法老死后,尸体会被制成“木乃伊”,放入金字塔里面。</h1> <h1>金字塔通常由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形状为四棱锥体,底面为正方形,四面呈三角形。</h1> <h1><b>胡夫金字塔</b>∶埃及的最高金字塔,塔高146.59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相当于40层大厦高,塔身是用230万块巨石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重达1.5吨至50吨,塔的总重量约为684万吨,它的规模是埃及至今发现的110座金字塔中最大的。</h1> <h1><b>哈夫拉金字塔</b>∶建于公元前2520至前2494年,哈夫拉金字塔原高146.5米,因顶端剥落,截止2004年,高136.5米,底面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30多米,占地面积约80亩。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组成,它们大小不一,分别重达1.5吨至160吨。据考证,为建成大金字塔,一共动用了10万人花了20年时间。塔壁倾斜度为52°20′,比胡夫金字塔更陡,且它处在吉萨的最高处,因此看上去它比胡夫金字塔要高。顶部仍保存着部分当时装饰用的大理石,在它的北面有两个入口,游客能够看到哈夫拉金字塔制作木乃伊的葬礼神庙和河谷神庙。</h1><h1>哈夫拉金字塔体积为1629200立方米,塔里空间不到万分之一,是世界上最紧密的建筑。</h1><h1>我们到达哈夫拉金字塔脚下时,太阳正好在塔尖上。</h1> <h1><b>狮身人面像</b>(又译“斯芬克斯”)∶是一座位在卡夫拉金字塔旁的雕像,像高21米,长57米,耳朵就有2米长。除了前伸达15米的狮爪是用大石块镶砌外,整座像是在一块含有贝壳之类杂质的巨石上雕成。面部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即国王)哈夫拉的脸型。</h1><h1>被印在了埃及100埃及镑纸币上。</h1> <h1>狮身人面像,外型是一个狮子的身躯和人的头。狮身人面像长约73.5米(241英尺),宽约19.3米(63英尺)和高约20.22米(66.34英尺)。狮身人面像是现今已知最古老的纪念雕像,一般相信是在法老哈夫拉统治期间内建成(约公元前2558年至2532年)。</h1> <h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将它们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1><h1>1998年遗产保护状况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这处非凡的墓葬群遗址坐落在古埃及王国首都的周围,包括岩石墓,石雕墓,庙宇和金字塔。这处遗址被认为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h1> <h1><p>白天,车行驶在开罗老城区,看到许多破旧老房在拆迁中,街道也不整洁。<b></b></p>导游为了让我们对开罗有良好的印象,晚餐安排在开罗新城区的江西人开的中餐馆就餐,餐后逛逛大超市。</h1> <h1>新城区繁华的大超市里人来人往,进出行人衣着得体也很漂亮。有许多情人约会或三口之家的温馨场景。</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b>10月22日,</b></span>早上5∶55带上行李到机场,<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乘坐NP083航班,开罗飞往阿斯旺08:35~10:00,机场安检必须脱鞋脱外衣,侯机厅很小,登机时又乱又挤。</span></h1> <h1><b>阿斯旺大坝</b>∶位于埃及南部、尼罗河干流上,是由埃及总统纳赛尔主导修建的一座大型综合水利枢纽工程,是1902年正式建成的阿斯旺旧坝和1970年竣工的阿斯旺高坝的统称。阿斯旺旧坝高50米、长2441米,由砖石砌成,仅靠重力固定在原地。阿斯旺高坝高111米、长3830米,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主坝、溢洪道和发电站三部分组成,与其南侧的阿斯旺水库形成“合力”,承载了灌溉、发电、防洪、航运、旅游等多重功能。</h1> <h1>阿斯旺水坝总库容为1689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21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00亿千瓦时。</h1> <h1>阿斯旺水坝成为埃及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是以科技征服尼罗河的现代奇迹,为世界七大水坝之一。此跨过尼罗河,保护沿河居住的人口、农田及棉田。</h1> <h1><b>纳赛尔湖</b>:是因筑阿斯旺水坝而形成的一个群山环抱的人工湖,湖长500多公里,平均宽10公里,面积500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人工湖,深度和蓄水量则居世界第一。</h1><h1>因为水坝而建的纳瑟人工湖泊相当壮阔,但却严重威胁到岸边的古迹神殿,有不少沉入湖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此发动了一连串救援活动,虽然抢救回部分古迹,但仍有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惨遭灭顶。</h1> <h1>纳赛尔革命之后,埃及决定在距离低坝6.8公里的上游新建阿斯旺高坝。起初美国人决定贷款修建,但由于埃及在1956年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美国人取消了之前的承诺。于是1958年时苏联老大哥加入,提供了大约三分之一工程造价的资助,以及工程师和重型机械,然后埃及政府用苏伊士运河的收入来继续这项工程,最终阿斯旺高坝于1970年全部完工。</h1><h1>前苏联的大坝工程援建者为纪念大坝建成,在大坝上建了一个高大的莲花状纪念塔。纪念塔由巨大的五壁一环组成,象征生命的莲花。</h1> <h1>车行驶在在阿斯旺城,只要停车,就会跑来一群孩子,口中念中“One dollar ”或者“Chinese,I Love China!”。</h1> <h1>景点门口兜售小商品的阿拉伯人。</h1> <h1>乘小游船到阿斯旺城南尼罗河中的菲莱岛上</h1> <h1><b>菲莱岛</b>∶修建在阿斯旺城南尼罗河中的小岛,岛长450米,宽150米。由花岗岩构成,表面覆盖着冲积物。1902∼1907年间逐渐被老亚斯文高坝之水淹没,在此之前则一直高出尼罗河的最高水位。正因如此,菲莱吸引了众多古代神庙和神龛的建筑者,故有“庙岛”之称,被称为"古埃及国王宝座上的明珠"的埃及古神庙群,以辉煌而奇特的建筑、宏伟而生动的石雕及石壁浮雕上的神话故事而闻名。</h1> <h1>辉煌而奇特的建筑</h1> <h1>石壁浮雕上的神话故事</h1> <h1>中午14∶00左右,入住大游轮后午餐。大游轮有五层,负一楼是餐舱,平层是总服务台及服务层,二楼三楼是客房舱,四楼的一半是公共区域(酒巴、歌厅等),甲板上有游泳池、阳光椅及下午茶服务台。</h1> <h1>参观末完成的<b>方尖碑</b>∶这座方尖碑是由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女王哈特谢普苏特(公元前15世纪统治埃及的女王,是古埃及历史上最重要、最强大的法老之一)委托建造的。距今已有3500年历史了,这座方尖碑如果完工,它的高度将达到惊人的42米,重量更是达到了1323吨之巨。令人遗憾的是,这座方尖碑并未能如愿完工,因为工人们在施工中发现这块巨大的石头上存在着难以修复的裂缝,只好了放弃这块碑。然而,正是这座未完成的方尖碑,为后人提供了关于古埃及人如何建造这些宏伟纪念碑的宝贵信息。</h1> <h1>我们乘小船到原始的<b>努比亚村</b>(彩红村)。小游船行驶在尼罗河中,河中几个小男孩用滑板追上我们的船,边唱歌边说“One dollar ”。</h1> <h1>埃及古城阿斯旺镇尼罗河西岸的大象岛有个努比亚聚居的村庄,村庄一面临近尼罗河,而其他三面都被沙漠包围着,骆驼可带着游客在沙漠上穿行,让人仿佛进入了中世纪。</h1> <h1>努比亚村庄有颜色十分鲜艳的房屋和墙面的涂鸦,拱形的屋顶。我们在原住民家中品红茶吃烙饼。逛街买各种旅游纪念品,团友用5美元买全棉的裤子或裙子,2美元买一张埃及特有的“莎草纸‌”画。</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夕阳西下,我们离开了努比亚村,河面上泛着金色</span>。</p> <h1>帆船在金色的波浪中荡漾。</h1> <h1><b>10月23日</b>,3∶40叫醒4∶10出发,早饭打包车上吃,我们出发前往参观著名的阿布辛贝神庙。近苏丹境需通过检查站,车辆慢速拥挤,车上游客全都睡觉了。</h1> <h1>途中拍摄日出。阿布辛贝位在埃及最南方,再往南一点就到苏丹境内。附近几乎没有什么住家,除了阿布辛贝机场设备、神庙,以及尼罗河外,就是大片的沙漠。</h1> <h1><b>阿布辛贝神庙</b>∶是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所建的神殿,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了。位于阿斯旺以南280千米处。坐落于纳赛尔湖西岸,由依崖凿建的牌楼门、巨型拉美西斯二世摩崖雕像、前后柱厅及神堂等组成。神庙和它下游至菲莱岛的许多遗迹一起作为努比亚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h1><h1>在1966年埃及因兴建阿斯旺水坝,神庙整体迁移至高出河床水位60余米的后山上,是世界文物建筑保护方式的成功尝试。</h1><h1>这座闻名于世的大神殿,全部雕凿在尼罗河西岸的悬崖峭壁上。高约33米,宽约38 米,纵深约65 米。</h1> <h1>神殿正面有4 尊高达20 米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坐像。雕像庞大厚重,仅两耳之间就达3.9 米,嘴宽0.97 米,体现出当时埃及扩展疆土、称雄于世的气势和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h1> <h1>跨进神庙第一道门后,映入眼底的还有二道石门。尤其引人注目的就要算左右两排的柱廊大厅,它显然成为大跨度的核心构件,正是这些石柱承受着洞顶极为沉重的压力,身着盔甲的勇士群雕整齐对称分立在石柱旁。</h1> <h1>大列柱室两侧墙上的雕刻绝对不容错过。上面刻着拉美西斯二世在卡叠什(现叙利亚地区)和赫梯人激战的壮观场面。</h1> <h1>进入石窟,殿堂内饰有千姿百态的雕刻、浮雕图案和古埃及文学,描述了拉美西斯二世当政期间的生活情景、与赫梯人为争夺叙利亚地区统治权而会战于卡迭石城的战况(约公元前1312 年)以及努比亚地区人民的生活习俗,这对于了解古代埃及历史、社会、文化都有很重要的价值。</h1> <h1>在大神庙里,壁画不仅刻画了在所有神庙中都能发现的宗教仪式,而且刻写了描述国王军队作战的纪念场面和铭文。</h1> <h1>圣坛里供着神并不神奇,神奇的是这是一个幽深的岩洞,浓重的色彩就在于三千多年前的神庙设计者精确地运用天文、星象、地理学、数学、物理学相关的知识,按照拉美西斯二世的要求,把神庙设计成为只有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2月22日和奠基日10月22日,旭日的金光才能从神庙大门射入,两次穿过60米深的庙廊,依次披撒在神庙尽头右边三座雕像的全身上下,长达20分钟之久,让神殿熠熠生辉,而最左边的冥界之神却永远躲在黑暗里。“太阳节奇观”是古埃及人智慧的象征。为了保留太阳节的奇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募捐,派出当今国际第一流的科学技术人员,运用最先进的科技测算手段,将阿布辛贝勒神庙原样向上移位60米,以确保神庙不会被水淹没。尽管煞费苦心,竭尽一切力量,太阳节的时辰还是被错位而误差了一天。</h1> <h1><b>小阿布辛贝勒神庙</b>∶是拉美西斯二世为他的妻子尼菲泰莉修建的。也是在峭壁斜坡上雕凿而成的。正面雕刻有六尊高约10米的立像,其中四尊为拉美西斯二世,另外两尊为尼菲泰莉。</h1> <h1>回阿斯旺途中11点左右,遇孩子们放学回家。导游告诉我,因学校条件所限,埃及的学生都是轮流只上半天课程。</h1> <h1>途中路过一片火山遗留地带</h1> <h1>回到大游轮船上已是14∶30左右,午餐后回房间见床上躺着个大鳄鱼,好惊喜呀!这难道是我在床上放了一美元小费的回报?</h1> <h1>我团上游轮船后,船就启锚航行在尼罗河上,前往孔翁坡。</h1> <h1>午睡后,走到甲板上看尼罗后风光,却看在船头的驾驶窗外,三人跪着对河做祈祷。</h1> <h1>顶层的甲板上,游客在泳池中游泳后晒日光浴。</h1> <h1>边喝咖啡边赏风光,真惬意呀!</h1> <h1>18点船靠岸,前往参观孔翁坡神庙。</h1> <h1><b>孔翁坡神庙</b>∶位于尼罗河畔,是公元前150年由托勒密六世兴建的。神庙同时祭奉着鳄鱼神索白克和鹰神何露斯,又称双神庙,入口的门有两座,圣殿有两座,但紧紧的连在一起。<br></h1> <h1>神庙中殿较完好的石柱属于混合柱式,这种柱式创建于托勒密王朝,柱头用四各半瓣的纸莎草花配列在柱的四面,花朵分上下两层,也有多至五层的,好象是许多纸莎草花束在一起,非常华丽。这是希腊罗马时代的风格,也就是2000年前的,柱身上的浮雕图案和神都是法老时代的样式,孔翁坡神庙的廊柱是埃及最精美的石柱!廊柱上的浮雕也特别完整,布满了关于神的图案和铭文,国王对神的崇拜仪式、狩猎、宿营、攻城、凯旋归来等场面,当然对法老的颂扬占主要位置。</h1> <h1>埃及壁画艺术独特:横带状的排列结构,用水平线来划分画面;画面构图在一条直线上安排人与物,人物依尊卑和远近不同来规定形象大小,井然有序,追求平面的排列效果;</h1> <h1>埃及最早的壁画是以象形文字为表现主体的。是图形与文字的协调、补充。出现了在绘画中以文字补充绘画空间;在文字中以绘画补充文字空间的现象。文字和形象成为对生活进行概括、程式化了的装饰语言,是埃及装饰风格产生的基础。</h1><h1>图中有数字1.2.3.4.……</h1> <h1>浮雕上瓜果蔬菜,走兽飞禽,象形文字,图形像连环画一幅连一幅,我看不懂只能乱拍一通。</h1> <h1>神庙前三面残缺的巨石柱竖立在夜色中</h1> <h1>参观<b>鳄鱼木乃伊博物馆</b>∶展出的都是距今1500年前的鳄鱼木乃伊,展现古埃及人对鳄鱼神的崇拜。</h1> <h1>鳄鱼神的雕像</h1> <h1>鳄鱼木乃伊博物馆还展出大量考古发现的鳄鱼蛋、用在鳄鱼木乃伊上的金制眼睛和牙齿,以及一些供奉这些木乃伊的棺材和其他相关文物。</h1> <h1>上岸参观一小时后,回游船继续航行在尼罗河上前往埃德芙。</h1> <h1>游轮上的晚餐</h1> <h1>俺喜欢吃甜点和瓜蔬类</h1> <h1>俺与游轮上大厨及服务生的合影(小费是清凉油)。</h1> <h1>游轮上晚上9:00 酒吧里举行一个小宴会,有兴趣的可去参加,我转了一圈,只有少几人喝酒闲聊。</h1><h1>回舱休息吧!<br></h1><h1>请接着看《埃及游》(下)</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