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效应

紫丁香

<p class="ql-block">“踢猫效应”体现了坏情绪的连锁传递。一个人受了气,会把不满发泄到比自己弱小的对象身上,形成恶性循环。</p><p class="ql-block">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罗森塔尔效应”说明期待的力量很强大。当他人(尤其是权威者)对我们抱有积极期待时,我们会不自觉地朝着那个方向发展;反之,消极期待也可能带来负面结果。</p><p class="ql-block">多给自己和他人积极期待吧。</p> <p class="ql-block">焦虑不是坏的情绪,它只是提醒我们:这里有你在意的东西</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正好感到焦虑,做什么都很“卡”</p><p class="ql-block">不妨温柔地提示自己:“勇气是可以练出来的,相信一点点持续性积累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登门槛效应”利用了人的心理惯性。先提出小要求,对方答应后,再提出更大的要求,被接受的可能性会提高。</p><p class="ql-block">这在人际交往和说服他人时很有用,但也要警惕被他人用此效应操控。</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聚光灯效应”会让我们过度关注自己。总觉得自己的言行被他人时刻盯着,其实别人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在意。</p><p class="ql-block">放下这种过度的自我关注,能更轻松地展现自己。被无条件爱过的孩子,他们的灵魂深处,早已被注入了无法估量的力量。这份爱,是他们未来翱翔天空的“隐形翅膀”。</p> <p class="ql-block">“超限效应”提醒我们,过度的刺激会引发逆反。比如反复唠叨同一件事,对方不仅不会听进去,反而会产生厌烦情绪。</p><p class="ql-block">沟通要把握好度,点到为止往往更有效。</p> <p class="ql-block">“自我暴露”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当我们适度向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经历等私密信息时,能拉近彼此距离,让关系更亲密。</p><p class="ql-block">但要注意,暴露需循序渐进,过度暴露可能会让人不适。</p> <p class="ql-block">“安慰剂效应”显示心理暗示的作用。即使是没有实际治疗作用的东西,只要我们相信它有效,身体和心理也可能产生积极的变化。</p><p class="ql-block">积极的自我暗示,能成为我们的“心理良药”。</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一个孩子对自己的认知,</p><p class="ql-block">最初往往来源于父母的反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