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泰山林海

<p class="ql-block">从北京传来噩耗,44年前我的书法老师卜希旸先生走了,感到十分悲痛(https://mr.baidu.com/r/1LraFZunVdK?f=cp&rs=1818637752&ruk=iz0lUoMHVyzHQt5aZmRktQ&u=9d4aeaaa6c9af8d6)。</p> <p class="ql-block">1981年,正值全国上下掀起书法热,虽然我在部队全训连队,因为我是司务长,主管后勤,比起战斗班排,相比较训练任务不重,有空闲时间,于是,我与在营部当书记的老班长周藏库(河北政协领导)一起到北京市书画业余学校参加书法培训学习(1981年6月25日记记录),</p> <p class="ql-block">我选择隶书,由当时的中学老师卜希旸先生任教(见听课证)。每个星期六晚上,要倒好几路公交车,从北京海淀区清河镇小营赶到市里西城区西单中学,下课后再乘最末一趟公交车(午夜12点半左右)才回部队,足见当时的执着精神。</p> <p class="ql-block">大约坚持了一年多,因部队外出野营训练,只好中断了,临行前最后一堂课,卜老师主动提出将在课堂现场教学写的两幅字赠给了我,一幅对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直珍藏到现在。一幅是“难得糊涂”,因多次搬家,不知道这幅作品流落到何处。</p> <p class="ql-block">野营回来后我又单独到学校拜访、请教过几次,直到上军校学习离开北京,才断了与老师的联系。前年经由老战友王云武(中国出版界书协主席)推介,与卜先生电话联系上,提出如果我到北京搞个人书法展,请他出席剪彩仪式,他爽快应允下来。</p> <p class="ql-block">今天偶然从一个视频上看到先生的书法个展,(https://mr.baidu.com/r/1LqWtSQI1LW?f=cp&rs=1398277119&ruk=iz0lUoMHVyzHQt5aZmRktQ&u=8cc9b868dc2484e9)才惊闻先生于9月19日因病医治无效,上了天堂。</p> <p class="ql-block">想起当年老师讲课时的音容笑貌,想起每次请教他时的耐心指点,好像就在昨天,不仅潸然泪下,一个最大的遗憾,就是我请他参加书法个展的剪彩愿望再也实现不了啦。</p> <p class="ql-block">书法艺术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功夫体现 ,靠的是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不受纷繁复杂的外界因素干扰</p> <p class="ql-block">书法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表面的技巧和形式,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p> <p class="ql-block">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彰显时代精神,最能引领时代风尚,而书法艺术就是站在中华文脉潮头上的尖兵。</p> <p class="ql-block">历史不会忘记。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一切无心的插柳,其实都是成功的铺垫,都会水到渠成。</p> <p class="ql-block">我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可以说是倾尽毕生精力,目标是胜任机关工作,</p> <p class="ql-block">练就了软笔书法,也自然成就了一手硬笔书法,</p> <p class="ql-block">同时在临习书法的过程中,也在其书写古文、诗词等内容中,增进了文化内涵和修养,这就是一个人文化外在的体现,是在机关工作最耀眼的光环</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没有放弃,孜孜不倦,默默耕耘,既没靠权利提携,也没有资本加持,退休了,纯粹是一个在街院晒太阳的普通老头,无权无势。但是,岁到晚年,用我积半个世纪之功,不甘寂寞,坚信人生追求,没有句号,没有太晚的退缩,只要你听从内心的召唤,继续追求,用脱俗的艺术和超凡的文采,成就自己的太阳,照亮前行的路,无需借用别人的光,“博观约取,厚积薄发”。</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现在的我: 精力充沛,传承中华文脉,热心社会公益 ,为后人做表率,为朋友献艺术。正是: 听溪顺意,观瀑悟心,看云识天,沐露功成,天地交泰,日月更新。</p> <p class="ql-block">卜希旸(1945年—2025年9月19日)号老巽,是中国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满族,江苏连云港人,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北京文史馆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翰墨薪传工程专家组专家。</p> <p class="ql-block">其毕生致力于书法创作、教学与研究,代表作包括《汉碑全集临本》《楷书津梁》、《书法基础》、《隶书写法》等。</p> <p class="ql-block">先生六岁随父迁居北京习字,十岁拜詹先生为师学习书画,受于先生欧体书法启蒙。1958年考入北京师大附中,次年获北京市少年儿童赛绘画一等奖。1961年考入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师从王传恭、郭风惠研习书法,初由颜字入手,后习汉魏碑刻,篆书得力于《散氏盘》。早年留学日本期间藏书极富,曾赠《芥子园画传》并示范勾、皴、染、点技法。</p> <p class="ql-block">文革期间专注古文字研究,手抄《殷契萃编》并双钩《毛公鼎》等金文铭文。1979年,他加入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并在萧劳先生等老前辈的指导下从事书法教学。1988年,应欧阳中石先生之邀,先生开始在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教书。90年代两度赴日本讲学,作品入选东京“第十七届国际书展”并获日本外务大臣奖。2013年在北京举办书法个展,展出甲骨文、金文及楷书等近百件作品。2015年开办“卜希旸书法工作室首届书法高级研修班”,学制两年。2019年在中国戏曲学院主讲《汉字与书法》专题讲座,讲解汉字造字规律及书写技法并示范。</p> <p class="ql-block">他的教学宗旨是:必须尊重学生的天赋,同他们一起把各人心灵中最有光彩的东西开发出来。先生艺术书风质朴沉厚、沉郁雄浑;注重传统学养,强调博涉与专精结合,在艺术界享有崇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  敬爱的老师卜希旸先生千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