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张掖的夜晚,我们走进丹霞口小镇的剧场,仿佛踏入了一条穿越两千年的时光隧道。《回道张掖》的帷幕缓缓拉开,舞台中央那一片流动的沙海在灯光下泛着微光,像极了河西走廊上被风雕刻了千年的大地。</p><p class="ql-block"> 霍去病策马西征的号角响彻耳畔,战鼓声中,汉家儿郎穿越风沙而来;隋炀帝西巡的仪仗浩荡开进,甘州城在丝绸的光泽里苏醒。一幕幕历史在眼前铺展,不是冰冷的史书文字,而是带着温度的呼吸与呐喊。最让我动容的是那一段河西宝卷的念唱,苍凉的嗓音如风掠过戈壁,把民间的记忆一针一线织进这片土地的脉络里。</p><p class="ql-block"> 舞台上的沙会“活”,雪能“落”,风沙暴来临时,仿佛整座剧场都在颤抖。360度全景剧幕将我们围在历史的中心,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亲历者。当暴风雪席卷舞台,我几乎想伸手去挡那扑面而来的寒意。这哪里是表演?分明是一场用科技重燃的文明之火,把沉睡的岁月重新点亮。</p><p class="ql-block"> 散场时,我回头望了一眼墙上那几个字——“沙秀 回道张掖”。原来,“回道”不只是回到张掖,更是回到一种被遗忘的壮阔与深情。这片土地曾见证多少王朝更迭、商旅往来,而今,它用一场演出,轻轻对我们说:我在这里,我一直都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