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潮州

xjj

<p class="ql-block">摄影 文字 : xjj </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 : 11274258</p> <p class="ql-block">  潮州是一座低调的城市,自称是四线城市。然而它却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四大名桥之一的广济桥,有全国绝无仅有的牌坊街,更有一个叫韩愈的人,撑起了这一座城,“一片江山尽姓韩”。另外潮州的美食名传天下,潮州人遍布全球……。所以喜欢旅游和历史文化的我,一直向往着去一次潮州。</p> <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我终于遂了去潮州的心愿,10月11日早晨,在上海虹桥机场乘7:35的航班,一行四人来到了广东揭阳机场,立刻打的前往潮州古城中心。入住观韩酒店,那酒店的地段一流,前面就是广济门和广济桥,在房间的窗口可以看到广济门城楼,酒店六楼平台视野更广阔。而后面几十米后的第一条街就是大名鼎鼎的牌坊街。</p><p class="ql-block">‍ 广济桥的虹影、牌坊街的烟火、韩文公祠的书香,一一落入我的眼底,圆了一场酝酿已久的梦。</p> <p class="ql-block">  在下水关旁著名的巴塘兄弟火锅店,吃了有名的潮州牛肉火锅,作为午餐,然后马上就去广济桥。潮州还留有一段城墙,四个城门,最大的城门是广济门,正对着广济桥。可惜广济门在维修,不能上去,还好不影响总体观瞻。</p> <p class="ql-block">  走上广济桥了,当踏上广济桥的那一刻,便懂为何它能成为潮州的魂。这座始建于南宋的“湘子桥”,最绝的是“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构造——枯水季时,浮桥收起,石梁与桥墩连成一体,可行车马;丰水季时,浮桥打开,供船只通航,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那梁桥与浮桥相接,可开可合,仿佛能触摸到古代工匠的智慧。每座桥墩都以巨石垒砌,呈船形迎水而建,有效抵御了韩江千年的激流冲击。漫步桥上,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岭南第一桥”的匾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广济桥是东西走向,西面对着广济门。东面左转不远,就是韩文公祠。祠在半山腰,待我们走上去再下来,夕阳即将西下。下午五点多,广济桥要关闭,我们急忙赶回浮桥西侧,五点半,浮桥准时被打开,我们目睹了这“过河拆桥”的经典一幕。</p> <p class="ql-block">  后一天,我又一次在江边看大桥拆桥开启的情景。追思这广济桥的历史,它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历时56年建成,集梁桥与浮桥于一体,被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十八梭船廿四洲”是其经典格局。大桥命途多舛,屡毁又屡建。本世纪50年代后期,曾改为水泥公路桥,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1世纪初。2003年,广东省启动“广济桥修复工程”,提出“恢复古桥原真性,传承活态文化”的目标。先清理桥体水泥,恢复宋代梁桥的石拱结构;其次按清代《潮州古城图》复建24座楼台,每座楼台的雕饰、题匾均考证史料还原;最后重建浮桥,选用传统杉木与铁索,恢复“十八梭船”的可开合功能。2007年,修复后的广济桥正式开放,人们惊觉:那座曾在记忆中模糊的古桥,竟以更完整的姿态归来了。</p> <p class="ql-block">  晚上,我又来到江边,此时已经不能上桥,遥看桥身的灯光次第亮起,与江面上的倒影交相辉映,此刻的广济桥,既有古桥的厚重,又有灯火的璀璨,让人分不清是在画中,还是在梦中。仔细看,桥中间少了一段,那是浮桥撤去,大桥呈开启状态。</p> <p class="ql-block">  从广济桥边过来,穿过广济门,走一小段路,便是充满烟火气的牌坊街。石板路蜿蜒向前,两侧的骑楼古色古香,更引人注目的是街头矗立的22座明清牌坊,每一座都藏着一段传奇。“四进士坊”记录着明代四位潮州籍进士的荣光,“状元坊”彰显着宋代状元王大宝的才华,“柱史坊”则诉说着官员的清廉事迹。牌坊上的浮雕精美绝伦,龙、凤、狮等图案栩栩如生,历经岁月风雨仍清晰可辨。两侧骑楼里传来的是潮汕方言的叫卖声,飘过来的是牛肉丸的鲜香、腐乳饼的醇厚和工夫茶的清香。</p> <p class="ql-block">  潮州牌坊街的底蕴,藏在“牌坊之邦”的美誉里。自唐代起,潮州便有建牌坊纪念乡贤的传统,至明清达到鼎盛。据《潮州府志》记载,明清两代潮州共建牌坊150余座,涵盖“状元”“尚书”“节孝”等各类功名与德行表彰,密度之高、工艺之精,堪称“岭南牌坊博物馆”。其中,太平路(今牌坊街)作为古城中轴,曾密布47座牌坊,平均每20米一座,“一里长街九门开,十步一坊五步台”的盛景,是旧时潮州的文化名片。然而,这份荣耀在20世纪遭遇重创。有的牌坊因“阻碍交通”被拆除,有的牌坊更被视为“封建遗存”而遭破坏。至80年代,太平路上仅存10余座残破牌坊,且大多断柱残碣,淹没在杂乱的民居与商铺中。转机始于21世纪初,经过十余年的努力,47座牌坊以“修旧如旧”为原则陆续复建,其中22座为原址重建,其余根据历史档案在原街区合理位置补建。牌坊街终于重现辉煌。曾经冷清的老街重新流动起烟火气与文化味。如今的牌坊街,不仅是“站着的历史”,更是“活着的生活”:清晨的功夫茶摊飘着单丛香,傍晚的非遗展演吸引着孩童驻足,每座牌坊下的故事,都在新的时代语境中继续书写。</p> <p class="ql-block">  第一天走过广济桥后,我们准备前往韩文公祠,祭拜那位在潮州仅任职七个多月却影响深远的韩愈。广济桥出口的工作人员,知道我们想去韩愈祠堂,就好心劝说,祠堂在半山腰,三百多台阶,担心我们老年人体力能否爬的上去。但参拜这位对潮州人民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我们还是决心要去。出大桥门口,左拐沿韩江走一段路,就看到一组建筑依山而建,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显得庄严肃穆。</p><p class="ql-block">‍ 韩文公祠是一组古建筑,中间是笔直整齐的台阶,右侧是一条长廊,内有许多题词的书法石碑,有国家领导人的,也有当地书法家的,零零总总好几十块。也有韩愈与好友潮州人赵德的塑像,韩愈曾写过“别赵子”的著名诗篇。可惜的是主祠在维修,不能入内观赏里面的塑像和石碑。我们继续往上攀登,到了最高的侍郎阁,下面是介绍他生平事迹的韩愈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说说韩愈与潮州,这是一场贬谪,却是一场造化。唐元和十四年(819年),当时的刑部侍郎韩愈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唐宪宗迎佛骨入宫,言辞激烈,触怒龙颜,被贬到远离中原的潮州。在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p><p class="ql-block">‍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p><p class="ql-block">‍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p><p class="ql-block">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p><p class="ql-block">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很有名,收在唐诗三百首中,我年轻时读过,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韩愈被贬潮州时,他并未因个人失意而消沉。一到潮州,他便以儒家士大夫“兼济天下”的责任感,迅速投入工作,为潮州百姓做了几件影响深远的大事。虽处境艰难,却心系百姓:他驱鳄除害,安定民生;兴修水利,推广农耕;创办州学,开启潮州文教之风;禁止贩卖奴隶,改善民生。短短七个多月,他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潮州百姓的爱戴,“一片江山尽姓韩”便是最好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韩愈与潮州,是一场个人不幸与地方大幸的奇妙结合。他用七个多月的时间,将儒家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其影响跨越千年。如今潮州的韩江、韩山、韩文公祠、桥头的“民心不忘”的匾额,无一不是潮州人民对他永恒的纪念。正如后人评价:“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p> <p class="ql-block">  潮州的风貌,还有粵东名刹开元寺,风光旖旎的潮州西湖,充满市井气息的街巷等。但最魂缠梦绕的还是广济桥的神奇,牌坊街的壮观,韩文公祠的崇敬。这场“梦圆潮州”的旅程,不仅让我领略了古城的自然风光和建筑之美,更让我感受到了潮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