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芙蓉花开别秋季

利众

<p class="ql-block">  时序已是晚秋。园里的梧桐褪尽了最后一片黄叶,光秃的枝干在灰蒙蒙的天空下伸展出瘦硬的线条。</p><p class="ql-block"> 荷塘里残梗低垂,夏日那接天的碧绿、映日的娇红,早已化作池泥。空气中浮动着清寒,万物都在走向一场盛大的沉寂。</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片萧瑟里,我遇见了那株木芙蓉。她静立在墙角,枝头缀满待放的花苞。最惹人怜的,是那朵已然绽放的。重重叠叠的花瓣,薄如绡纱,嫩若婴儿的面颊,是那种浅浅的、透着暖意的粉。</p><p class="ql-block"> 而此刻,秋雨正绵绵地落着,不是夏日骤雨的倾盆激烈,是那种细如牛毛、密如针脚的雨丝,带着沁骨的凉意。雨珠儿挂在花瓣上,凝在花蕊间。那花朵便微微低垂着,仿佛不甚这清冷的重量,每一阵微风过,都引得她轻轻一颤。这颤,不是畏惧,倒像是一种隐忍的承当。那带着水光的粉嫩,在灰暗背景的映衬下,非但不显娇弱,反而焕发出一种异样的、惊心动魄的光华。</p><p class="ql-block"> 她不像是在凋零,更像是在这寒雨中,完成生命最后一次,也是最盛大的一次燃烧。我忽然想起温庭筠的词句:“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这芙蓉,着的岂不也正是这般凄清的雨么?</p><p class="ql-block"> 只是,词中的离愁别绪是属乎人的,而芙蓉的沉默,却属乎整个天地自然。她不与春风争艳,不与夏荷赛娇,偏偏选在这万物摇落之时,将自己毫无保留地打开。</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种清醒的、孤往的抉择。这孤往的美,让我记起另一个秋日的主角——菊花。</p><p class="ql-block"> 世人多爱菊之隐逸,陶潜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它赋予了高士的品格。菊花的美,是疏朗的,是傲然的,带着一份与世俗划清界限的决绝。</p><p class="ql-block"> 而芙蓉,似乎不同。她的美,更近乎一种“柔韧的坚守”。她没有那般峭拔的姿态,只是温婉地、静定地立在那里,用她近乎柔媚的颜色,对抗着周遭一天紧似一天的风寒。她仿佛在说,美,不必总是剑拔弩张的,也可以是一种温柔的、内在的、不可摧折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雨渐渐停了。云隙里透下些许淡淡的、如同回忆般的阳光。那朵芙蓉,经了雨的洗礼,颜色愈发洁净,神情也愈发安详。花瓣上的水珠,闪烁着细碎的微光,像是含在眼眶里,终于没有落下的泪,又像是历经悲欢后,了然于心的澄澈。</p><p class="ql-block"> 我悄然离开,没有再回头。那朵着雨的芙蓉,却已印在心上。晚秋的园子依旧是寂寥的,但因了那一朵明艳的、温存的、坚韧的粉红色,这寂寥里,便生出了无限的暖意与慰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