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有“七丘之城”的名号实在是有道理的,因为只要走上半天,你就会发现,这地方的上坡下坡比电车轨道还多。可也正是这些地势的起伏,让里斯本多了几分灵气——你永远不知道拐过下一个弯,会遇见一座观景台、一片红屋顶,还是一段通往塔霍河的夕阳坡道。</p>  <p class="ql-block">“七丘之城”的说法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纪末期的文献。受罗马“七丘”典故的启发,当时的葡萄牙人希望赋予自己的首都以“第二个罗马”的象征地位,暗示其历史悠久、地势壮丽、命运不凡。因为和罗马一样,里斯本也是建在七座山丘之上的。因此,这一称呼既是地理写照,也是一种文化象征。</p>  游览里斯本,除了必打卡的世界文化遗产——热罗尼莫斯修道院与贝伦塔,以及象征航海辉煌的大发现纪念碑和俯瞰全城的圣乔治城堡外,城中还有无数散发着岁月气息的教堂与地标,街巷间的人情与风俗同样令人流连。或许正因为有这“七丘”的起伏,里斯本才多了一份层次与灵动——每一次转角、每一个坡道,都是历史与生活交织的风景。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圣乔治城堡和阿朱达宫的游记单独成篇,链接放在文末,本篇就不包括这些景点的内容了。</span></h5>  沿着拜萨区笔直的奥古斯塔大街漫步,便可看到这座雄伟的奥古斯塔街凯旋门。这座拱门最早为纪念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后的重建而建,历经一个多世纪才最终完工。拱顶雕塑象征荣耀与复兴,下方的雕像则向葡萄牙历史上的英雄致敬——从航海家达·伽马到民族卫士努诺·阿尔瓦雷斯·佩雷拉,无不昭示着这座城市从废墟中崛起的坚韧与尊严。  <p class="ql-block">里斯本商业广场中央矗立的葡萄牙国王若泽一世的骑马铜像。</p>  <p class="ql-block">这座雕像建于18世纪后期,由雕塑家马查杜·德·卡斯特罗设计。若泽一世在位期间经历了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之后由他的首相蓬巴尔侯爵主持重建城市。这座雕像正是为纪念他在灾后重建中的象征性意义而立。骑马的国王面朝塔霍河,寓意着面向大海与世界,呼应葡萄牙昔日的海上强国时代。</p>  在奥古斯塔街凯旋门顶的观景台向南眺望里斯本商业广场。  在奥古斯塔街凯旋门顶的观景台向北眺望里斯本老城区。  凯旋门顶的钟,不知道有什么来历。  在奥古斯塔街凯旋门顶的观景台上,圣乔治城堡清晰可见。  <p class="ql-block">投宿的旅馆在奥古斯塔街凯旋门附近,是原老民居改的,位置非常好,里面的设施很干净,当然价钱不便宜。</p>  <p class="ql-block">现在里斯本老城区的居民都搬到城外去了,留下的房子全成了旅馆。毕竟,躺着赚游客的钱比早九晚五上班挣工资轻松多了。难怪葡萄牙的科技在欧盟里没什么名气——靠着老祖宗留下的大航海光环,摆显下家底,再跟蜂拥而来的游客吹吹帝国当年的威风,躺平就能混个不愁吃喝的好日子,谁还欧阳费劲地去研究什么新能源、新材料和新科技?</p>  <h5>据葡萄牙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葡萄牙在2024年有3000万游客,带来了270亿欧元的收入。考虑到葡萄牙的人口约为一千万人,国民总收入约为2200亿欧元,旅游业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h5>  2025年9月,葡萄牙里斯本的一起造成16人死亡、20余人受伤的缆车事故就发生在这里。初步调查报告认定事故由多项“严重过失”导致,包括质量缺陷的钢缆、制动系统失灵以及维护漏洞等。事故原因在于连接缆车的钢缆强度不足,断裂后触发安全系统切断电源,导致气动制动系统失效。 由于这个事故,里斯本所有的缆车都停运了。  这样陡峭的坡度,缆车一旦刹车失灵,后果可想而知。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罗西奥广场附近的里斯本地标性建筑之一的圣胡斯塔升降机,它也因为缆车事故而停运了。这个升降机建于1902年,设计师是巴黎埃菲尔铁塔设计师的学生,因此整座升降机的铁艺结构带有浓厚的新哥特式与工业时代美学风格。它的顶层设有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里斯本老城区与特茹河,是个网红的打卡点。</p>  游客对墙壁上的涂鸦感兴趣。  里斯本有不少共享单车和踢踏车。  里斯本城内街道很窄,沿边停车对习惯了随意停车的美国游客无疑是个挑战。  哪里的街道似乎都拥挤不堪,停车位更是一位难求,不知道当地居民是如何应付的。  <p class="ql-block">里斯本的街道很干净,电车轨道和行人路面都是百年前铺设的,全城看不到水泥路和沥青路面。脑洞大开一下,这街道要放在国内,路面要拓宽是肯定的,石子路面也要去掉。不过,如果真是这般,游客还会有兴趣瞧瞧吗?</p>  一边是游客,一边是组织有序、唱着歌跳着欢快的踢踏舞的乞讨啦啦队。  除了旅馆和汽油比较贵,葡萄牙的生活成本还是很亲民的。阳光明亮、气候温柔,这片临海的国度成了欧洲人度假的乐园。无论你走到哪座小镇,总能听见不同口音的交谈声,仿佛整个欧洲都来此偷得半日闲。另外,葡萄牙的水果格外出色——香甜多汁,价格又实惠。比起美国那些“标准化”的转基因水果,这里的味道更自然,也更带阳光的滋味。  游人在丘顶的观景台眺望市容。  生活节奏似乎都要慢下来。  类似这样的城市地标至少遇到三处。  <p class="ql-block">一个什么重要政府部门前的卫兵。</p>  <p class="ql-block">位于里斯本市中心菲格拉广场的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的骑马雕像。他是葡萄牙阿维什王朝的开国君主,统治时期为1385年至1433年。他在位时成功捍卫了葡萄牙的独立,抵御了卡斯提尔(今西班牙的一部分)的入侵,并开启了葡萄牙的海外扩张与航海时代的序幕。他的统治被视为葡萄牙民族独立与崛起的重要起点。</p>  这座骑马铜像于1971年落成。若昂一世被塑造为身披铠甲、手持权杖的英勇骑士,象征着王权与民族独立精神。雕像底座上刻有葡萄牙国徽和纪念铭文:“致若昂一世——里斯本之城敬献”。  教堂里的游客。  毕竟是芳华岁月,姑娘摆的谱,既酷也很拉风。当然,她的队友也很给力。  有轨电车上的乘客。  <p class="ql-block">里斯本商业广场上的游人,她应该是位摄影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看她一手挎着两个包,一手握着相机拍照。毕竟年轻,手力果然好。</p>  里斯本非常有名的美食市场,它的海味是招牌。  挤满了熙熙攘攘的食客。  <p class="ql-block">无意之间看到两人在路口相依、相抱、相别,情景颇为动人,充满了浪漫气息,故事令人遐想。脑海里不禁浮现那句诗——“众里寻思千百度,蓦然回首,两人却在,路口红灯处。”</p>  里斯本这座声名在外的主教堂,早被无数镜头定格成网红地标。网上的经典构图几乎被拍到烂熟,我只是随意用手机捏了几张,权作心到之处。  <p class="ql-block">建于14世纪的卡尔莫修道院,是里斯本最壮丽的哥特式教堂之一。1755年11月1日震惊欧洲的大地震将其几乎完全摧毁,成为如今这片无顶的废墟。如今,它被原样保留下来,成为见证里斯本劫后重生的静默纪念。</p>  <p class="ql-block">卡尔莫修道院现在是一个博物馆,游客很多,是绝对值得打卡的市区历史地标景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755年11月1日的里斯本大地震是欧洲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震级估计在8.5到9.0级之间,地震引发了海啸和大火,几乎毁掉了整个城市。</span></p>  罗卡角是葡萄牙本土、也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端,位于里斯本以西约40公里的大西洋海岸上。它是辛特拉山脉的尽头,也是辛特拉-卡斯凯什自然公园的一部分。  罗卡角海拔约140米,悬崖直落入汹涌的大西洋,风力极强,常年浪花飞溅。悬崖边有块大理石碑,上刻着著名的诗句:“这里,大地的尽头,海洋的开端”。当然,这是几百年前欧洲人的口气。  这座建于1772年的灯塔,至今仍在使用,是葡萄牙最早的灯塔之一。  大理石碑上刻着罗卡角的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等参数。  看模样应该是国内来的游客。  罗卡角面对汹涌的大西洋,海岸线很漂亮。如果能等到日落,景色一定无与伦比。  暮色中,商业广场前驶过归港的帆船。  欢愉的小女孩。  商业广场前的小码头上等待日落的游客。  海鸥和游客,似乎有着什么默契?  商业广场前的小码头,仿佛天生就是为等待落日而存在的地方。傍晚的风轻轻拂过,河面泛起碎金般的涟漪,太阳缓缓坠入特茹河的尽头,连空气都被染成了金色的叹息。  <p class="ql-block">远处的桥叫“4月25日大桥”,它横跨里斯本的塔霍河,连接市区与南岸的阿尔玛达,全长约2.3公里,是里斯本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大桥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建造,于1966年通车,最初名为“萨拉查大桥”,以纪念当时的葡萄牙独裁者萨拉查。</p><p class="ql-block">1974年“康乃馨革命”推翻独裁政权后,葡萄牙政府将其更名为“4月25日大桥”,以纪念那场象征自由与民主的革命。</p>  <p class="ql-block">桥的南岸不远处,耸立着基督王像,面向北方张开双臂,俯瞰整个里斯本——与大桥共同构成了城市最具象征意义的景观组合。</p>  入夜的奥古斯塔街凯旋门和商业广场,依旧游人如潮。  <p class="ql-block">奥古斯塔街凯旋门里的老城区,一片灯火阑珊。</p>  <p class="ql-block">出发前翻阅了不少网上的介绍,尤其是小红书上的帖子,说里斯本小偷猖獗,隔包取物、防不胜防。有人甚至劝告:护照千万别随身,信用卡要贴身藏好,兜里只留点零钱以防万一。可真到了这里的实际感受却完全不同——里斯本的治安远比传言中靠谱得多。街头秩序井然,夜晚行走也无须过分提心吊胆。总体而言,这里的安全感比美国高不少,大致和国内旅游时相差无几。看来,很多时候网传的“避坑指南”,坑的就是没来过的人。</p>  <p class="ql-block">游览里斯本,若只在市区徘徊,两天足可细品其风情。若想一天“横扫全城”,也非不可能——只是得有当年红军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的气魄,还得仗着一双能爬雪山过草地的铁脚板。</p>  <p class="ql-block">更多的里斯本游记:</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3vyask"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里斯本之魂:热罗尼莫斯修道院</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6bjkro"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守望里斯本:圣乔治城堡</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6mk7pm"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里斯本寻秘:阿朱达宫</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