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敬畏天命,不蔽善恶,表明了讨伐夏桀的正义性;以民为本,罪责归己,体现了担当天下的责任意识;以德服人,凝聚人心,彰显了道德继承的合法性</p> <p class="ql-block">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论语》尧曰篇第一章第二节商汤说:“我小子履,谨献上黑色公牛作牺牲,明明白白地禀告光明而伟大的天帝: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您臣子的作为,我也不敢隐瞒,您心里是早就知道的。我若有罪,请不要牵连天下之人;天下之人若有罪,罪责全都在我身。”这是商汤讨伐夏桀时向上天宣誓的话。当年大禹从舜那里接受了禅让,后来就把帝位传子传孙,一直传到桀。桀是个无道的暴君,这时商汤顺应天意民心,举义讨伐桀,最终把桀放逐到南巢。商汤的这段话,讲述了他是怎样向上天请示的。但也有不同观点,认为这是商汤战胜夏桀后,连续七年遭逢大旱,于是汤决定亲自到桑林去祈祷,向上天求雨。他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甚至剪掉头发、剪断指甲,然后烧掉,作为一种象征性的自我牺牲,希望上天能够宽恕。汤的这段话,就是向上天祈祷求雨之词。这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也都有一些历史传说或文献记载作为依据,所以并存至今。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商汤说,我小子履,谨献上黑色公牛作牺牲,明明白白地禀告光明而伟大的天帝: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曰”,商汤说。“予小子”,我小子,上古帝王自称之词,是一种谦称。“履”是商汤,商王朝的建立者,姓子,名履,又称武汤、成汤、唐、天乙、大乙、高祖乙。“敢用玄牡”,谨献上黑色公牛做牺牲。“敢”,谦辞,表示冒昧请求的意思。“玄牡”,黑色的公牛,用来作为牺牲祭告上天。夏朝崇尚黑色,商朝崇尚白色,照例应该用白色的公牛,但那时商汤刚自立为天子,还没来得及改变夏制,所以沿用黑色公牛来祭祀。从这一祭祀仪式,可以明确看出商汤讨伐夏桀的决心。“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明明白白地禀告光明而伟大的天帝。“昭”,动词,表明。“告”,报告,禀告。“皇”,大。“皇皇”,宏伟,盛大,光明的样子。“后帝”,天,天帝。“赦”,赦免。“有罪不敢赦”,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意思是要顺应天意,遵守法律,对于有罪的人,不能随意赦免。“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您臣子的作为,我也不敢隐瞒,您心里是早就知道的。“帝”指天帝,“帝臣”,天帝的臣子,这里应该是指夏桀。因为夏桀是天子,天子侍奉天,就像臣子侍奉君主一样,所以称夏桀为“帝臣”。“蔽”,遮住,隐藏。“简”,简察,知道。“简在帝心”,天帝心里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夏桀虽然身居天子之位,但他的罪过是无法隐藏的,因为上天都看得清清楚楚,心中明了。也就是说,上天自有判断,人的善恶行为都会被记录、审查并裁决。另有两种不同观点,一是认为“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是指天下贤人都是上天臣子,“简”同“拣”,挑选,选择。谁能被选拔出来得到重用,都是由上天的心意决定的。商汤表示自己不敢埋没这些贤能之士,完全听从于天帝的安排。还有观点则认为“帝臣”是商汤自称,表示自己不敢隐瞒夏桀的罪恶。对“帝臣”一词不管如何解读,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商汤认为,无论是有罪之人还是有德之人,天帝心里都一清二楚,该惩罚的要惩罚,该奖赏的要奖赏,自己只是顺应天意行事罢了,不敢夹杂任何私心。这是商汤用来请求天命并讨伐夏桀时的一番说辞。</p> <p class="ql-block">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我若有罪,请不要牵连天下之人;天下之人若有罪,罪责全都在我身。</p><p class="ql-block">“朕躬”,我﹐我身,多用于天子自称。“无以”,不采用,无从,表示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或没有办法用来,这里的意思是不要牵连,不要连累。“方”,区域,地方。“万方”,天下各地,这里指天下之人。商汤向天帝表白,如果我受了上天的委托,做事却不公平、不正直,不能按照天意来行事,那是我自己的罪过,跟天下之人无关,我愿意接受上天的任何惩罚。如果天下之人犯了法,那是因为我领导无方,是我没有教化好他们,没有做好表率所致,罪责完全在我身上,是我无法推卸的。从汤的一番表白,可以看出他以天命为凭,敬畏天命,不蔽善恶,这表明了讨伐夏桀的正义性;他以民为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罪责归己,这体现了担当天下的责任意识;他以德服人,凝聚人心,这彰显了道德继承的合法性。作为帝王,最重要的是要按照上天的意思来照顾百姓,所以他在遵循天命讨伐时,表示会听从天的旨意,对于别人的罪错,会把责任归咎于自己,这无疑是领悟到了帝王之道的精髓。从中也可看出,他力图继承之前尧、舜、禹三位圣王所秉持的中道,因为他认识到到虽然时代不同,但基本准则都是一样的。汤的这番说辞,实质是说给各方诸侯听的,目的是让他们放心大胆跟着自己干。本章节有一个成语:简在帝心</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乐道也,本名程勉中,文化学者,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原创,乐道也回到春秋读论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