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藏奇观药香漫千年—探秘鹤壁五岩山

南照梅

<p class="ql-block">位于五岩山入口处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五岩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乡,属太行山系 。因山有五谷、突起五峰而得名,古名苏门山。</p> <p class="ql-block">五岩山景区宛如一幅幅灵动的山水画卷,令人心驰神往。那山门红墙黑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尽显古朴典雅之美,仿佛是打开仙境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太行余脉孕奇观,五岩幽境藏千年。</p><p class="ql-block">钟乳凝华塑仙姿,冰柱垂玉映洞天。</p><p class="ql-block">药王孙思遗圣迹,丹炉犹绕百草烟。</p><p class="ql-block">更有摩崖记古事,一步一景醉流连。</p><p class="ql-block">今朝寻幽登此山,康养美名天下传。</p> <p class="ql-block">药王洞内的神泉,泉水清澈见底,常年汩汩不绝。传说饮此水可以延年益寿、消除百病。药王殿下方也有一处神泉,泉水从墙壁上的龙头口中喷出,下方设有水池。据说神泉水由山上多股山泉汇集而成,含有多种矿物质和中草药成分,用此水洗眼可起到明目的作用,加热后长期饮用能延年益寿、驱除百病。</p> <p class="ql-block">豫剧电影《五岩山》的拍摄景地主要在河南鹤壁的五岩山及周边地区 。五岩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因药王孙思邈曾隐居于此而闻名,山上有药王隐居处、炼丹处、著书阁等众多遗迹,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为影片拍摄提供了丰富的场景素材 。</p> <p class="ql-block">剧组还在淇县大石岩村、浚县大伾山等地取景,这些地方的风景以及鹤壁的特色农产品缠丝鸭蛋等也在电影中亮相 。</p> <p class="ql-block">五岩山石窟位于河南省鹤壁市五岩山南麓的崖壁上 。它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开凿于东魏孝静帝兴和四年(公元542年)至武定七年(公元549年),距今约有1470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东魏石窟</p><p class="ql-block">五岩寺石窟,始凿于东魏孝静帝兴和四年(542年),止于兴和七年(549年),历时八年。全窟依山势分五区开凿,共有佛龛41个,造像154尊护法狮子24对,发愿文题记12品,体现了北朝晚期民间石窟艺术造像风格,颇具代表性。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全窟依山势由东向西分五区开凿,共有佛龛41个,造像154尊,护法狮子24对,发愿文题记12品。</p> <p class="ql-block">作为非帝王皇家营建的民间石窟群,它体现了南北朝晚期民间石窟艺术的造像风格,在窟龛形制特点、装饰布局,造像的容像体态、衣纹服饰、雕刻刀法等方面,忠实保留了南北朝时期的造像艺术特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大唐药王孙思邈曾隐居于此采药炼丹、著书立说,留下了药王隐居处、炼丹处等30多处遗迹,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被称为“药学圣地”。东魏石窟开凿于东魏孝敬帝年间,有佛龛41个、造像154尊等,体现了南北朝晚期民间石窟艺术造像风格,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魏晋时期名士孙登、阮籍、嵇康等也曾登临或隐居于此。</p> <p class="ql-block">五岩山炼丹房是药王孙思邈隐居炼丹之处,较好地保存了孙思邈当年炼丹活动场所的原状,对于研究古代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极高价值。孙思邈在此采药炼丹、著书立说,写下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医典,炼丹房遗迹有助于深入了解他的医药实践和理论。</p> <p class="ql-block">药王洞更是令人称奇,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在灯光的映照下,呈现出奇幻神秘的氛围,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些图片不仅展现了五岩山的美丽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更让人们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魅力与韵味。</p> <p class="ql-block">药王洞全长5000余米,现对外开放480余米。洞内时而高大宽广,时而修长狭窄,有洞中楼阁、洞中峡谷等景观,还有需侧身通过的“磨肚石”等,地形复杂,曲径通幽,充满探险趣味。</p> <p class="ql-block">药王洞内有许多景观与孙思邈的行医、炼丹活动相契合,如“炼丹炉”“诊病石”“灵芝石”等,仿佛让人穿越回孙思邈隐居此地的时光,感受到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药王洞是天然钟乳石洞穴,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有4米多长的石柱和上百平方的石幔,至少已有亿万年历史。还有如观音像、送子娘娘像等天然钟乳石造型,以及“猛虎求治”“巨鳄接丹”等景观,生动地重现了药王医虎等典故,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洞顶有漏斗状结构,是远古大水从山顶流下形成溶洞的痕迹,大小不一,怪石嶙峋。洞内还有天然太极顶,因形似太极阴阳八卦图而得名,岩石颜色由青变紫,合乎道家“紫气东来”之说。</p> <p class="ql-block">五岩山药王洞中的冰洲石是五岩山的镇山之宝。它是从崖壁脱落而下的天然矿石,呈桃形,高约八九米,即使在幽暗的洞中,仍可见点点晶莹透亮。</p> <p class="ql-block">五岩山的野菊花多生长在药王谷等地,这里是药王孙思邈上下山采药、治病的“必经之路”,谷内野生中草药近百种,野菊花与白茅根、车前草等共生,形成了独特的药用植物生态环境。</p> <p class="ql-block">花色以黄色为主,味觉淡香。也有白色、紫色等变种,花瓣细长密集,中心呈圆盘状,颜色稍深。茎直立或斜生,表面有细小绒毛,叶片多为羽状分裂,边缘有锯齿。单朵花直径一般在1-3厘米,常成簇开放。</p> <p class="ql-block">五岩山漫山遍野都是金黄的一片,空气中弥漫着特殊的芬芳,为秋日的山林增添了亮丽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五岩山的百岁踏,共有101个台阶。一意是呼应“药王孙思邈”的“百”字,取“百里挑一”之意,凸显其在中医药领域的至高地位;</p><p class="ql-block">​二意是赋予“10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寓意,象征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祈愿,也让登山过程多了一份文化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五岩山悬挂着很多大红灯笼,增添喜庆氛围。这些红灯笼呈葫芦形状,寓意着健康祝福。在山门处、百药园的树枝上等地都能看到红灯笼的身影,它们与山间的古建筑、自然景观相互映衬,营造出祥和、美好的氛围。在药王洞附近的古树上,也挂满了人们祈福的红灯笼,寄托着游客对健康等美好愿望的期许。</p> <p class="ql-block">五岩山神泉池台前的红旗主要在特定节日期间出现,如国庆节。景区在神泉处设置红旗打卡点,游客在此与国旗合影,既增添了节日氛围,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表达对祖国的祝福之情。</p> <p class="ql-block">五岩山的许愿树位于景区内药王洞附近。这棵树相传是药王孙思邈在此树下乘凉读书的古树。树上挂满了游客祈福的红灯笼和许愿条,寄托着人们对健康、平安等美好愿望的期许。</p> <p class="ql-block">引泉前有黄栌树,背景是仿唐建筑挑角飞檐,古风十足。其泉水可能是山上多股山泉汇集后流下的神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和中草药成分,用此水洗眼可起到明目的作用,将此水加热后长期饮用可延年益寿,驱除百病 。</p> <p class="ql-block">这是五岩山景区内的一座吊桥,位于山林之间,桥面由木板铺成,两侧有铁链和白色防护网。周围植被茂密,环境清幽,背景可见石砌建筑和树木,充满自然野趣。</p> <p class="ql-block">“悬壶济世”牌坊:位于药王广场附近,牌坊门柱楹联为“登五岩山探求养生之谜,拜孙思邈寻觅长寿良方”,金字篆刻《大医精诚》。该牌坊体现了五岩山作为药学圣地的文化内涵,以及人们对孙思邈医术医德的尊崇。</p> <p class="ql-block">  这是五岩山的“药王医虎”铜雕像。源于药王孙思邈为老虎拔除喉咙里骨头的传说,体现了孙思邈医术高超且心怀慈悲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祈福台位于五岩山景区内,穿过苑区即可到达,它是一个偌大的平台。平台一旁的大树上挂满了游客系的祈福红布条。祈福平台向上,有一座石头牌坊,谓之仪门,仪门两侧雕刻着醒目的对子,北侧内容是“拜孙思邈寻觅长寿之根,登五岩山探求养生之道”“五岩山上列仙家,药草芝根剩作花”,横批是“悬壶济世”。</p> <p class="ql-block">  踏入五岩山,最先被触动的不是山水的秀丽,而是弥漫在空气中的“医道气息”——从入口处刻着“大医精诚”的牌坊,到药王洞里晶莹的冰洲石,再到祈福台上挂满的、写着“健康顺遂”的红布条,每一处景观都在诉说着药王孙思邈的故事,没有刻意的宣讲,却让“医者仁心”的理念自然融入游览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离开时回望,山间的红灯笼在风中轻摇,仿佛在延续着千年的祈愿。这趟游览更像一场“轻量级的文化浸润”,没有厚重的历史压迫感,却让人在山水与医道的交融里,悄悄记下了一份对“健康”与“善意”的珍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