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六载芳华 以文聚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九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载芳华,如春雨润物,静水流深。紫竹文苑在学姐李杰的倡引下,2019年正值春光乍现、杨柳拂岸之时,无固定教室,无经费支撑,却因有一份执着;有一方热爱;慧识文学珍珠的一群人鼎力相扶,根植于大众的文学艺术之花,得以在千山脚下,南沙河畔、钢铁都市的这块热土悄然绽放。紫竹文苑每周一文学大课堂由此破冰启航。以文化养老为灯塔,照亮一方精神沃土,终将成为屈指可数、熠熠生辉的一张钢都鞍山的文化名片。</p><p class="ql-block"> 六载耕耘,方见繁花缀满枝头,竹影翩跹?紫竹人追求文化品位的,以文化养老定格局;以文学艺术定基调,坚守文化阵地,终将紫竹文苑五年的守望,定格为鞍山散文学会散文诗分会,一支被市文联报送省文联批准的文化机构。这支汇聚本土文化精英、学者与文学挚爱者的队伍,以课堂为桥,以诗为舟,逐步构建起集现代诗歌创作、经典朗诵、唐宋诗词鉴赏于一体的文学艺术高地,让文字在时光中生根,让情怀在吟诵里回响。</p><p class="ql-block"> 六年流转,紫竹文苑,纳百川汇大海,这里有追求文化养老的银发长者,有忙碌于职场的中坚力量,有自由追梦的文艺行者,有从千朵莲花第一山慕名而来的师者;有从千山画图中带着行云流水,追着星光灿烂赶来的远山香客,更有二十九位作家、诗人、朗诵家先后登台授业,辅以采风、展演等实践课上收获的虔诚。学员作品屡登报刊,会员佳作频频展现在全国征文与书画赛事,荣誉背后,是笔耕不辍的坚持,更是以文聚力的生动见证。</p><p class="ql-block">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李杰会长与团队文化精神不懈努力的具体再现。当市文联发起"文化进校园"活动时,散文诗分会选派执教六年的苏敦铭老师担任主讲人,以唐诗宋词经典为媒,传递文化薪火。作为一名老学员,见证了紫竹文苑从坯芽到繁茂的成长历程,我们无不为今日之成果而振奋,更为我们有李杰会长持之以恒地驻守这份初心而感欣慰。</p><p class="ql-block"> 六载披星戴月,六载守望相助,作为领航人李杰会长以自己的远见卓识,以独领风骚闲庭信步的姿容,成为我们鞍山紫竹文脉之泉眼,必将汇成鞍山第一章文化的心海,斯人已从江上过,直掛风帆万里行。我们有了这张文化名片,虽说我们不能成为文化的巨人,但是也要有勇气去挑战自我,用心灵的梵音去梳理渴望,用美好的憧憬去唱和未来。我们鞍山自从诞生了散文诗分会,更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征途漫漫之修远兮,文化养老之解惑兮,补给充电之怒放兮…开花结果之灿烂兮。我们在这里分享到的是文学艺术的愉悦;是精神品质的升华;是师友学友们的在线提携守望相助,定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p><p class="ql-block"> 2025.10.2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