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映初心 法途续长歌 ——电影《震耳欲聋》观后

天玉儿

<p class="ql-block">  昨天暮色初染时分,我随泰杭律所的同仁们走进杭州来福士星光嘉映影城,与盈科、浙杭两家律所的同道共赴一场以“弘扬助残精神,建设法治社会”为主题的观影之约。这场活动还多了一份特别的温暖——我邀上好友同行,他在观影后也被影片传递的正能量深深打动。</p><p class="ql-block"> 《震耳欲聋》以听障人士的维权之路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关于尊严与平等的动人故事。影片中,主人公在寂静的世界里执着发声,在维权道路上艰难前行,每一个手语的表情达意,每一次法庭的据理力争,都让人深刻感受到弱势群体对公平正义的渴望。这种渴望,恰恰契合了我们法律人的初心。</p> <p class="ql-block">  回溯年少时光,总醉心于武侠世界的快意恩仇,痴迷于侦探小说的抽丝剥茧。那时的喜欢纯粹而热烈,见不得世间不公。即便到现在,这份“爱管闲事”的性格依然未改。前年在西藏318国道上,偶遇摩托车队与汽车车队争执,冲突一触即发。我上前耐心劝解,让他们回想旅途的初心,在这般纯净美好的地方何必争执?最后拉着他们合影留念,硬是将怒火化为欢笑。前几天在小区里,两位家长因孩子间的打闹险些拳脚相向,我也是立即上前调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化解了这场纠纷。旁边的阿姨还好奇地问我是哪家的亲人。</p><p class="ql-block"> 如今回望,这份“爱管闲事”的执拗,竟是我与法律结缘的最美伏笔——对公道的向往,对正义的执着,早已在岁月里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歌,如今我以律师为业,在法条与情理间探寻平衡,于案卷与庭审中坚守底线。这份职业,是我将爱好当成事业,更是践行我初心的阵地。</p><p class="ql-block"> 三个月前,我以兼职律师调解员的身份,踏入另一片天地。本是抱着延伸专业价值的初衷,却在一次次倾听与沟通中,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回响。虽然时间不长,调解工作却渐入佳境。那些化解纠纷后的释然笑容,促成和解时的坚定握手,让我更深地读懂法律的温度。同事们亲切地称我为“调解女王”,这份带着笑意的认可,是鼓励,更是我前行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  在我看来,律师是捍卫正义的“利剑”,用专业为当事人守护权利边界;而兼职调解则是传递温情的“桥梁”,以耐心与共情消融对立的坚冰。二者看似不同,内核却一脉相承——都是以法律为根基、以善意为底色,守护人世间的公平与温暖。</p><p class="ql-block"> 电影中听障人士维权的过程,恰如我们每个法律人的日常——在看似不平等的天平上,努力为弱势者增添公正的砝码。现实中,我在律师执业中的每次据理力争,在调解中的每次耐心引导,同样是在为法治社会添砖加瓦。律师的战场,没有武侠小说里的刀光剑影,却有庭审辩论时的字字千钧;调解的旅程,没有侦探故事里的惊心动魄,却有冰释前嫌时的人间暖意。</p> <p class="ql-block">  当看到当事人因专业辩护重拾希望,当见证对峙双方因调解握手言和,我深深体会到这份职业的重量与意义——它让我在法律路上,既能以锐度捍卫权益,亦能以温度传递善意。</p><p class="ql-block"> 光影终会落幕,而心中的坚守与热爱,却在这场观影后愈发清晰。作为一名法律人,我始终相信:法律从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守护人间烟火的铠甲;专业也从不是疏离的壁垒,而是连接人心的纽带。</p> <p class="ql-block">  未来的路,我仍将以律师的身份深耕主业,以调解的经历丰盈初心,用专业与温度,在法治的道路上笃定前行。</p><p class="ql-block"> 愿以毕生所学,为每一位信赖我的人,撑起一片公正有序、温情有度的天地。更愿通过这样的分享,让更多人看见法治的温度,感受正义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