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寺,北京明清时期的皇家庙宇,有“京西小故宫”之称。

WSR

<p class="ql-block">南长河观万寿寺</p> <p class="ql-block">万寿寺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由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带头捐资兴建,用于尊藏汉经,万历皇帝赐名“护国万寿寺”。</p><p class="ql-block">顺治二年(1645年),顺治皇帝御赐匾额“敕建护国万寿寺”。康熙、乾隆、光绪等皇帝都下令对万寿寺进行了重修和扩建,使其成为集寺院、园林、皇家行宫于一体的大型古代建筑群。</p><p class="ql-block">1957年,万寿寺的宗教功能终结。1985年,北京艺术博物馆在此建立,并于1987年正式对公众开放。2017年至2022年,万寿寺进行了大规模修缮,之后重新开放。</p><p class="ql-block">万寿寺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3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格局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现存七进殿院,有山门殿、天王殿、慧日长辉殿(大雄宝殿)等四十二座建筑;东路有十方院、库房等十七座建筑;西路完整保留有七进院落,包括寿膳房、寿茶房、正殿等四十七座建筑。</p><p class="ql-block">万寿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北京艺术博物馆,馆藏各时代文物13万余件,常年开办各类文物展览,涵盖历代书法、绘画、宫廷织绣、陶瓷等多个品类,是展示北京历史文化和艺术成就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门殿</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前的古槐树和古楸树</p> <p class="ql-block">慧日长辉殿</p> <p class="ql-block">御碑</p> <p class="ql-block">万寿阁</p> <p class="ql-block">广大圆满殿</p> <p class="ql-block">御花园园内有三座假山,从空中看像一个展翅的蝙蝠,又称蝠式山。假山整体结构分为三组,象征着普陀、五台和峨眉三座道场,三山以小桥相连,下面还有沟壑相通。山上有三大士殿,中为观音殿,东为文殊殿,西为普贤殿,观音殿下方还有地藏洞,山上还种植有古树、石榴、紫藤等花卉。</p><p class="ql-block">假山石的后边是乾隆御制碑亭,为黄色琉璃瓦,重檐八角攒尖顶建筑,亭内有乾隆御制碑一通,记载了乾隆给母亲庆祝七十大寿而扩建万寿寺的过程。碑亭后是无量寿佛殿,现供奉着明代的洒金多宝铜佛塔。</p> <p class="ql-block">西洋门,是中国、印度和西方建筑相结合的建筑形式。中间的圆门为圆光门,是典型的中国园林建筑风格;门上方的大宝塔及四边的小宝塔,构成金刚宝座,是典型的印度建筑风格;宝塔顶端往回卷收的部分,则体现了西洋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无量寿佛殿</p> <p class="ql-block">藻井</p> <p class="ql-block">乾隆御碑亭</p> <p class="ql-block">方丈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