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8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p><p class="ql-block"> 这位物理学大师的一生,既是科学领域的不朽传奇,也是生命长度与质量兼具的典范。他不仅以超凡智慧照亮科研之路,更用高质量的长寿人生,为世人提供了鲜活范本。</p><p class="ql-block"> 当被问及养生秘诀时,他曾笑着调侃“或许是基因眷顾,运气也不错”,但细究他的日常,不难发现那些藏在生活里的智慧,其实每个人都能借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读书的作用胜过保健品</span></p><p class="ql-block"> 在杨振宁看来,书的作用非任何保健品可比,烦闷时,读书是安慰者,让人处变不惊,宁静致远。“读书不仅可以增知识,长学问,博学多才,也可以防治疾病,养德健身。许多疾病来源于不良的情绪和不良的品行。”</p><p class="ql-block"> “心静,也是极好的养生、长寿之道。”杨振宁还认为,过度的运动同样影响寿命。“高僧长期坐禅,很少运动的作家、书画家和科学家,终身大部分时间处于静态中,寿命却比运动员高。”杨振宁说的“静”,是指适当运动和恬静养心相结合的一个状态,是真正达到精神、情操的高尚和美的境界。 </p><p class="ql-block"> 科学研究发现,仅需6分钟阅读就能降低68%的压力,比听音乐、散步更有效。它像给大脑做“健身”,能激活神经元、增强认知储备,还能改善睡眠、降低痴呆风险。保健品多是外在补充,而读书滋养身心、沉淀心境,这份由内而外的健康力量,花钱也买不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拥有一个好心态很重要</span></p><p class="ql-block"> 1997年,杨振宁在美国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至今再没有重新搭桥。谈及自己的身体,杨振宁说:“我能这么健康,归功于医药科技的发达,以及一个规律的生活和一个好的心态。”他认为,一个人长寿与否跟心态很有关系,需要对很多事物都感兴趣。科学研究多次印证,好心态是健康的“隐形守护者”。哈佛医学院研究发现,长期保持积极心态的人,体内炎症水平更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比消极人群低22%;心理学实验也显示,乐观者面对压力时,皮质醇(“压力激素”)分泌量少30%,能减少对免疫系统的损伤。好心态不是天生,通过调整认知、规律作息就能培养,它带来的身心益处,比很多外在调理更持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3.三餐外也会少量进食</span></p><p class="ql-block"> 杨振宁会定时“充电”,即在正的一日三餐外,每隔2-3小时少量进食,目的是使血糖维持在身体能量所需的平。因此,不断补充血糖是保持精力充沛的前提,而作为“充电”所选择的食物,应该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同时也应含有适量的纤维素和少量脂肪。</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4.吃东西要慢,有助于消化</span></p><p class="ql-block"> 杨振宁曾在采访中表示,在许多发达国家,人们重新认识到慢餐的好处。慢餐可以充分享受精心烹饪的食物、同时还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p><p class="ql-block"> 科学研究发现,细嚼慢咽是助力消化的关键习惯。口腔咀嚼时会分泌唾液,其中的淀粉酶能提前分解淀粉,减轻肠胃负担:实验显示,每口食物嚼20-30次,食物颗粒更细小,肠胃消化效率可提升30%。同时,慢吃能给大脑足够时间接收“饱腹信号”,避免过量进食。这一简单动作无需额外成本,却能从源头呵护消化系统,比依赖助消化产品更有效。</p><p class="ql-block"> 吃饭速度太快的话,食物没有经过充分的咀嚼就进入了胃肠道,给胃肠造成负担,长期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出现消瘦、胃肠不适的症状表现,甚至出现胃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5.适当晒晒太阳</span></p><p class="ql-block"> 适时的阳光照射可以改变大脑中某些信号物质的含量,其中令人入睡的信号物质将减少,而令人清醒的信号物质将增加,使接收日光浴者有心旷神怡之感。如果在上午光照半小时效果尤为明显。</p><p class="ql-block"> 科学研究发现,适当晒太阳是助力长寿的“免费健康剂”。阳光能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这种营养素可增强免疫力、调节钙磷代谢,降低骨质疏松与心血管疾病风险。《英国医学期刊》研究显示,维生素D充足者比缺乏者全因死亡率低16%。</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6,经常坚持散步</span></p><p class="ql-block"> 杨振宁说:“我喜欢走路,年轻的时候,每到一个城市,我都步行去认识这个城市。我很明白,虽然爱走路,但年纪大了,切忌跌倒。”</p><p class="ql-block"> 散步是一种不拘形式而又从容的运动。俗话说:“晨起三步,不用上药铺”。“饭后稍息百步走,人能活到九十九”。散步可以使人全身的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动,经常坚持散步,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p><p class="ql-block"> 科学研究多次印证,坚持散步是低成本的“长寿运动”。《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研究显示,每周散步 150分钟的人,全因死亡率比久坐者低35%;它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三高风险,还能激活下肢肌肉,延缓肌肉流失。无需高强度运动,每天30分钟、速度以“能说话不喘气”为宜,长期坚持就能减轻身体负担,为长寿打下基础,适合各年龄段人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7.多接触大自然</span></p><p class="ql-block"> 到林木茂盛的风景区踏青,可以令人体吐故纳新、调和呼吸、协调阴阳。在绿色植物密集的公园、森林,空气里的负离子 浓度较高。负离子有大气中的“长寿素”的美称。在负离子充沛的地方,人们会感到心旷神怡、精神振奋。</p><p class="ql-block"> 科学研究证实,多接触大自然是助力长寿的“天然处方”。《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卫生杂志》显示,每周户外活动 120分钟以上的人,全因死亡率降低 28%;森林、公园等自然环境中的负氧离子,能减少体内炎症反应,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此外,自然场景还能缓解压力、改善睡眠,从身心两方面延缓衰老。这份无需成本的长寿助力,人人都能轻松获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8.远离烟酒,干净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 杨振宁不抽烟、不喝酒,很多对身体有害的习惯他都没有。不抽烟、不喝酒,是守护健康最直接的方式。这能大幅降低患癌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让肺部自由呼吸、心脏强健有力,是对身体器官的深度保护。</p> <p class="ql-block"> 9.从来不乱吃药</p><p class="ql-block"> “在与朋友闲谈中,有人讲到国人好食药,顿时感到好奇。”杨振宁说,“先瞧一瞧媒体、广播、电视,还有路边的巨幅广告牌,那名目繁多的药品广告足以让人眼花缭乱;再看一看我们的身边,患点小疾,往往是小病大治,有一点头痛脑热,怕费事和花钱的人们已经更多地走进药店。殊不知,一个看似感冒的症状,它的病因可能不止一种,或许因为伤风、流感、病毒侵蚀,或许因为季节性鼻炎的复发,都可能导致貌似感冒的症状。”</p> <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