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休斯顿太空宇航中心

张兹心 (谢绝私聊)

<p class="ql-block">借着孩子行秋假的契机,我们全家踏上了一段难忘的七天加勒比海邮轮之旅。回程途中,应孩子们的热切期盼,专程探访了世界闻名的太空科研圣地——约翰逊航天中心。这座隶属于美国NASA的顶尖载人航天研究机构,坐落于得克萨斯州休斯顿的克利尔湖畔,占地656公顷,日常工作人员约1.5万人,是美国航天事业的心脏地带。其前身为1961年成立的载人宇航飞行中心,1973年为纪念前总统林登·约翰逊而更名。自1965年起,这里便指挥着所有美国的载人航天任务,从“阿波罗”登月壮举到航天飞机计划,无一不是从这里发出指令、升腾梦想。休斯顿,这座被誉为“太空城”的城市,因约翰逊航天中心而熠熠生辉,成为无数航天爱好者心中的朝圣之地。🚀</p> <p class="ql-block">走进约翰逊航天中心,仿佛步入一座通往宇宙的门户。这里不仅是科研重地,更是一座面向公众开放的“宇航科普大课堂”。乘坐中心的导览车,我们穿梭于真实的太空舱、航天飞机与空间站实验室之间,近距离感受人类探索太空的智慧结晶。展览馆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航天器实物与模型:从火箭与卫星的内外结构,到各代宇宙飞船与形态各异的太空舱;从不同时期的太空服,到仿制的“月球车”和回收的“阿波罗”号指令舱,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人类逐梦星辰的执着与勇气。展厅还系统展示了从早期火箭到现代航天飞机的发展历程,其中一幅标注着12世纪初中国“起火”燃放场景的示意图,无声地昭示着宇宙飞行的原理最早源于古老东方的智慧火花。</p> <p class="ql-block">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是人类航天史上最为辉煌也最为昂贵的篇章。其背后凝聚着无数科学家的心血与国家巨额的投入,对人员素质与舱内系统的精确性要求近乎苛刻,容不得丝毫差池。然而,正是这种超常规的资源消耗,最终令美国在经济重压下难以为继,不得不于1972年终止载人登月任务。从1969年“阿波罗11号”首次登月,到1972年“阿波罗17号”最后一次离开月面,短短四年间完成了六次壮丽登月,此后再未重返月球。展馆中,一座已准备就绪却未能发射的太空舱静静伫立,仿佛在无声诉说着一段被时代搁浅的航天梦想。尽管如此,我们仍由衷敬佩那些科学家与工程师的非凡智慧与无畏创造,正是他们,将人类的足迹刻在了月球表面。</p> <p class="ql-block">参观过程中,孩子们对每一项展品都充满好奇,频频发问,母亲则耐心地依据展板说明一一解答,语言虽以英文为主,但她的细致讲解让我这个不懂英文的旁听者也受益匪浅。从宇航员在太空中的起居细节——如何休息、进食、洗漱,到他们在失重环境下的工作状态与心理挑战,展览都做了生动详实的呈现。尤其令人动容的是,展区内特别纪念了三位在“阿波罗1号”地面测试中因舱内火灾不幸殉职的宇航员。他们的牺牲警示着航天探索的艰险,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次成功的背后所付出的巨大代价。</p> <p class="ql-block">夕阳缓缓沉入地平线,天边染上一抹橙红,仿佛宇宙在为我们送行。回程还有七小时的车程等待着我们,不得不依依惜别这座令人神往的太空殿堂。回望约翰逊航天中心在暮色中静静矗立,心中满是震撼与憧憬。这次参观不仅点燃了孩子们对科学与宇宙的热情,也让我们全家深刻体会到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与坚持。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期待,我们踏上归途,而那片浩瀚星空,已在心中悄然种下梦想的种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