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庆阳的美育初心邂逅西安的教育底蕴,一场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核心的跟岗实践之旅,在古都的秋意中悄然启程。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国培计划(2025)”庆阳市54名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循着新课标指引,走进西安市新城区太华路小学、新知小学、高新区第二十八小学、高新第八小学,在沉浸式观摩、深度化研讨中解锁美术教学新范式,为陇原美育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一、校园探美:四校美育生态的文化解码 四所学校立足自身特色构建的美育体系,生动诠释了“五育”融合视域下的美育实践路径,将美的意识贯穿于校园每一处空间。 <p class="ql-block">(一)太华路小学:“森林校园”里的艺术生长力</p><p class="ql-block"> 太华路小学以“成就每个孩子”为办学理念,用“大、绿、红、新”勾勒育人生态,近40%绿化覆盖率打造“森林校园”,梅园、竹园等景观与科创区、艺术区相映成趣,自然成为美术课堂延伸,成熟季果实采摘更成劳动美育实践;步入校园,食堂墙面的学生农民画、废旧材料艺术装置践行“功能性设施艺术化”,沉浸式空间里的银杏叶“时光树”、跨文化创作以及扭扣“理想之树”,既是美育成果,更是学生创造力的生动表达。</p> <p class="ql-block">(二)新知小学:“悦读+美育”的生本教育场域 </p><p class="ql-block"> 踏入新知小学,“让每个生命绽放异彩”的办学理念化作可感可触的美育生态。“阅读+艺术”长廊双向赋能,一侧陈列学生绘本插画、名著人物画,另一侧设置艺术理论书籍展架;校园角落的“微型美术馆”定期更新学生作品,走廊间还悬挂着剪纸与绘本创作合集,让艺术欣赏成为师生日常的“视觉呼吸”,构建起“悦读+美育”的生本教育场域。</p> <p class="ql-block">(三)高新区第二十八小学:“科技+艺术”的未来美育探索</p><p class="ql-block"> 高新区第二十八小学以“科技赋能艺术,非遗点亮未来”为特色,打造“科创非遗艺术中心”,既有分“继承篇”“创新篇”“发展篇”呈现传承脉络的“陕西花馍馍”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又有摆满色彩斑斓民俗泥塑的“大美在民间”非遗摊位;同时以3D打印、数字建模等科技手段融合传统陶艺、绘画,开设“未来非遗传承人”课程,实现“科技+艺术+非遗”三维美育新样态。</p> <p class="ql-block">(四)高新第八小学:科技赋能的现代美育创新</p><p class="ql-block"> 高新第八小学依托“小蜜蜂品质课程”体系,以40余间专业部室为载体,实现人工智能与艺术教学的创新碰撞——数字绘画、智能建模打破传统教学边界,校园内废旧材料机器人装置、扎染服饰、个性陶艺及多元画作展区,更将科技活力与传统工艺、创意表达深度融合,全方位彰显现代美育的多元成果。</p> <p class="ql-block"> 漫步校园,从墙面的创意画作到角落的艺术装置,从社团成果展示到跨学科教学场景,老师们深刻体悟到:美育绝非孤立的课堂,而是浸润在校园每一寸空间的文化滋养。</p> 二、课堂观课:素养导向的教学实践现场 <p class="ql-block"> 示范课上,名师们以新课标为纲,将核心素养培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呈现了高质量的美术教学实践:</p> <p class="ql-block"> 太华路小学打造“认知-创作”递进式抽象画教学:刘老师《认识抽象画》以音乐导入,对比冷、热抽象名作解析艺术语言,破除认知误区;另一课《学画抽象画》引导学生将音乐节奏转化为抽象画面,实现从理解到创作的落地。</p> <p class="ql-block"> 高新区第二十八小学的《宣纸的故事》一课,以传统文化为脉络,引导学生探究生宣、熟宣、半生熟宣的吸水性差异,在染纸创作中理解传统工艺与美术表现的融合;高新区第二十八小学《泥土的馈赠》课,带学生认识多地传统泥塑,解析其造型、色彩、寓意特点,通过传统捏制与平板3D创作结合,实现非遗文化现代表达与创新传承。</p> <p class="ql-block"> 高新第八小学李佳芮老师以庆阳民俗文化为切入点,带领一年级学生在《巧手捏花馍》课程中感知传统手工艺的温度;马骕老师通过分层教学策略,让三年级学生在《剪出的风采》中深入理解剪纸的对称美与文化寓意。</p> 三、讲座赋能:多维引领的美育新思 <p class="ql-block"> 理念的更新是教学创新的前提,系列讲座为骨干教师们带来了美育教学的前沿思考与实践路径。</p> <p class="ql-block">(一)讲座赋能:前沿理念的深度浸润 </p><p class="ql-block"> 新知小学微讲座:三位老师分别聚焦“校园功能性设施艺术转化”“百草园劳动教育与美术融合”“生肖阅读文化IP美术表达”,从环境育人、学科融合、文化传承等维度传递实用经验,为研修拉开专业赋能序幕。 </p><p class="ql-block"> 赵恩毅名师讲座:西咸新区赵恩毅“名师+”研修共同体的赵恩毅老师带来《立足生本教育 落实核心素养》专题讲座,结合美术教学实例解析生本教育理论,阐释核心素养落地路径,搭建理念与实践的融合桥梁。</p> <p class="ql-block"> 张敏仓专题讲座:正高级教师张敏仓带来《文化扎根 浸润育人》讲座,解析美育与艺术教育区别,分享“陕西花馍馍”工作坊等案例,呈现新课标下美育落地实操路径。</p> <p class="ql-block">(二)研讨共思:实践问题的智慧碰撞</p><p class="ql-block"> “如何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新课标下美术作业如何实现减负增效?”每场研讨都聚焦实际问题,碰撞出思维火花:</p><p class="ql-block"> 高新第八小学侯栋伟、臧小琳等老师围绕课题研究、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等主题展开分享,结合学校课程开发案例,为老师们明晰专业成长与教学创新的路径。</p> 四、满载而归:以终为始的美育践行 <p class="ql-block"> 四天跟岗是理念的更新,更是行动的赋能:骨干教师们的笔记本记满课堂细节与课程巧思,相机里存满学生作品与校园场景,脑海中构建起素养导向的教学新框架。带着对“教育家精神”的领悟、对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经验,他们将把西安之行的所学所获转化为教学行动,让优质美育资源扎根陇原大地,助力农村孩子在美术教育中遇见美、创造美、传承美。</p><p class="ql-block"> </p> 结语 <p class="ql-block"> 美育之路,行则将至;共研之途,未来可期。这场跨越地域的美育之约,正悄然孕育着陇原小学美术教育的新图景。</p> <p class="ql-block">制作人:王楠 </p><p class="ql-block">内容提供:教师一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