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布拉格,我心中之城。</p><p class="ql-block">布拉格,一座用石头书写千年信仰、以光影雕琢灵魂的城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全球第一个整座城市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秋日清晨,阳光斜照在石板路上,整座城市仿佛被镀上一层金边。这一天,我走进了权力与信仰交汇的中心——捷克总统府与圣维特大教堂;穿行于城堡与桥塔之间,仿佛走进了卡夫卡笔下的迷宫,感受历史在砖石间低语,而每一步都是童话与现实的交织梦境。</p> <p class="ql-block">布拉格城堡位于伏尔塔瓦河的丘陵上,已有1000多年历史,60多年来历届总统办公室均设在堡内,所以又称“总统府”。</p> <p class="ql-block">总统府的卫兵,神圣不可侵犯,但你却可以走近,和他合影拍照。</p> <p class="ql-block">走进城堡,城堡内广静谧中藏着浪漫,一座许愿池静静伫立,水光微漾。那一刻恍然明白,蔡依林歌声中的“布拉格广场”的许愿池,或许并非老城广场(老城广场并没有许愿池),而是这隐于权力深处的心愿之地。池水映着蓝天,也映着无数未说出口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总统府屋顶旗帜飘扬,昭示着今日总统正在办公,古老权力仍在呼吸。</p> <p class="ql-block">穿过城堡总统府广场向东的一个门廊后,就是圣维特大教堂。教堂在晨光的映射下,格外肃穆明亮,古老而又挺拔。圣维特大教堂气势恢宏,是典型的哥特式教堂,也是历代皇帝举行加冕典礼的场所,有“建筑之宝”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圣维特大教堂从公元926年从一个圆形的小教堂,到公元1926年,历经1000年,建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p><p class="ql-block">教堂的两座哥特式尖塔高达97米,是布拉格城堡区的最高点,登顶后可俯瞰整个城市,这种高度在宗教语境中常被视为接近天堂的象征。塔顶的钟楼不仅是建筑高点,还承载着报时功能,钟声在宗教仪式中被认为能传递祈祷至天堂。所以圣维特大教堂也被人们认为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教堂南立面的“金门”上方是一组用四万块马赛克组成的圣经故事《最后的审判》,创作于1370年。整幅马赛克画由三部分组成,描绘了基督、圣人、天使等形象,以及天堂与地狱的场景。国王通过此门进入教堂举行加冕礼,它见证了众多帝王仪仗的辉煌,将神权与世俗的纠葛凝固成永恒。整幅作品由三部分组成,中间部分的上部是耶稣和六个圣徒。下侧左面是开国国王瓦茨拉夫,右面是王后。</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西面,游客都是从西面左侧的门进入,入内顺时针环绕教堂一侧参观,教堂的中部区域是不得入内的,最后从西面右侧门出来。</p> <p class="ql-block">进入圣维特大教堂,高耸的拱顶如石浪般升腾,阳光透过斑斓的彩色玻璃洒落,将地面染成流动的圣画。</p> <p class="ql-block">斑驳的光影射在墙面上,又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阳光照射进五彩斑斓的窗户,非常明亮,但从外面看窗户是灰黑色的,和整体建筑非常协调。</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那扇著名的“慕夏之窗”。阿尔丰斯·慕夏(Alfons Mucha,1860-1939)是捷克著名画家、装饰艺术家,捷克新艺术运动的领军人物。他设计的这扇花窗描绘了天主教在波西米亚的起源。博里沃伊一世在开创普热米斯尔王朝后于公元883年接受了基督教传教士西里尔和美多德兄弟的洗礼,从而确立了基督教在波西米亚的主导地位。中间主画面表现的是美多德为博里沃伊一世洗礼,旁边站着西里尔,下方坐着博里沃伊一世的妻子鲁德米拉,她膝前跪着的红衣男孩为她的孙子瓦茨拉夫。主画面左右两边分别描绘了西里尔和美多德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圣维特是基督教传说中的十四圣助手之一,出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岛,公元303年,13岁的他在意大利北部传教时,因拒绝向罗马皇帝崇拜的异教神灵祈祷,受到迫害而英勇就义。他曾拥有治愈能力,传说还曾为皇帝狄奥克莱斯驱除恶魔,虽被扔给狮子却未受伤害,最终被投入沸油中殉难。</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的圣维特雕像。公元925年,德国国王亨利一世将圣维特的一枚手骨赠送给波希米亚公爵瓦茨拉夫一世,瓦茨拉夫一世以此命名了圣维特大教堂,这枚手骨至今仍埋在教堂内。</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的忏悔室。</p> <p class="ql-block">圣约翰内波穆克之墓,用2吨纯银打造。圣约翰内波穆克是一位神父,因拒绝向国王透露王后的隐私,被国王下令抛入伏尔塔瓦河中溺亡,后被天主教会封圣。他的故事在捷克广为流传,成为了捷克人民心中的英雄和守护圣徒。</p> <p class="ql-block">银棺被两个跪着的天使托举着,据介绍这个银棺是可以被打开的,里面确实存放着约翰的遗骸。</p> <p class="ql-block">捷克的圣维特大教堂内藏有国宝。宝库得用7把钥匙才能打开,这7把分别在总统总理市长等手里。每年有几个开放日,免费向市民开放。</p> <p class="ql-block">门上有多个锁口,每个形状都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从旧皇宫出来继续向后方走,迎面就是一座炫彩红色建筑,小巧精致。原来这就是比圣维特大教堂修建时间还要早的圣乔治教堂。这个教堂是捷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罗马式建筑,最初建于920年,后来历经多次扩建,而教堂的两个尖塔是从10世纪一直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圣乔治教堂内部比较简单,面积不大,厚厚的石墙,罗马式建筑的典型,屋顶的壁画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走出教堂,东行不远就是黄金小巷(Golden Lane)。小巷彩色外墙,低矮屋檐不足1.8米,石板街道部分宽度不足两米,门窗尺寸很小,呈现波西米亚童话氛围。黄金小巷始建于15世纪,最初为皇室仆役与工匠的居所,房屋面积普遍不足8平方米。19世纪曾沦为贫民窟。</p> <p class="ql-block">黄金巷22号静立如旧,作家卡夫卡1916-1917年租住于22号,曾在此写下《变形记》。</p> <p class="ql-block">矮小的房门、斜顶的小窗,像童话里的屋子,却孕育了最深邃的现代孤独。</p> <p class="ql-block">小巷墙上的涂鸦,咱也不认识写的啥,不会是“到此一游”吧。</p> <p class="ql-block">黄金小巷路窄人多,行走缓慢,走出小巷霎那眼前豁然开朗,布拉格城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橙红屋顶如画卷般展开,温暖心田。</p> <p class="ql-block">布拉格城堡高耸入云,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传说。远处的老城区红色的屋顶鳞次栉比,查理大桥上游人如织。</p> <p class="ql-block">摄影家在路旁展售自己的作品。作品尽显布拉格著名建筑风貌。每幅作品几欧元到几十欧元不等。</p> <p class="ql-block">布拉格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有轨电车网络(142公里轨道),日间运营25条线路、883辆列车,是城市核心公共交通方式之一。从布拉格城堡下来,我们随导游体验了有轨电车。</p> <p class="ql-block">在等待有轨电车时,看见一个外卖小哥。看看外国的快递小哥是不是和国内的不太一样。</p> <p class="ql-block">有轨电车的司机是一名年长的女性。</p> <p class="ql-block">坐了两站路,就来到了查理大桥。下了电车,远远就看见一座宏伟的桥头堡和一座塑像。</p> <p class="ql-block">查理大桥始建于1357年,1402年竣工,它横跨伏尔塔瓦河,连接老城与小城。大桥长516米、宽10米,16个桥拱,是伏尔塔瓦河上第一座石桥。</p> <p class="ql-block">皇帝查理四士1344年当政时,决定把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从维也纳迁到波西米亚(布拉格),来了布拉格后决定在伏尔塔瓦河修建这座大桥,但建了两次都被冲垮了,没有成功,后来请了一个术士,算了一个良辰吉日,135797531,正反都是13579,这神秘的数字是1357年9月7日5:31,于是于这一年这一刻重新开工建设,60年后,大桥终于建设完成。</p> <p class="ql-block">大桥上一共有30尊这样的巴洛克风格的圣徒雕像,被誉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雕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30尊雕像,每一尊都有自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桥上的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无数行人的足迹与故事。</p> <p class="ql-block">大桥上的风,带着伏尔塔瓦河的气息,吹拂着每一个过客的心。</p> <p class="ql-block">在画家眼里,布拉格的黄昏,是上帝打翻了的调色盘,绚烂无比。查理大桥上的风,都带着历史的低语和爱情的甜蜜。</p> <p class="ql-block">大桥上没有👮叔叔,也没有保安大哥,人们自由自在的游览拍照休息。</p> <p class="ql-block">查理大桥也被叫做奶酪和鸡蛋大桥,传说建桥时用了神秘配方——鸡蛋奶酪混入砂浆,让桥身屹立六百余年。为此,波西米亚的老百姓60年不知鸡蛋为何味儿,都把鸡蛋捐到建桥上了。</p> <p class="ql-block">站在查理大桥上,俯瞰伏尔塔瓦河,布拉格的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离开查理大桥,来到布拉格老城广场。</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这口天文钟。天文钟钟面分上下两层:上层显示日月黄道位置,下层日历盘绘波西米亚农事图。每到整点,钟上的窗门会自动打开,钟声齐鸣,耶稣12个门徒如走马灯般一一在窗口出现,最后以雄鸡啼鸣结束。这个复杂而又奇妙的自鸣钟,是15世纪中期由一位钟表匠用锤子、钳子、锉刀等工具建造的,至今走时准确,成为人们观赏的一件珍品。</p> <p class="ql-block">传说议员们担忧钟表匠可能为别国打造更宏伟、更精美的钟表,于是他们决定采取极端手段,弄瞎了这位杰出的钟表匠,企图以此方式保住他们的“独占”。然而,这位疯狂的艺术家进行了令人震惊的报复。他在学徒的帮助下,故意损坏了钟表的齿轮,也一跃而下,从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天文钟前驻足,让时间也为你停留在这浪漫瞬间。。</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这座雕像是为纪念宗教改革先驱扬·胡斯(Jan Hus),由雕塑家拉迪斯拉夫·沙龙(Ladislav Šaloun)设计,于1915年揭幕,以纪念胡斯殉道500周年。</p> <p class="ql-block">扬·胡斯是15世纪捷克宗教改革家、布拉格查理大学首任校长,反对教皇权威和赎罪券制度,主张用捷克语进行宗教仪式,1415年被罗马教廷处以火刑。他的殉道引发了胡斯运动,推动了捷克民族意识觉醒。</p> <p class="ql-block">泰恩教堂是旧城广场上最醒目的建筑物。由于教堂的外形酷似童话中的魔鬼城堡,它还被人们形象地称做“魔鬼教堂”。它还是旧城广场最古老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广场边上的烤猪肘。这肘子好大的个头儿。</p> <p class="ql-block">人们就站在那里,吃着烤猪肘喝着啤酒。</p> <p class="ql-block">老城广场的欢声笑语,是布拉格最动人的乐章。一杯捷克啤酒下肚,整个布拉格都变得温柔起来。</p> <p class="ql-block">这里真是一个值得浪费时间的地方。传统与包容,宁静与浪漫,从日出到日落,布拉格的每个时刻都值得被珍藏。</p> <p class="ql-block">看着游船划过伏尔塔瓦河,听小提琴声漂远,真的对这里有些依依不舍。我挥一挥手,再见,布拉格,我真的可能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