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为观止的牛首山

陈歌

<p class="ql-block">叹为观止牛首山</p><p class="ql-block">陈 歌</p><p class="ql-block">初遇牛首山,我便被它攫住了全部的魂魄。它不像一座山,更像一部摊开于天地间的巨著——其景色是书页上流光溢彩的墨迹,春则翡翠叠浪,秋则霞帔披肩,四季流转,变幻无穷;其历史是书脊处深深刻入的鎏金年轮,从岳飞的抗金故垒,到南唐的帝王幽梦,每一道纹理都沉淀着王朝的兴替与香火的明灭;而其建筑,尤其是那佛顶圣境,便是这巨著中最辉煌的插图,以山为纸,以宫为绘,金璧与白玉交织,将现代的无上匠心与古老的佛陀智慧,熔铸成一首立体的、凝固的梵唱。</p> <p class="ql-block">沿着山势逶逦而上,那枚巨大的“金冠”——佛顶宫,便以一种君临时的姿态,覆压而来。它静卧于昔日的矿坑之上,地上三层,地下六层,总面积约13·6万平方米。庞大的穹顶宛如佛祖的发髻,圆满而庄严,其下的莲花基座又如天女的裙裾,层层舒卷。步入其中,才知何为“别有洞天”。地上三层的禅境大观,已然是视觉的飨宴、穹顶之下,巨大的卧佛安然侧卧,全长7·5米,通体洁白,宝相慈柔,周身缭绕着氤氲的雾气与空灵的梵音,能360度缓慢旋转,展现了佛祖的湼盘境界。当灯光渐次明灭,穹顶便幻化为浩瀚星空,那卧佛仿佛在宇宙中央安然入定,那一刻,尘世的所有喧嚣都退潮而去,只余下灵魂在无边的静谧中微微震颤。</p> <p class="ql-block">然而,真正的震撼,却潜藏于地表之下。乘着扶梯,向着地心深处沉降,如同经历一场文明的考古,一次心灵的朝圣。地下六层,层层深入,直抵舍利大殿,位于地下330米处。那是一个用黄金、玉石、琉璃与信仰构筑的,黄金色的、华严世界。千佛殿的中央,矗立着那座供奉佛顶骨舍利的鎏金堵波,其精雕细琢,其光华璀璨,言语在此显得何等苍白。四周的万佛龛,万千尊佛在光影中静默,目光如海,将你彻底淹没。而舍利藏宫位于地下44米深处,是舍利日常供奉的独立空间,氛围庄重神秘。在这极致奢华又极致庄严的场域里,视觉的冲击力被放大到极致,继而转化为心灵的猛烈叩击。你突然了悟,人类竟可以凭借这样的方式,去无限接近一种神圣的永恒,去表达一种无上的虔诚。那不仅是建筑的奇迹,更是信仰的具象,是直抵灵魂深处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从地宫重返人间,仰首便望见那耸入云表的佛顶塔。它与山下古老的弘觉寺塔遥相呼应,一新一旧,皆为唐风遗韵。那翘起的飞檐,如大鹏展翅,承载着盛世的从容与气度;那层层收分的塔身,是写给天空的格律诗,每一行都押着风铃的韵脚。它们不仅是地理的坐标,更是时间的定针,串联起从唐至今的千年风雅,默默讲述着牛首山作为佛教牛头宗发源地的绵长法脉。</p> <p class="ql-block">若说佛顶宫与佛顶塔是这场圣宴的主菜,那么佛顶前苑便是那精巧的开胃茶点。它将山水园林的秀美、历史文化的厚重与佛教文化的玄妙,冶于一炉。曲径通幽处,或许正踏着李煜与李璟——那两位词中帝王、政上囚徒的陵寝之地;林深叶茂时,耳畔仿佛又响起三宝太监郑和那浩浩荡荡船队的螺号,他的衣冠与毕生搜集的奇珍异宝,便赐藏于此山,为这佛国添上了一笔壮阔的海洋气息。</p> <p class="ql-block">在通往核心圣殿的万佛廊中,步步生莲。廊道两侧,佛像庄严,其功能不仅是通行,更是一种预备与涤荡,让尘心在行走中渐渐沉静。而壁上所绘的“十牛图”,则宛如一面面澄澈的镜子,映照出修行者由寻牛、见迹、得牛,直至入廛垂手的完整心路。那不仅是禅宗的公案,更是每一个寻觅生命本真之人,所能照见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游览终了,回望牛首山,它何以如此与众不同?别的名山,或以自然奇崛取胜,或以人文古迹见长。而牛首山,却是一座“复合”的圣山。它巧妙地缝合了自然与人文、古代与现代、佛教文化与帝王历史、地宫秘藏与地上园林。它并非单一的遗迹陈列,而是一场精心构建的、全方位的文化体验与精神洗礼。</p> <p class="ql-block">仰望牛首山,我心潮难平。牛首山赐予我的,不只是眼睛的盛宴,更是一场心灵的启蒙。它让我看见,人类对信仰的追求,可以如此极致,如此壮丽;它让我感悟,文化的传承,正是在这般继承与创新中,生生不息。那山,那宫,那塔,那舍利的光芒与十牛图的禅意,已一并沉入心底,成为我精神行囊中,一枚沉甸甸的、温润的“文化舍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0年8月18日)</p>